韦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的交流互动方式,但是,现实的课堂中,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交流方式比较普遍,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比较少,这不是真正的对话,也没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学的设计不够开放,学生没有讨论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了“设计开放教学,构建对话课堂”为主题的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让提问推动思考,让思考推动思考,打造和谐共存、灵动生成、开放智慧的数学新课堂,让课堂充满对话的活力与生命的张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既然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认识学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是最为重要的。具体地说,就是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而自由地思考。那么,教师如何定位呢?教师敢于作一个旁观者、倾听者,把主动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但是,教师也不是一点也不作为,需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师再相机站出来对课堂进行引导、提升和总结。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感知、交互、构建,去解决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有了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例如: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智慧乐园二《用点表示数》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请看!代表1、代表2(点击课件依次出示表示1和表示2的方法:从右边数起,第一个格子上用1个点表示1,在第二格上表示2)
师:3应该怎样表示呢?(教师退下来倾听)
生:第三格上点一个点表示3。
生:在第一个格子、第二格都点上一个点表示3。
生:在第一个格子点三个点表示3。
师:(点击课件出示3的表示方法)你看懂了吗?
师:从右边起第1个格子和第2个格子上分别画一个点,即3=1+2。
师:4应该怎样表示?(教师退下来倾听)
生:在右起第三格放点表示4。
生:在右起第三格放点表示3,第一格放点表示1,和起来就是4。
生:在右起第四格放点表示4。
生:在右起第二格放两个点表示4。
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一个格子里只点一个点。
用点表示数,是一种新的记数的方法。学生习惯于十进制计数法,面对新的方法,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记数的规则,就是知识的灌输。以上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点表示数的方法,经历概括的思维过程与规则的发现与建立的过程,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享受创造知识的快乐。教师主要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3如何表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有不同的理解与解读,教师没有过早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交流、分析、判断。第二个问题是4如何表示,学生的思路是十分开放的,五位学生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的交流与分享,使得学生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而带来课堂对话的转型,教师让学生去大胆地创造,学生展开对话交锋,课堂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回答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或者给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暗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彼此碰撞、交融,进而引发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许多教师上课的时候喜欢自己讲,而不愿让学生自己去想,主要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认为老师讲能讲清楚、明白,学生容易听懂,二是担心学生讲不好,会浪费不少时间。其实这两个理由从根本上说,就只是一个,不信任学生,不相信学生的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认真分析,并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与研讨,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上一个案例教师提出“4应该怎样表示?”,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接下来教师是这样预设的:
师:4应该怎样表示?
1.预设:有学生想到在右起第3格的位置放点表示4。
师商量式地进:把点放在哪儿代表4有争议,刚才xx的想法很有意思,这样吧!我们就先采纳他的意见,把点子放在右起第三格,暂且用这个位置代表4,等会儿往下研究看看行不行!
2.预设:没有学生想到在右起第3格的位置放点表示4。
师:各有各的想法。这样吧。从右边起第1格和第2格都画上点能表示的最大数是3,要表示4,是不是就再往前一格,在右边数起的第3个格子上放1个点。等会儿往下研究看看行不行?(点击课件出示4的表示方法)
教师在预设中十分民主,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从学生真实的思考中判断他们是如何理解的,在比较不同的表示方法中,学生也利用合情推理,作出比较与判断。到底哪一种表示方法是合理的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有持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和信任是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坚持这样的理念,才会有学生智慧的思维火花迸射出来。
民主与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还要真诚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辩论,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在教学中设置让学生“问一问”的环节,可以是根据主题图“看一看、问一问”;可以是学到一个阶段节点时,让学生“问一问”;还可以让学生使用专门的小问号手势,有疑问或问题随时可以举起小问号,进行质疑或提问。只有在一个充分信任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敢于质疑、勇于提问。
还是以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智慧乐园二《用点表示数》一课为例,我们来看不同的设计:
师:老师的心里也是无比的兴奋,不过老师的心里又有一些担心,知道老师担心什么吗?
生:老师是担心自己上不好课。
生:老师是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师:你们说的都不是老师现在担心的,其实老师是担心大家“不识数”!
(学生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师:大家是不是很奇怪,心想我们都五年级了,怎么可能不认识数,是这样吗?那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请大家看看屏幕中的这些数。
师:(课间依次缓慢出示1,2,3的表示方法,学生观察,并在出示3以后停留一会儿让学生静静思考,问“你们看懂了吗”,再出示4,又停留,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最后5的表示方法,这个过程始终不让学生发言)问:看了这几幅图以后,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这种表示数的方法有什么规律?
生:怎么用这个方格表示其它的数?
生:可以很大很大的数吗?
……
师:看来大家对屏幕中的这种计数方法都有自己的思考,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规则在方格纸上表示出“6”。
对话其实也就是一种交往,课堂中教师说出自己的忧虑,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角色互换的对话特别容易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的提问也是很精彩的,代表了他们的不同思考。提问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提问代表着创造性的思考。研究也表明,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就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担当。特别是当教师提出如何在方格纸上表示“6”的时候,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表达、去分享。设计开放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机会,而教师对提问有效性的判断,不能局限于这个问题是不是今天要教学的内容,而是要把提问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听比说重要,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在课堂中要为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做出示范与榜样。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关注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全面地关注,也要耐心地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如何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会倾听,自主地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交往技能、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重要手段。例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四连方》一课在认识四连方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在九宫格中涂出四连方,你可以找到几个?
师:先想一想,可以找到什么型的四连方?
生:T字形
……
师:那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分别找T字形、田字形、7字形、Z字形的四连方。
师:下面来分组汇报。
在3×3的九宫格中用四连方去覆盖,也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问题。由于4个正方形组成的连方(边与边彼此相连)有多种形式,学生首先需要判断哪些连方可以放进九宫格内,除此之外,还要寻找有序思考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完整思路,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应该研究哪种形状,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并且在整个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关注者和倾听者,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的舞台,将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课堂中,我们发现,由于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之后的反馈汇报也是十分精彩的,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的采用把一个图形先平移,再旋转的方法;有的采用了对称的思路等等。学生的对话是十分精彩的,这种精彩源于教学的开放,包括学习材料的开放,教学组织的开放。
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设计开放教学,构建对话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注意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学得更加活泼。正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对话的过程中,赋予课堂以新的意蕴和价值,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意识形态,真正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