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全喜(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成都611844)
翻译目的论对改进英译茶叶广告的分析
郝全喜
(成都东软学院,四川成都611844)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实用功能文体,具有其别具一格的文体特征和文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文中基于英译茶叶广告分析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分析目的论对广告翻译产生的重要影响,介绍了基于目的论下广告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英译茶叶广告;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国际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跨国公司的数量日益增多。我国贸易迎来快速发展期,大量的海外产品进入中国的市场,我国的多数产品也必须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产品广告的英译对促进本土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依据实例从各个层面探讨英汉广告翻译的对策,为商业广告英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广告是一种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明确性、目的性。广告类文本按照Newrnark进行划分,隶属于“呼唤型”文本,对读者有强烈的引导、感召功能。为商品设计恰当的广告,有利于让读者看到或听到广告引发购买欲望,并付诸购买行动,产品生产商、经销商才能获利。设计广告语应严格按照KISS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广告语必须力求简洁。不单单能为商家节省投资资金,也便于消费者接受。由于消费者不同的文化取向其价值观有所不同,所以,广告文体风格也因其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有所不同。对广告进行翻译者,翻译人员应该跨越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采用直接文化价值作为取向,使用灵活合理的翻译对策,争取在广告翻译文化中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利益。依据目的论法则,翻译文本交际的目的是因进行翻译的目的决定的,而消费者的反应是评判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广告翻译想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再展现源语文化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必须成功移植原有的各项功能,确保翻译的广告语发挥更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达到商家合理促销的效果。因此,根据目的论恰当解释、指导广告翻译,有利于更高的理解广告翻译原意,使用合理有效的翻译策略完成广告翻译。
2.1国内茶叶产品翻译存在的问题
纵观世界茶叶各大出口国家,茶叶的出口效益、国际声望均超越我国。我国存在有名茶无名牌的情况,重要原因是没有合理运用我国名茶品牌优势,导致名茶与商业宣传、运作相分离的情况。我国一般采用地理标注对各类茶叶进行区分,但同一个地理标志下有多种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外消费者对我国茶叶的认知度和购买欲,只要某个产品在该区域生产并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称作该产地名称,同一个名称包含不同产业的产品,这些产品进行内部区分极为困难,导致我国茶叶品牌存在比较混乱的格局。中国茶叶种类较多,红茶、黑茶、绿茶、花茶等,也有部分茶叶以历史上形成的地域名称命名,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洞庭湖碧螺春等。因同一种茶叶可能又多个厂家生产,每个茶设企立自己的注册品牌,其翻译内容有所不同,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例如:福建名茶铁观音就翻译为十多种英文译名Tit Kwun Yun,Iron Buddha,Iron Goddess of Mercy,等译名,还不算由铁观音延伸其他相关内容的英文翻译。这一混乱局面会随翻译内容延伸至国际市场,扰乱我国茶叶的发展方向,也会加剧国内茶叶市场的恶意竞争。
2.2基于英译茶叶目的论下广告翻译案例
广告是一种竞争力强烈的商业活动,必须采用优美、独到的语言进行设计。尽可能精简句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茶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独特陈香,普洱茶贵在一个“陈”字。普洱茶越陈越香也是其区别其他茶类的主要特点,香气独特沉香,叶底褐红,主要分为生茶、熟茶,生茶为自然发酵而成,熟茶则是人工催熟。茶叶晒干前经过自然发酵,茶叶丝毫没有苦涩滋味,尽量保留茶叶原有的活性物质。普洱茶香气浓香持久,口味醇厚爽口,是提神醒脑的最佳饮品。
基于目的论正确、引导状态下,能够正确传递案例中茶叶的各类信息,激发用户的品茶、购茶欲望,鼓动消费者为其购买辅助行动。一般情况下,厂商为了吸引、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设计的广告词多次运用形容词、副词。汉语具有含蓄高雅的特点,对广告语展开翻译时,翻译者巧妙采用大量的形容词、副词,使用上述词语适应西方广告语设计特点,从而提升广告语对于消费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英文广告经常使用语句简短、容易记忆的短句,禁止或少用结构过于繁琐、复制的长句子,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中文常使用四字句的结构形式,例如:“茶香气浓香持久,口味醇厚爽口”,翻译者灵活译为“Fragrant and Lasting Smell,Mellow and Refreshing Tasty”,句子简短,句意完整,符合多数读者的口语习惯,为消费者留下良好的产品形象。
上述广告翻译展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下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广告翻译提出一些建议。广告翻译主要包括直译法、套译法、音译法等,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必须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受众对象及其相对应的文化背景,有时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翻译。
3.1删译法
删译法一般应用在广告中正文的翻译中,广告翻译可以增强产品促销宣传度,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企业理论。要将一则广告语翻译成英语或汉语时,可以把译文中不符合语言规范、达不到促销效果的语言文化或丧失原文功能的词语删除,称之为删译法。例如:“信誉第一,顾客至上”“Reputation the first and cistcm ers the utnost”等词语吸引消费者。这与中国人重视权威,质量有关,但西方人更加在意个人的品味,重视用事实说话。翻译这类广告过程中,因删除部分话语信息,确保译文更加简约,又能实现译语对翻译者的启示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3.2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表述原文意思的时候,确保译文的表达形式、句法结构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直译法一般用在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存在文化共性的基础上,让人根据广告语产生相应的联想。如:武夷岩茶翻译为Rock Tea。武夷岩茶生长在山间岩石之上,没有污染。茶叶产品最重要的强调健康,注重“岩韵”这一文化心理传播的作用。Rock在英文翻译中并没有贬义,拥有振奋、动感之意,这成为迎合国际上特种茶的发展趋势,成为直译法的经典内容。但直译法不是万能的,例如:武夷岩茶的大红袍,被人翻译成Big Red Rob,笔者认为此翻译不妥。该英文名称并不适用广告用语准则,并未展示出产品的特性。同时,这个译句读起来过于拗口,不容易记住,对不熟悉大红袍茶叶的国外消费者来说,“Big Red Rob”这一表述并不会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和兴趣。红色(Red)在西方文化理念中表示消极的思想,往往跟恐惧、愤怒等意思相互联系。
3.3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依据原文与译文发音的相似性展开翻译的方法,从而加深消费者、受众的印象。例如:美国将碳酸饮料Coco-cola音译成“可口可乐”获得极好的收益和影响力。必须注意,音译法存在一个缺陷,即传音无法传达意思。从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知名度的茶叶产品来讲,音译法并没有任何意义,但对国内部分存在较大知名度的茶叶来说,音译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3.4音译合作法
音译与意译合理结合是一种巧妙翻译法,是指有意识地将文化内涵、转换成其原有文化信息,采用新的表达方式、寓意达到产品表达的效果。引相近,观音作为佛教的神话人物,在国内外具有相应的知名度,因此,可以将铁观音翻译为Ted Buddha。这种翻译法不仅展示产品的特性,也能表达铁观音相应的茶文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很好地把茶文化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茶叶广告语包含中国古老传统的茶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茶叶广告发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促使消费者产生强大的购买欲望,也为在国际上建立强大的茶叶品牌。
参考文献
[1]周玉瑶.福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J].福建茶叶,2013,35(6):52-53.
[2]李新,张育菡,刘永丽等.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美学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19):33,46.
[3]严文滨,郭雅玲,黄瑜萍等.乌龙茶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5,37(2):12-14.
[4]康翠链.目的论视阈下的广告翻译——以英译茶叶广告为例[J].时代文学,2014,11(2):194-195.
[5]郭雨.广告语英译中的失误与策略评析--以国内服装品牌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13(2):53-59.
[6]樊继英,王珊珊.目的论视角下广告语的英译现状及策略分析[J].海外英语(上),2015,17(3):153-154.
[7]杨根培.目的论视角下广告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5(4):125-126.
作者简介:郝全喜(1984-),男,河北石家庄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话分析与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