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2016-03-30 08:09丁媛媛
理论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大学生

丁媛媛

[摘 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大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热情,意义深远。但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光有个体的激情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32 — 02

创新驱动着国家的发展,只有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一个国家才能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保持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他们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热情,意义显得特别重大。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光有个体的激情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相对而言,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能力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依此类推,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表述为:大学生能够敏锐地发现、捕获商机、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将美好的创业设想变为真正的财富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与创新能力

只有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和不竭创新能力,掌握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学习中捕捉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用创新思维和成果把握市场机遇,适应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不断挑战,用无数的创新成果打造开拓成功的创业模式。

2.规划与管理能力

规划与管理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前景。因此,在创业过程当中,要经常性地细致、周到地规划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事情。同时,创业者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管理者,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与优势并委以相应的责任,这样,完美的规划才能得以很好的落实。

3.判断与决策能力

创业的过程并不是在真空进行的,创业必然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因此,作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准确的把握与判断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把握住机遇,以准确的判断为成功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创业过程当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领导者,更需要积极应对,以睿智的判断和果断决策力化解危机。

4.社会交往与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不同领域、身份、地位、性格的人,而跟这些人的接触又往往影响着自己创业过程的顺利与否。所以从创业最开始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或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尽管如此,与人们的期望值仍有差距。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大众教育为主,缺少个性化培养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已被列入必修课,但培养形式仍主要以几个自然班合班上课的形式为主,这种群体式的大众教育对于普及创业知识、强化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素质能力、发展潜力都存在差异,只有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当然,专业师资的匮乏与个体的复杂多样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的困难。

2.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缺少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业过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也是相对容易的,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过程的政策流程、科学规律,进而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意识相对淡薄,对学习创业知识仅仅作为学习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产生内在需求,更没有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动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授课老师自身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与平台较少,主要以“纸上谈兵”为主,效果不明显。

3.以高校唱独角戏为主,缺少多方配合推进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企业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需要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得到检验,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创业能力。而就现实情况而言,大部分高校已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工作实际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但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约束,加之前些年政府、社会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与孵化也不够,于是出现了高校内部的创业能力培养活动如火如荼,而大学生在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却屡遭碰壁的尴尬情形。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比拼与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成功的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经济繁荣、国家发展进步。从前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学生、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1.学生是创业能力培养的主体

大学生个人是创业能力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如果大学生个体内在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需求,那么对于创业能力培养就不会仅仅当作学习任务去完成,个人的内在潜力也容易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性格、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因人而异,这些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的能力有些固然是与身俱来的,但外部力量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方向和方法。当然,大学生自身更要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为自己创造更多创业成功的机会。大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积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2.家庭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启蒙

孩子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都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背景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应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启蒙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学历、职业、性格特征、创新意识、对创业的态度都对一个孩子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启蒙作用。一般来说,如果家庭成员自己从事创业活动,那么创业所需的能力从小便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如果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能经常鼓励其创新、大胆尝试、不怕失败,那么孩子就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如果家庭成员思想开放,能够突破传统“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的旧思想,那么在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时,就会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鼓励和理解。

3.高校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指导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最直接的指导作用,高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首先,高校要设置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参与论坛,通过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再次,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以赛代练,在比赛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园中形成乐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氛围。总之,高校要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赛事的准备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训与指导。

4.政府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持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创业成功十分艰难。而大学生无论是社会阅历、人脉关系还是资金积累等方面都相对比较欠缺,因此,政府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倾斜来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府提供的政策、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劳动保障部门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相关信息、免费的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政府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等服务。政府还应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发挥牵线搭桥的协调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能力,获得成功。

5.社会是创业能力培养的辅助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开创业活动,同时还要求企业、非营利机构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介多渠道地来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通过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对创业的不信任态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创业失败与成功之间的有关系。其次,加强创业实训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建设。企业通过履行慈善责任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商业培训,让企业担负起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导师”的责任。再次,充分发挥非政府非赢利组织的作用。此类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通过提供市场分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非政府支持,进一步拓宽创业能力提升的渠道和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2〕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3〕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4〕孔洁珺,藏宏.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与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5〕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