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程
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是一档收视率颇高的电视节目,参与者广博的知识面真是羡煞旁人,其中不乏名校学霸,有一期的选手全是各地高考状元,男神女神的精彩对决让人看后大呼过瘾,他们就是校园里的“尖子生”,他们聪明、记忆力强、学习得法、乐观、自信、勤奋……而能站到最后的“战神”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因为考题涉及面相当广,所以说,“尖子生”怎能有知识盲点、弱势学科呢?鉴于此,培养尖子生,不仅要“扬长”,还要“补短”。那么如何“补短”呢?我仅以一个语文老师的经历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个别指导,对症下药。
其他学科成绩优秀只有某一科弱势的学生,学习态度应该没有问题,他们一定想把所有学科都学好,当然包括弱势学科,身为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成绩不佳的原因。例如小然同学,其他学科都相当好,但唯独语文成绩一直在80分左右徘徊。小然的家庭环境优越,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眼界他的思想都超出了同龄的孩子,大气而不拘小节,而这恰恰是他语文成绩暂时落后的原因,阅读理解题他往往回答比较粗略,只求答出观点,而不注重严谨规范的表达,有些题目只顾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所以得分大项——阅读理解,也成了他的失分大项,总结出原因,我就常跟他谈阅读理解答题的意识、规范、技巧。
其次,培养兴趣,亲师信道。
一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科都学得好,说明他的智商、学习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只有某一科成绩不理想,很可能是他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也缺乏信心。例如班长小奇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唯独语文成绩平平,小奇是个懂事朴实的孩子,学习自觉努力,语文基础比较扎实,但从他过于质朴的语言中就可以发现小奇的阅读面有限,显然缺乏对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学习按部就班,缺乏热情和兴趣,上课从不发言,如何调动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找他谈话,鼓励他,给他推荐好的课外读物,课堂上提问他一些简单问题,答对及时表扬,及时肯定他语文学习中任何微小进步。我深知,自尊心很强的小奇对语文学习非常缺乏信心,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更多的是帮助他调整心态,其次才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经历一年多的努力,小奇已不再视语文为畏途,成绩也有了突破,基本稳定在85分以上,不会太影响总分。
再次,多给机会,放手锻炼。
既然是弱项,如果知难而退,肯定越来越弱,只有知难而进,才会在一次次磨砺中变强。“尖子生”就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老师也要多给他们磨练的机会。例如班长小奇性格有点内向,不擅长口头表达,我就常常把主持班会课的任务交给他,鼓励他创新,历经磨练,小奇主持班会越来越放得开,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大有提高,我还让他给语文成绩更弱的学生当小老师,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点评自己的作文,有了这些锻炼,再加上小奇不服输的个性,进步是必然的。所以,老师千万别把表现的机会只留给少数高手,给更多学生机会,必将收获更多学生的发展。
还有,包容小缺点,欣赏个性。
人无完人,尖子生有缺点是正常的,何况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有人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身为老师,自身都不完美,更不能用过于苛刻的眼光审视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真正的尖子生一定是个性鲜明的,甚至是个性张扬的,只有敢于不一样,才谈得上“创新”二字。“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没有创造力当然不会有杰出人才,过于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必然扼杀创造力。请宽容学生身上不坏的个性,欣赏学生身上良好的个性。前面提到的小然在同龄孩子中算得上见多识广,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常常质疑他人观点,我欣赏这种个性,还会在课堂上给他机会阐述自己特别的想法。他也有一些小缺点,例如:坐姿不正、上课玩笔、偶尔走神、作业潦草……对此我只是偶尔提醒,从不指责。我欣赏小然的个性,包容他的小缺点,不因为他的语文不够拔尖给他压力,我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能以比较平和的心态面对语文学习,稳步提高。
最后一点,提升影响力,hold住学生。
俗话说: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要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别以为自己是老师,多喝了些墨水就能轻松搞定这些城市里的孩子,说实话,老师想站稳讲台并非易事。也许在中等生、后进生面前我们依然能自信地侃侃而谈,但在优秀生面前是否依然自信从容呢?你对优秀生而言是否依然足够有价值,足够有影响力呢?再来说说小奇,通过表扬、鼓励的确增强了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这远远不够,课间的时候,我经常看见小奇和另外几名男生一起探讨数学题或物理题,时而蹙眉凝思,时而拍案称快,那种投入、那种热情深深感染着我,我极少在自习课或课间看到学生主动探讨语文问题,这固然与文理科学科性质有关,但学科影响力一定也与教师影响力有关。若你有足够的影响力hold住学生,相信学生在这个学科上的潜力会得到很大挖掘,就会最大限度避免“弱势”。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
“尖子生”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家长、各科老师的多方努力;“尖子生”的培养是个智慧工程,要巧花心思;“尖子生”的培养是个重大工程,因为未来社会的杰出人才也许更多来自于他们。身为老师要能发现优秀生的“短板”,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弥补“短板”,让优秀生成长为“尖子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