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连 罗雄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商贸流通业的制约因素,研究了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通过创建产品特色街区模式、连锁品牌专卖店模式、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等来实现现代商贸流通业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经济转型 商贸流通业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理论基础
(一)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
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各个行业之间连接的桥梁。目前商贸流通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先导产业,引导市场上产品生产、消费和市场经济的运行。
商贸流通业对产品生产的引导作用。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产品市场中一般包括需求端和供给端。流通市场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市场需求,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最优选择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生产理念促进产品的研发。商贸流通业在产品市场运行过程中扮演着渠道支持角色,不仅能够控制产品销售的整个环节,同时能够将市场的最新信息反馈给企业端,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产品研发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对消费经济的引导作用。商贸流通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流通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对居民的消费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商贸流通业也是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价格决定、集散产品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商贸流通业对我国消费经济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二)新常态时期行业发展趋势
新兴经济体之前的高速增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渐回归经济常态,我国依靠低廉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优势已无法继续维持。因此在新经济常态下,培育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是探索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产业发展由生产要素驱动向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驱动。在经济新常态下,依靠物质和生产要素持续供给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转而依靠产业的转型升级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为了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希望借助技术的溢出效应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依旧薄弱。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决定着我国产业升级的成败,因此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我国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生产由低端向高端不断转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链中区域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的集群发展规模依旧较小,很多产业还无法做到融合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只能够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来促使产业的集群创新和融合发展。
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制约因素
(一)内在约束因素
商贸流通业包含的行业种类众多,依据典型分类方法可以将商贸流通业划分为批发业、零售业、化妆品、汽车等28个行业。笔者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商贸流通业的内在制约因素,即设定28个行业每年的GDP增加值1亿元为单位1,将数值去单位化,之后将商贸流通业的全部行业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模式如下:
本文以2006年为基年,数据来源于2006-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各个行业的类群距离di,同时设定dit为每年的类群距离。ΔY∝表示流通业各行业的每年的产业增加值,利用上述模型可以甄别出商贸流通业中发展速度比较接近的行业。在我国近十年的发展中批发零售业和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以2012年为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984.42亿元,同比增加7.2%,批发零售业为50652亿元,同比增加13.9%。但是通过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某些方面还不成熟,而这些因素会阻碍商贸流通业的优化发展。
1.零售业态发展不均衡。零售业在商贸流通业占比一直较高,但是零售业对于新兴业态的引进却始终停留在模仿其形式,对新兴业态的运营机制还缺乏深刻的了解。比如,我国零售业态中出现的各种仓储中心,大型超市,仅仅模仿了国外的形式,但是自身经营和管理方式却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变革。因此零售业态中引进的新兴业态并没有对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各行业主体关联性较低。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中企业数超过380万家,但各个行业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数量较少,大型企业占比不超过1%。连锁企业排名靠前的苏宁集团每年的零售额仅是沃尔玛集团的3.8%。因此商贸流通各个行业中企业实力不强,直接制约了商贸流通业各行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减弱了行业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阻碍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外溢效应。
3.商贸流通业中行业结构矛盾突出。商贸流通业中各行业产品质量以及种类相差较大,随着多元化,现代化的流通方式陆续出现,一些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由于自身行业特点表现出了与现代流通方式相矛盾的问题。比如,一些日用百货店比较分散,既占用了很多资源,又很难与现代流通方式相融合,而社区连锁店仅占日用百货店很少的一部分比例。
(二)外在约束因素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实现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长逐渐乏力,商贸流通业的多业态发展虽然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多业态发展的不平衡、流通商业网点建设以及现代物流平台的缺乏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国流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性及制度保障直接限制了流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制约了产业的升级转型。另外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是未来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使得产品流通与仓储受到制约,不利于商贸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
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与路径选择
(一)优化原则
流通体系是连接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优化商贸流通体系对于保证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商贸流通体系是一个复杂运行的系统,应该以正确的原则指导商贸流通业的优化。
1.自愿原则。作为吸引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的商贸流通领域,拥有着复杂的运行系统和众多的参与主体,可见流通体系中相关要素种类繁多,由于各方在商贸流通体系中所占位置不同,拥有的话语权也不同,因此各方间的优化一定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以外部条件来强制各方主体的行为一定是短视和不稳定的。因此在对我国商贸流通业进行优化时,一定要遵循自愿原则。
2.利益均衡原则。商贸流通业体系中包含众多主体,将众多主体连接在一起的最主要纽带就是利益。利益最大化是每个行业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目的,如何处理好各个行业主体之间利益均衡分配问题,是商贸流通业健康、有效发展的前提。因此在优化我国商贸流通业体系过程中,应随着流通模式的调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流通主体利益趋于平衡。
(二)优化路径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创造更多时尚化、个性化的产品是未来商贸流通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选择。营销整合,传播理论创始人唐舒尔茨提出,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深对产品本身和渠道的创新才能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带来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在商贸流通业的不同营销渠道中要嵌入更多激励产品服务和创新的机制,比如如何实现流通渠道的创新,如何将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相结合,仓储、物流等流通技术的创新等。产品的流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流通渠道的创新能够实现产品的加速流转,从而加快流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再生产的过程。另外流通渠道创新本身就是产业创新转型升级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商贸流通业优化路径的核心应该以促进流通渠道创新为主,创新流通企业“线上+线下”交易技术与激励流通技术为辅的机制来实现流通业态的优化和升级。构建商贸流通业多态发展的优化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建产品特色街区模式、连锁品牌专卖店模式、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等。
1.整合区域特色街区,打造差异化销售渠道。区域的特色街区一般将区域内特色的文化、形象特征与商品、饮食、旅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打造开放式街区。区域特色街区是零售类企业在店铺形式上的进一步创新,依据特色街区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文化特色街区、美食特色街区等。区域特色街区作为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能够按照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打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提升了区域内消费的辐射力。对于商贸流通业多业态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加速构建区域品牌专卖店。连锁品牌专卖店的优势在于,在统一经营理念的支撑下,通过分散的门面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将连锁品牌专卖店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连锁品牌专卖店的选址应结合区域的商业环境因地制宜,尽量选择人流量密集的商业中心,增加品牌的影响力。连锁专卖店的推广,可增加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保持紧密的用户与消费者的需求关系,最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创新“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中,信息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优化商贸流通业态过程中,信息化业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契机下,应加快建设流通设施,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以促进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是在保证商品一定库存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经营。这种线上、线下交叉交易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周到的交易环境。同时借助“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有利于产品信息的交流,带动商贸流通业中实体店铺的发展。
4.优化流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流通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快流通体制的改革。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依赖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对于弱势地区,政府要有政策扶持,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优化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在商贸流通业的规模结构方面,应积极扶持规模较大的企业,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大力扶持中小流通企业,提升流通效率,促进零售业全面均衡发展,为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提供内部驱动力。
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逐渐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力量,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渐回归经济常态,我国依靠低廉劳动力的生产成本优势已无法继续维持。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在未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中,应积极创建产品特色街区模式、打造连锁品牌专卖店模式、创新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作为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只有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升流通效率,才能带动其他各行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志萌.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经济问题探索,2014(6)
2.陆铭.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经济研究,2012(5)
3.纪宝成.电子商务下的商品流通[J].经济研究,2014(3)
4.高铁生.关于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3(5)
5.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