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兰香(广西隆安县人民医院妇科,广西 南宁 532799)
探讨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的急救护理措施
易兰香
(广西隆安县人民医院妇科,广西 南宁 532799)
【摘要】目的 探讨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急救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急救护理治疗后,痊愈率高达100%。并且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136±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产科并发失血性休克大出血的处理方式应该首选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快速的达到止血效果,而且操作科学方便、负面作用低,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并发失血性休克;子宫动脉栓塞术;妇产科出血性疾病
宫外孕(Extrauterine Pregnancy)也称为“异位妊娠”。一般情况下,孕妇正常妊娠的时候,孕卵着床在子宫的体腔内,被称为“宫内孕”[1]。而孕妇妊娠时,孕卵在孕妇的子宫体腔外着床并且还正常的发育,即被称为“宫外孕”。宫外孕破裂腹腔内出血,从而引起失血性休克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它具有发病急、病情的发展快等特征。随着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的上升,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而且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还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本文对近一年来我院收治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本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47例(44.34%),经产妇59例(55.66%);未婚者15例(14.15%),已婚者91例(85.85%);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39±10.0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尿少、冒冷汗、血压低、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烦躁不安、脉搏微弱、四肢皮肤湿冷等,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腹痛及休克症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B超或CT等检查手段确诊为宫外孕;(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失血量1 L以上;(3)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抢救;(4)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的进行;(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2)失血量超过3 L者;(3)精神病患者;(4)手术禁忌者;(5)不同意接受研究者。
1.3 急救护理方法
1.3.1 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在接待妇科大失血性休克患者过程中,应忙而不乱,沉着稳重,镇静自若。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这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医疗措施,相关药液的及时输入,可发挥迅速扩容的医疗目的,防止患者由于低血压导致脑缺氧、心搏骤停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急救争取更有利的时间和条件。
1.3.2 呼吸护理。入院后,及时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取舒适平卧位,利于脑部血液供应,氧疗速率按照4~6 L/min进行。当患者呼吸困难时,需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以便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利于纠正休克症状。
1.3.3 心理指导。接诊患者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安慰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指导工作,积极开解患者,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及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最好是结合一些成功康复案例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为患者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1.3.4 手术准备。责任护士及时做好手术准备,积极实施术前手术区域备皮,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和药品等,留置导尿管,还可视情况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适量阿托品药物。准备就绪后,通知急诊手术室进行手术。
1.3.5 手术配合。进入急诊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急救过程中,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心率、血压、出血量等,以确保其最佳状态来配合手术的进行。术中器械护士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准确迅速地为医生传递器械,术毕认真检查清点器械,避免风险的发生。
1.3.6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立即通知家属,避免家属担心,同时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进行交接。患者去枕平卧休息6 h,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口腔内唾液及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手术切口可取盐袋压制,避免伤口渗血,加快愈合进度。当患者肛门排气后,可适量进食半流质食物。保持腹部切口及腰背部针眼处敷料清洁干燥。同时,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脉搏等术后指标。并注意协助患者翻身、活动肢体,预防伤口渗血、逆袭感染、肠粘连以及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1.3.7 知识宣教。医护工作人员应宣传普及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并同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疑虑,如日后怀孕是否会受影响等。还应嘱咐家属积极配合医院的相关护理治疗,科学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为患者的顺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1.3.8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士要进行出院指导,如用药指导、科学饮食、规律生活等,注意休息,坚持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最后留下医院的联系方式,以便其患者家属进行咨询。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情况
整理本组患者本次治疗的临床情况,如妊娠类型、失血量、手术类型、痊愈人数等。
1.4.2 生存质量
采用《生存质量评估标准》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社会活动、躯体功能等。总分144分,评分高低与生存质量优劣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组患者临床情况
本组106例患者,经我院急诊抢救护理后,均全部全程,顺利出院。详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临床情况
2.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急救护理治疗后,本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
表2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
项目 日常生活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社会活动躯体功能 总分治疗前 55±5 12±7 13±6 15±7 17±8 103±9治疗后 68±6 14±5 22±5 25±6 26±4 136±8 t 17.136 2.394 11.863 11.167 10.359 28.21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临床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地方着床并发育[2]。超过95%的宫外孕发生于输卵管[3]。宫外孕是妇科十分普遍的一种疾病,由于此病发病危急、病症复杂、极易误诊以及其极高的死亡率(大约为10%~25%)等诸多特点,所以需得谨慎对待。而对于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急诊手术的及时进行,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是保证急诊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为保证快捷、有效地完成手术,达到良好的疗效,急救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4]。对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急诊采取积极急救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对此,本文综合各大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的急救护理措施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其一是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达到尽早扩容的效果;其二是氧疗呼吸的护理,改善患者细胞缺氧的状态;其三是患者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其四是手术准备,为手术的快速进行提供保障;其五是手术配合,确切手术的成功开展;其六是术后护理,术后各项基本护理的落实,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力条件;其七是健康知识的宣传普教,提供患者及家属认知能力;其八是出院指导,叮嘱患者规律生活,健康锻炼,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了急救护理措施的手术患者106例,术后均全部痊愈出院;并且,术后生存质量远远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众多文献结论一致[5-6]。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医院急救护理措施的开展落实,对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而言,不仅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而且还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对于医院而言,还是树立自身医疗服务形象的一个重要契机。
总而言之,积极开展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玉洁.52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急救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5):2859-2860.
[2] 李月华.36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138-139+149.
[3] 杨小玲.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67-768.
[4] 魏 莹.宫外孕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272-273.
[5] 王卓玛.宫外孕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03):1430.
[6] 陈 媚.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696-697.
本文编辑:吴 卫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1.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