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娟(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市402260)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翻译策略研究
——以《茶经》英译为例
张维娟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市402260)
摘要:中国茶文化中的代表作品就是《茶经》,《茶经》当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中庸和儒家的思想,它引导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茶经》英译为例,先从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简单的介绍入手,探讨《茶经》中的思想内涵和翻译策略,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和谐以及过犹不及,翻译策略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与语义翻译策略结合,二者相互补充将《茶经》中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
关键词:茶文化;《茶经》;思想内涵;翻译策略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丰富完善,茶文化正式形成的代表就是《茶经》的问世,正是由于《茶经》的出现才让中国茶文化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让西方各个国家认识到了茶,但是对《茶经》英译本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文本翻译主要就是研究作者的思维,分析文中的理论体系,经过系统整理将《茶经》中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来。
任何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目的,而翻译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将这个目的挖掘出来,要想体现出翻译的目的,首先就要对翻译手段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的需求对《茶经》进行英译,其目的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播茶文化。我们主要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茶经》的翻译目的。语义翻译主要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将目标语的语义以及自身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在原文中确切的意义传达出来。交际翻译主要是将原文中的目标语转换为接近原语的文字,让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感受。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语义翻译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原语文化保留下来,展现出原语词汇的特色,更加接近原文。但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许多文本字面意义与实际表达不符的情况,所以经常在引申意义和字面意义中徘徊。交际翻译更加偏向于读者的阅读效果,但是在脱离了时空限制之后,文本中的等效元素就难以发挥出来,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充分的融入原语语言文化,将其转变为目标语语言文化,更加方便读者的阅读理解。因此我们在展开《茶经》的翻译的时候,必须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茶经》作为第一部茶书,包含有大量的茶知识,其中更是含有丰富的栽茶、采茶和制茶的内容,所以属于应用文体中的信息类文本,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因此在对《茶经》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关注其传递的效果,将信息内容作为主要翻译对象,辅助以语言形式,达到翻译文本与原文想接近的目的。
在《茶经》当中,最为主要的思想就是“中庸”,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的结合中庸思想。《茶经》是一本古汉语文学作品,具有高度意合的特点,语句十分的晦涩难懂,每个词句之中都包含着中庸的思想,在简单的词语当中就可能蕴含着中庸的思想文化,例如敬人敬己这个词语,就能够体现出《茶经》中“敬”的茶道精神,谦和中庸就能够体现“和”的茶道精神等,从而构成了《茶经》。
2.1 修身养性
茶的特征与儒家主张的思想异曲同工,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来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而茶性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茶能够帮助人修身养性,将人们所向往的闲适生活体现在饮茶之中。而在儒家之中,最重要的准则就是中庸思想,其核心就是中和。所以阅读《茶经》就是在寻找方法来修身养性,作为人性论的依据来不断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
2.2 和谐
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茶述》
在中国的茶道精神当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和”、水,顾名思义就是茶和水的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和”,就能够体现出茶的中庸思想,因此在《茶经》当中,也多处体现了天地人和的美丽。例如:“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主要就是将时节精准的展示出来,不仅仅表明了茶的生长习性,还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庸思想。茶本性较柔,并且具有平和的茶境,所以当人们在饮茶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的融入主客体之中,不分你我,展示中庸思想的和谐统一的内涵。
2.3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主要讲的是《茶经》当中煮茶的细节,在煮茶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其火候和茶水的比例,只有做到精准的把握,遵循中庸之道把握煮茶的“度”,就能够煮出一道好茶,就像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都需要掌握一个“度”,把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太过或是太少都是不可取的。《茶经》之中在描述煮茶这一方面的时候提到,炙烤茶饼的时候,需要来回翻动,并且在泡茶的时候,不能够将水放多,否则茶的味道就会被冲淡,需要把握好“度”,才能够煮出好茶。
《茶经》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庸思想,作为思想内涵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在翻译的时候也要充分的结合,因此下文主要将中庸思想与翻译策略相结合,为《茶经》的翻译进行探讨。
3.1 精行俭德
《茶经》中“茶之源”的翻译主要体现“精行俭德”的理念,从整体的翻译结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段的翻译将原文中的句式进行了改变,重新组织了句子结构,利用交际翻译进行翻译,例如日常当中对定语从句的运用比较经常,所以为了使得翻译的结果更加准确,就可以利用先行词“people”的修饰使得语句的表达更加准确,并且还利用了被动语态和词汇搭配,帮助文章的翻译更加的流畅,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还能够使得文章更加简单易懂。但若是在翻译的时候,全部利用交际翻译来进行翻译的话,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文化欺骗的行为,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字字斟酌。例如“virtuous”这个词汇主要产生于古法语“virtuous”,对这个词汇进行解释的话,一般将其理解为道德高尚的;而“content”解释成中文后的意思是满足的,这两个词汇都能够将《茶经》中的中庸思想内涵体现出来,作为精神追求中的一种与精行俭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3.2 中庸的价值指向
上文中提到了《茶经》第二章中“茶之具”的语句: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翻译者在处理“梅雨”这个词汇的时候,利用的是交际翻译,将其翻译为“rainy season”,而后对其进行了解释,明确的表达了它的月份,让读者能够更加直接的理解梅雨时节是在那个月份,同时提供了机会来了解中国的文化。一般在中国的古代,人们会根据节气将一整年划分为几个部分,二十四节气就是阴历的来源,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通过语义翻译来进行解释,读者能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时节特征的想象。上述的例子为了帮助读者认识错时节的意思,了解茶生长的习性,利用语义翻译,将《茶经》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庸思想体现出来,将人们在种茶和采茶时需要重视气候问题和时节问题进行强调,体现出茶道的天道和人道。
3.3 中庸的基本原则
《茶经》的第五章“茶之煮”中就有一句: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暗澹。翻译者在展开翻译的时候,就需要尤为注意翻译的手法,主要采用的就是交际翻译,这样就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如何进行煮茶和泡茶,在翻译之中“undue”的使用就能够体现出中庸当中过犹不及的思想,虽然这两个词汇的使用在表面上没有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明显的联系,但是在经过细细的品读之后,就能够发现其中渗透的中庸思想,将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来,并且让古文学爱好者通过这样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品读更为精细。
儒家思想在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较长,并且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在佛教和道教之中也有体现,却没有儒家思想浓厚,而创作《茶经》的作者陆羽,自小就生活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中,因此在创作的时候,不仅将茶道贯穿于《茶经》之中,也将中庸的思想融入到其中,因此在展开《茶经》的英译时,很难找到准确的翻译方式,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使用都有一点偏差,难以对等的表达出《茶经》中的思想内涵,为了将汉语文化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一般的翻译者都会利用语义翻译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利用交际翻译进行解释,为了达到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目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够达到准确传达原文文化内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晓杰.《茶经》中的中庸思想以及翻译策略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姜怡,姜欣.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0-85.
[3]刘艳.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看文化传播中的适应选择——兼评大中华文库《茶经、续茶经》[J].民族翻译,2015(1):53-57.
[4]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Ross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2-67.
[5]王钰,姜怡.《茶经》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翻译中的美学重构[J].外语教育研究,2014(3):51-55.
[6]姜晓杰,姜怡.《茶经》里的中庸思想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语言教育,2014(3):61-66.
[7]李昱霏.我国中庸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9-110.
[8]姜欣,姜怡,林萌.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9-62.
作者简介:张维娟(1983-),女,重庆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