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及其管理

2016-04-01 06:31曾月华四会市文化馆广东肇庆526200
神州民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志愿队伍志愿者

曾月华(四会市文化馆 广东 肇庆 526200)

四会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及其管理

曾月华
(四会市文化馆广东肇庆526200)

文化服务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四会市文化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文化志愿者工作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引导和培育发展,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新风尚,文化建设呈现“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

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管理

一、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相关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四会市“文明城”的建设活动,近年来,我市围绕党政中心任务,积极做好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把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社会文化志愿服务人数达800多人。

二、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情况

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是业余艺术团队。目前,全市业余艺术团队共9支,分别有:四会市艺术团、科普艺术团、民乐曲艺团、风采艺术团、红霞艺术团、星辉艺术团、国标舞协会、“四图书友”志愿者服务队、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等文化志愿服务队。支持业余艺术团队建设是文化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四会市艺术团现有团员100多人,是肇庆市第一支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县级业余文艺团体,内设秘书处、后勤部、顾问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声乐委员会、舞蹈委员会、器乐委员会、戏曲委员会8个机构。“四图书友”志愿者人数约200人,是由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志愿人仕组成,为志愿者服务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广大文化志愿者活跃在我市免费艺术培训、图书志愿服务、文博志愿服务、送电影下乡、文艺汇演、文艺精品创作等群众文化各个领域,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

三、社会力量自发开展文化服务

(一)自发参与社会活动

在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过程中,文化部门与电视台、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获取集团企事业等的大力支持。此做法一方面扩大各类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争取在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把群众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广泛开展评优活动

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活动,宣传年度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积极倡导“文化志愿服务光荣”,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打造良好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

(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四会市文化志愿者工作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公共服务项目,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高涨,十分踊跃。

1、青少年文化艺术免费普及和推广群众文化活动。市群众文艺团体平均每年组织到各镇(街道)村(居)委会送戏下乡30场次,每晚7∶30~9∶00在城区广场、各镇中心广场进行推广广场舞活动。

2、业余文艺骨干文化艺术免费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驻队辅导等形式,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平均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骨干30人,并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为广大业余文艺骨干提供展现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

3、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市文化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舞台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组织辅导群众性业余创作工作。

4、“分享·信任·传播”图书交换服务。通过在图书馆建立“图书交换服务中心”,在学校、社区等地建立图书漂流点,为大家提供“个性、自由、开放”的阅读服务,并利用漂流图书为读者开展“图书漂流阅读指导”等多项阅读推广服务。

5、“玉苗周末故事会”。通过举办深受孩子喜爱的“讲故事”活动,吸引更多少儿走进图书馆,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通过知识走上舞台,通过舞台增强自信,通过自信去提高素养,把书籍、知识、自信、素养融会贯通。

四、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四会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数为8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约100人,其他约700人。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20岁以下50人,占2.5%,20岁-30岁有160人,占20%;30岁-40岁有320人,占40%;40 岁-50岁有200人,占25%;50岁以上100人,占12.5%。人员老年化情况相对严重。文化人才方面,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编制冻结,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新人难进,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40人,占6%,但大多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25人,占3%;中专以下5人,占1%。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从专业分布看,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占总数的10%;其他人员约700人,占总数的90%。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文化志愿服务不足,不少人半路出家,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给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文化服务。新型社会文化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将会更大,文化志愿服务的缺口现象也将会更加突出。

五、加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及其管理与对策

基于以上存在问题的考虑,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规范管理,根据志愿服务原则和文化馆工作需要,应为志愿者服务队伍制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暂行管理办法》,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业务知识、服务要求及服务意义等方面的培训,加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和管理。

(一)完善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1、高度重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定期研究涉及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志愿服务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促进文化志愿服务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加大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文化志愿服务培养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志愿服务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文化志愿服务的创造潜能。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管理,合理调度,逐步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为志愿者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广泛动员,善于发现典型、加强宣传,推介榜样、总结经验,全面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突出特色、塑造品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4、做好活动筹备工作。在开展活动前对志愿者的前期培训,定期集中培训各分队业务,熟能生巧,只有熟悉,才能做得更好。每次活动结束后,召集有关工作人员总结工作经验。

(二)优化社会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

1、引进急需文化志愿服务。当前,四会市文化系统急需古文献、图书馆学、文物鉴定、音乐制作、舞蹈编导等方面专业人才的文化志愿服务,哪怕只是偶尔开课授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需求。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成熟文化志愿服务者或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的文化人才,壮大社会文化志愿服务。

2、提升现有文化志愿服务。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志愿服务价值观,对现有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文化志愿服务要“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者培养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鼓励文化艺术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市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调动文化专业人才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文化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利用文化志愿服务。坚持文化志愿服务者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引进文化志愿服务者与借用外智并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实行嘉许奖励,成果重奖。通过文化志愿服务者“柔性”流动的方式,打造高层次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为我市文化事业出谋划策。

4、为服务提供保障。为确保志愿服务取得实效,我们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热心人仕的支持,成立专项资金,搭建一个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资金平台,为服务队的建设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让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志愿行为、价值取向去服务大众,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并以显著的服务成效为社会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为全市公共文化事业服务添砖加瓦。

六、结语

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对于文化工作需求日益增长的重要项目,对提升文化活动的整体效果有着积极主导的作用。在新时期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新形势,完善群众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发挥社会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的辐射作用,针对当前的发展情况,认真做好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组织和开展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1〕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J].中信出版社,2013(5);

〔2〕吴慧敏.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大众文艺,2015(10);

〔3〕邵德华.论新时期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4(11)。

曾月华(1986--),女,本科,九级职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音乐学专业,现任职于四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猜你喜欢
志愿队伍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