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混合所有制企业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2016-03-30 15:48刘迎军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刘迎军

内容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为前提,公平正义为保障,即建立带有包容性的公正的深度市场化经济体制。发展带有包容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可持续经济背景下,使企业价值提升长期有效的途径,但企业价值的提升不能只服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股东-利益相关者博弈结果来看,企业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可以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股东分享给利益相关者的比例越大,利益相关者越支持股东的方案。只有当企业各利益方均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利益相关者博弈 包容性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问题的提出

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多种经济形势和多种经营方式”到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家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完善。从宏观层面来看,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合资、合作等所有制形式;从微观层面来看,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通过不同产权主体的多元投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以提升企业价值并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混合所有制经济约占我国经济的1/3,在我国经济中起骨干与关键作用。2005~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由36.6%提高到目前的40%,粗略推算,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将占60%以上。虽然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所占比例较高,但却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由来已久,国家再次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完全,在绝大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虽然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但却存在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情况,没有真正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第二,由于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一股独大”,股东权利影响企业经营决策时有发生,企业往往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经营企业,非公有制资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话语权不足,边缘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非包容性增长问题,比如:缺乏对人才的培训和激励,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重视社会团体的影响等。第三,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结构不完善,股东权利影响企业决策时有发生,企业经营者不能以市场经济原则对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而是往往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经营目标,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缺乏活力。

包容性增长可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就业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分配更加合理,社会成员在可持续发展中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包容性增长的溯源是Amartya Sen的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sen主要围绕社会不平等和贫困人口,关注个人生存和发展能力,关注个体公平、正义和自由,关注人类福利增长。1966年亚行提出“要对地球和谐增长做出贡献”,首次将包容性增长提升到战略层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国家数量日益增加(世界银行,2006),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包容性增长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4000美元,成为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国家,但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利益大调整的历史阶段,社会开始分层并固化,低收入阶层缺乏向高收入流动的机会。建立具有包容性的经济体制,将有效避免社会严重分裂,是社会各阶层共生共存共富的可行之路。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让国有资本包容民、外、内资本,也可以让民营资本包容国、外、内资本,还可以让外商资本包容国、民、内资本。但不同利益者之间存在不同利益需求,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为前提,公平正义为保障,即建立带有包容性的公正的深度市场化经济体制(常修泽,2014)。

1963年,“利益相关者”概念首次由斯坦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其内部备忘录中提出(Mitchell&Wood)。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股东至上主义”迈向“利益相关者影响”,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最后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这三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严厉批判、曲折前行和逐渐繁荣的艰难历程,激进的价值主义理论研究者认为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使企业出现多目标经营,最终导致企业价值下降,甚至认为该理论是“披着羊皮的狼”。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学术界逐渐认可组织对利益相关者负有“完全责任”,并使利益相关者在组织中实现拥有治理权利,该理论成为影响企业增长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带有包容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可持续经济背景下,使企业价值最终得到提升长期有效的途径,但企业价值的提升不能只服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让企业价值得到提升是通过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来实现的,博弈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和利益分配,最终影响企业价值。那么讨论企业利益相关者在此过程中的博弈就成了此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股东-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以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企业内部资本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基本经济形式,以包容性市场化经济制度为发展前提。新资本的加入不仅使得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还将必然打乱企业原有的权利布局。在新的权利布局尚未形成之前,利益相关者难以预测自己将会获得的分配收入或福利所得,但却都想要向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那么必然进入多方博弈阶段(李善民,2007)。要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就必须先明确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哪些主体是利益相关者?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有责任并有能力使企业向着协调就业、合理社会分配、和谐劳动关系方向发展,使企业经济发展可持续,社会成员最终能公平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群体。衡量一个主体是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在于,该主体能否对促进企业的包容性增长负有责任并产生影响。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政府和社区这类公共利益相关者群体(Public Stakeholder Group)。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也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何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210家上市公司和460家非上市公司对其经营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9.7%的上市公司和84.6%的非上市公司把增加企业利润作为企业目标,只有不到40%的企业把“社会责任”和“员工满意”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何青,2008)。大多数企业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其目标明显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诉求相悖。本文认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为两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原股东与新股东的博弈,第二阶段: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股东-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不同所有制资产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法》对企业经营的严格监督与约束,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合作必然通过契约或合同的方式进行,当股东为谋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策略选择时,就成为了企业原股东与新股东之间的合作博弈。本文假设原股东与新股东的合作是以有效的契约为前提,即双方成本均已可量化资本形式出资,博弈重点在于利益的分配,而契约的有效性保证了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即双方博弈结果选择继续合作,投资目标一致选择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等决策机构发挥自己的利益需求,当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些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则选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谋取个人利益和照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形成的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与制衡。

根据经济学理性人假说,博弈方采取合作策略而不是对抗策略,是因为选择合作策略,双方都将更加有利可图。假设博弈群体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两类群体构成,股东有种方案M可使利益相关者全力支持其发展可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博弈双方各有两个纯策略,股东策略选择为“考虑与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策略选择为“支持与不支持”股东行为,以实现股东期望企业实现的目标。双方的目标是在各自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设股东全力实施其方案M(考虑),那么方案M产生的效用为V。利益相关者可从中分享到的效用为aV(0a≤1),股东分享的效用为ED=(1-a)V。假设股东不执行方案M,或者只执行方案中的一部分(比如:只考虑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其产生的影响,忽略边缘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可以把它量化为(1-b)V(0≤b≤1,b为不执行的部分利益相关者所占的比例)。那么此次举措产生的效用为βbV(β≥1,为不考虑边缘化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产生的效用系数)。由此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支付矩阵。

利益相关者不支持,股东考虑,那么利益相关者的效用为(1-a)(1-b)V +βbV。此时不但股东失去了bV的效用,而且利益相关者并不支持股东的期望,比如:员工并不将先进的知识分享到工作中,以促进生产经营效率;社区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来保障企业的利益不被不良势力侵占;供应商并不给企业长期提供低价优质的原材料,保证产品的持续生产等。此时,众多不稳定和不可靠因素的存在,将给股东造成经营风险,其风险与利益相关者的不支持程度成正比,记为θbV,那么此时股东的效用为a(1-b)V-θbV。

利益相关者不支持,股东不考虑给予利益相关者相关利益。这是一种现实经济活动中,较为正常的股东反应,那么此次股东因为得不到知识、技术、原材料等相关资源的支持,经营绩效会大幅下滑,决定给予利益相关者D倍惩罚,比如:减少员工薪酬、取消在社区学校的奖学金设立、选择可替代的供应商供应原材料等,此时利益相关者的效用为(1-a)(1-b)V+βbV-DbV,而股东的惩罚是需要付出成本C的,则股东的效用为(1-a)(1-b)V+βbV+DbV-C。

利益相关者支持,股东考虑。此时总效益为V,股东所占比率为a,则股东的效用为aV,而利益相关者的效用为(1-a)V。

利益相关者支持,股东不考虑。假设利益相关者未得到的利益分配为股东不考虑利益相关者付出的成本C,则有利益相关者的效用为(1-a)V-C,而股东的效用为aV-C。

假设x为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概率,y为股东不考虑的概率,那么可以得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假定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概率的情况下,股东考虑或者不考虑可得到的效用分别是W1和W2则有:

W1=x[(1-a)(1-b)V+βbV+DbV-C]+(1-x) (aV-C)

W2=x[a(1-b)V-θbV]+(1-x)aV

若股东考虑与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的预期效用无差异时,就得到股东在此博弈中的均衡,即利益相关者不支持股东活动的最优概率。当W1=W2时,。

第二,在假设股东不考虑的概率y已知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支持与不支持的预期效用分别是W3和W4则有:

W3=y[(1-a)(1-b)V+βbV-DbV]+(1-y)[(1-a)(1-b)V+βbV]

W4=y[(1-a)V-C]+(1-y)(1-a)V

若利益相关者支持与不支持股东的期望,股东预期得到的效用无差异时,就得到利益相关者在此博弈中的均衡,即股东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最优概率。当W3=W4时,

因此,得到股东-利益相关者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Blair(1996)以人力资本为视角研究企业投入资产的“专用性”及其承担的风险,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Freeman(1997)则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应享有求偿权,企业的经营决策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唐跃军、李维安(2008)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较高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果基本一致,从博弈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支不支持股东的期望,取决于股东的此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惩罚和股东给利益相关者的效用分享比例。股东分享给利益相关者的比例越大,利益相关者越支持股东的方案,那么企业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结论

发展新时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影响,必须充分整合社会资金。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在前瞻性战略产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重要产业中发挥主体支撑作用,尽快剥离落后冗余产业,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梁法院,2014)。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参与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一股独大”、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认为发展充分、高效、包容的混合所有制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验表明:董事会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的关键,董事会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为股东的发言人,向下拥有经理层的任免权。王长贵、曹桂英(2007)认为董事会功能的完善应以明确董事会职权、优化董事会组织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为重要方面。同时,强化监事会的权威性也是提高董事会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可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避免经营者通过在职消费、机会主义触犯道德底线,而是以契约为标准,追求合理的“控制经营权收益”。

(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股权结构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由来已久,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当大股东股权比例达到能充分控制公司决策时,大股东可能更倾向获取外部少数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利益,减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照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这与企业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原则相违背。孙太利(2014)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优化是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基础,建立既不偏重于公有资本也不偏重于非公有资本,仅以适合本企业现状为衡量标准的股权结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重要前提。

(三)构建“集体参与、集体分享”的企业文化

印度Flaxo公司的管理者经常和普通员工一起做事,他们认为当一个员工知道领导会和他一起解决问题,那么将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一种独特的增效作用。集体参与的企业文化,将有效激励员工工作更加高效与稳健;“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集体分享即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和均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当企业各利益方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只有当企业各利益方均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建立带有包容性的公正的深度市场化经济体制不仅能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外资企业的包容性发展,更是避免我国社会严重分裂,社会各阶层共生共存共富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

2.陈永杰.混合所有制经济约占我国经济总量的1/3.中国民商,2014(2)

3.桑百川,邓慧慧.包容性增长: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新命题.中国市场,2011(11)

4.杨爱婷.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福利增长的经济绩效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

5.Rauniyar, Ganesh.Inclusive growth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asian development bank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2010,20(1)

6.Mitchell A, Wood D.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m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

7.王身余.从“影响”、“参与”到“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历史跨越及其启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8.张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财务报表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9.Pantea, Marius Ioan, Com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enterprise values analysis based on patrimonial wealth and stock return[J].Management agricol.2014,17(1)

10.杨雯婧.债权人治理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Freeman.R.E, Evan.W.M, Corporate governance: A stakeholder interpretation[J]. 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1990,19(2)

12.唐跃军,李维安.公司和谐、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公司业绩.中国工业经济,2008(6)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研究
混合所有制职业学院薪酬分配实证研究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产权保护研究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及其衍生特征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