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莉(安平县人民医院妇科,河北 衡水 053600)
米非司酮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周爱莉
(安平县人民医院妇科,河北 衡水 053600)
【摘要】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法将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7例分为研究组79例与对照组7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羟孕酮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心悸、出汗、潮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4/79)、15.4%(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例数分别为4例(5.1%)、10例(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使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米非司酮;治疗
Application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nd its effect evaluation
ZHOU Ai-li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th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Hengshui Anping 053600, China)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妇科常见病,患者多集中于44~55岁的女性[1]。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规律的阴道出血,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常导致精神负担过重、继发性感染、不同程度的贫血等,严重者甚至需切除子宫[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并诊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7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女性内分泌激素检测、刮宫检查、B超检查等确诊,且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法将所有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79例,年龄47~57岁,中位年龄(51.2±2.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4.9±1.4)个月。对照78例,年龄47~57岁,中位年龄(51.4±2.1)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1±1.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12.5 mg/次,口服,1次/d,出血情况好转后改为6.25 mg/次,1次/d,连续给药2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羟孕酮进行治疗,月经周期第15 d服用,8 mg/次,1次/d,连续给药10 d,间隔5 d后,同等剂量连续给药10 d,以此类推,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所得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别以率(%)、(±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 3 . 5 %)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n(%)]
2.2 主要观察指标
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子宫内膜厚度(mm) 子宫大小(cm3) 血红蛋白(mm)研究组 79 7.53±1.34* 67.13±2.35 90.16±3.67*对照组 78 4.26±1.07 67.22±1.98 104.27±4.5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恶心、呕吐、心悸、出汗、潮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4/79)、15.4%(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复发率
两组复发例数分别为4例(5.1%)、10例(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该病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为孕激素缺乏、卵巢无排卵[3]。患者体内孕激素分泌极少,缺乏孕激素作用,仅有单一的雌激素作用,易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4]。过去临床常采用刮宫方法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患者创伤大,且疗效欠佳。已有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终止妊娠,是一种受体水平抗激素,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5],可对下丘脑-垂体系统产生直接直接或间接作用,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别,延迟排卵,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甲羟孕酮相比,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效果明显,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心悸、出汗、潮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治疗后复发例数减少。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使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3(1):963-965.
[2] 陈志豪.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陕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8):587-589.
[3] 林心怡.不同药物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6(15):558-559.
[4] 马小雷.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27(13):668-669.
[5] 马文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陕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26(4):913-916.
本文编辑:李新刚
·续继教育·
【中图分类号】7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1.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