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宇,赵 莉,康 粤(.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5008;.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哈尔滨 50090)
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评价研究*
宋国宇1,赵莉1,康粤2
(1.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2.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哈尔滨150090)
摘要: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产业自身发展水平,对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产业规模扩张相比,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出口发展绩效不显著。科学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是科学制定产业出口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运用C2R模型对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1999~2012年的出口发展效率特征与规模收益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总体效率偏低且呈下滑态势,现有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状态,产业发展呈“规模不经济”态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外向型和效益型转变,通过投入要素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出口效率提高,发挥出口导向政策的引导和“反向拉动”作用,推动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有机)食品;出口效率;DEA模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出口导向政策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引领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2013年实施《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对绿色食品科技研发、产业地区布局以及市场发展等加以扶持,以发展壮大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作为完整绿色(有机)食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效应和区域比较优势逐步显现。2014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7 20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数157个,绿色食品认证数1 500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产量1 290万吨、产值和利税分别达1 120亿元和85.7亿元。2015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的实物产量达3 800万吨,监测面积达7 209万亩,均创历史新高,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在绿色消费浪潮的引领下,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选择日渐增长。出口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需求增长是产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2013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量增长到31.6万吨,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出口发展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尤其是近年来,出口呈现明显波动,出口增长绩效不显著,与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在全国的生产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如果绿色(有机)食品出口不能起到一定带动和引领作用,会制约产品结构优化,影响产业发展绩效提高,甚至阻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和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如何破解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瓶颈”,促进出口规模增长、效益增加,促进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品牌竞争力增强和出口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外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研究脉络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及发展战略的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要关注有机食品市场需求及其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潜力与制约,Bredahl(1996)指出,在国际有机食品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与产品附加值高的食品优势较为突出。Stagl(2002)则侧重研究有机食品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和潜力。Yussefi(2003)指出,要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把有机食品市场机会变为企业发展机会。靳明(2006)则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并采取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出口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代表性观点认为出口增长主要受供给、需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Armington(1969)研究发现要素禀赋与出口的内在联系,指出同类贸易品数量的增长受生产要素增长影响。Grossman等(2002)则认为在出口增长的可能因素中,技术创新、收入等是关键因素。Dani(2004)等则指出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出口产品复杂性提高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杨汝岱(2015)研究发现技术升级是决定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只有生产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才能进入出口市场。Lee(2011)认为政府通过制定鼓励产品出口政策可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相对于供给而言,需求的增加更有可能导致出口增长。Krugman(1981,1990)认为出口的决定因素是市场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性,指出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和产品种类的增加是决定一国贸易量扩大的主要因素。余鲁等(2008)通过建立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我国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发现促进出口增长的原因在于世界市场需求的扩大。Angela(2005)利用移动份额法研究出口贸易增长,指出竞争力因素是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第三,出口与产业发展联系研究。马晓强(2008)认为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促进了产业发展。代表性观点认为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内在关联,出口受结构与制度因素的影响明显。程国强(2004)通过评估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分布特征,指出出口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贸易结构升级。赵俊(2009)认为从长期来看,一国外贸结构的成长必须由该国国内产业的发展作支撑。而政策调整与创新管理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吕明元(2010)指出由政策、制度和技术创新因素导致的不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最终会促进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王德章(2012)指出产业政策、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等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不同影响,体现为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张小蒂等(2007)认为,从制度安排角度提出建立效率导向型信号发送机制,可以促进绿色食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宋德军(2013)从动态角度对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出口效率评价方法。随着Battese等面板数据前沿估计技术的发展,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出口潜力的文献较多。SFA作为前沿分析中的参数方法①前沿分析方法根据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是否已知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前者以随机前沿分析(SFA)为代表,后者以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优点是考虑随机因素对产出的影响,但SFA模型的基本假设较为复杂,需要考虑生产函数、技术无效率项分布的具体形式。在运用DEA方法评价出口效率的相关研究中,俞立平(2013)指出导致出口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郝希亮(2015)建立我国出口相对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DEA分析指出资源浪费、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等是导致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具体到单一产业层面,徐晔(2009)利用DEA与Malmquist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动态评价,指出不同行业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的影响不同。李鹏(2014)基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细分行业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增加背后的效率结构进行测算,认为利息支付额增加不利于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存货增加则有利于提高效率。因此,考虑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系统的多个投入与产出变量之间具体函数形式难以估计,且难以确定各指标权重等实际困难,同时考虑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DEA进行效率分析评价。
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发现,出口扩大过程中伴随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对出口结构有重要影响,为分析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忽视出口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对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定性分析,而对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效率分析不足;二是将绿色(有机)食品出口与产业自身发展割裂,不能解释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与根源。三是现有DEA方法出口效率的相关研究,很少聚焦于某一具体产业,也未能从内生性因素关注出口效率的发展问题,忽视产业结构与产业自身发展对出口发展的影响与决定作用,难以真正解释产业出口效率提高的本质原因,未能指出破解出口发展“瓶颈”的正确思路。
本文通过建立DEA方法的C2R模型评价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确定影响产业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指明改进方向,通过分析产业规模收益状况,指出规模效率对产业发展综合效率的影响,对于制定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战略,应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产业资源要素,从而提升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效率并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
(一)DEA模型选择及其适用性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分析法,常用于评价与分析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投资、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等领域的有效评价工具之一。Charnes等(1978)将DEA方法扩展为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效率评估模型,即C2R模型。
绿色(有机)食品出口作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受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影响和制约。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是产业发展在出口方面的体现,也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和推动力。考虑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状况各变量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难以用确定函数解析式表达,量纲与权重不同,DEA方法恰适于这种输入输出数据,能够从投入产出角度对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分析评价,有效避免评价的非客观性。另外,DEA方法可进一步确定绿色(有机)食品出口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投影分析可为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指出明确的改进方向和调整量。因此,通过此方法对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评价的结果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并能够系统分析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运行状态和出口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能够为优化和调整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二)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的DEA模型建立
DEA方法利用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能够确定各DMU对DEA前沿面的偏离程度,进而分析相同类型DMU之间的效率变化和规模收益情况,根据测定DMU的相对有效性对各个DMU进行调整与优化。DEA方法能够简化运算和缩小误差,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上具有明显优势。
建立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评价模型,首先假设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n个DMU,且各个DMU均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系统的第j个DMU的输入和输出向量分别用Xj=(x1j,x2j,...xmj)T和Yj=(y1j,y2j,...ysj)T表示(其中,xtj>0, ytj>0,j=1, 2,…, n)。其次,评价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相对有效性C2R模型为:
其中,θ为各时期的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能力指数;m和s分别表示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个数;和分别表示与投入和产出相对应的各个松弛变量;n表示同类型DMU的数量;xij0和yrj0分别表示其中第j0个DMU的第i项输入和第r项输出变量;ε表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常取值为ε=10-5。
构建C2R模型的经济意义在于,通过寻找n个DMU的某种线性组合,在其产出不低于第j0个DMU产出的条件下,使其投入尽可能低。如果得到的各时期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指数θ最优值小于1,则表明可以找到更少投入要素获得不少于被评价DMU产出的决策单元,从而表明该DMU 为DEA无效;如果各时期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指数θ=1时,则表明该DMU为DEA有效。该模型是从产出不变、投入减少的角度构建,因此称为投入的效率评价模型。
为进一步分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问题,Banker(1984)建立了BC2模型。C2R模型是在假设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给出评价DMU总体效率的最优值θ*,并进一步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其中,纯技术效率反映各DMU当前状态与规模收益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而规模效率则反映规模收益不变时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收益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差距。
该模型的经济意义在于,当目标函数的最优值θ0=1,且=0,=0,表明DMUj0为DEA有效,此时的DMU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如果与不全为0,表明DMUj0为弱DEA有效,DMU的投入与产出仍有调整和改进余地。当目标函数的最优值θ0<1,且≠0,≠0,则表明DMUj0为DEA无效,说明DMU投入不当。而当=0,=0,表明技术有效。若DMU无效,则可通过DMU投影分析改进。表明可在不增加投入前提下,使产出有所增加;或者在不减少产出前提下,使投入减少。
(一)决策单元选择与变量选取
考虑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变化的时序数据分析可清晰反映各决策单元的真实变化轨迹,同时可避免因随机干扰造成的分析偏误或错误判断。因此,本文将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在1999~2012年间划分为14个时期,用14个时期产业发展的时点水平作为决策单元DMU,分析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在各时点的出口效率特征及其变化。
为真实反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出口变化的状态,同时考虑数据获取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各变量要尽可能真实反映产业发展的整体状态与特征,充分体现评价目标,并能反映投入与产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由于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是根据绿色(有机)食品企业数和产品数界定,产地监测面积作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投入要素,直接决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产出和出口。另外,绿色(有机)食品的产量和销售额是衡量产业发展的实物形态和价值标准,故选择企业数、产品数和产地监测面积、实物产量和年销售额作为投入指标。由于绿色(有机)食品种类繁多且实物形态产品的量纲不同,本文并未选择绿色(有机)食品出口量,而是选择出口额作为产出指标。
(二)数据来源
1999~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与出口发展的输入与输出数据(见表1)。
表1 1999~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与出口发展的输入与输出数据
(三)实证分析
在C2R模型中,技术有效表明DMU的投入量既定时,能获得产出最大化。规模有效表明DMU投入具有规模经济性。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理想状态应是DEA有效,即投入产出已达到相对最优。如果DMU为DEA无效,则表明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此时可通过减少投入或增加产出达到最优。
运用Coelli(1996)的Deap2.1分析软件,采用C2R模型测算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呈明显无效态势,产业的规模扩张与出口发展不协调。分析如下。
1. DEA效率值分析
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反映在投入既定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水平,技术效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通过C2R模型得到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各DMU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1999~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各时期效率值
由表3可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DEA总体上无效率且存在一定波动。在所考查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14个DMU中,除1999,2004年的DEA效率值为1,且s-=0,s+=0外,其余各时期DMU的DEA效率值均<1,说明该投入下所获产出未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分析可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不仅取决于投入要素规模,且取决于投入要素的配置与要素利用率。
2.规模收益分析
规模收益衡量体现的是投入增加对产出增加的数量化反映,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效率变化明显,2001年以来规模效率值降低(除2004年以外),且2005年开始同时出现规模报酬递增(除2006年外)和规模效率降低趋势,充分说明绿色(有机)食品出口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存在反向作用,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造成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规模不经济”现象②2007~2010年绿色(有机)食品出口规模效率出现增加态势。。因此,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提高不在于盲目扩大资源要素投入,而在于保持合理资源投入规模基础上,重点提高纯技术效率并强化资源配置,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优势,出口发展效率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3.投影分析
通过投影分析可以判别DMU为DEA无效时,通过对原有投入或产出向量DEA无效投影分析,为效率改善提供数量依据(见表4),从而实现DEA有效。
表4 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 (%)
由表4可知,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历年产出不足率为零,但产业投入冗余率大多为非零,表明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投入存在浪费,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整体上为非DEA有效。2000年开始出现投入冗余(2004年除外),2008~2010年绿色(有机)食品的产品数、产地监测面积、实物产量和年销售额四项投入冗余率的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0.40%、17.08%和32.42%,2011和2012年绿色(有机)食品产地监测面积、绿色(有机)食品产量和年销售额三项冗余率的三年平均分别为29.93%和31.62%。说明DMU投入的资源要素没有实现最佳组合和有效利用,即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未能很好地促进出口发展,产业自身发展与出口发展不匹配,投入因素决定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DEA无效。可能的原因是:绿色(有机)产品的持续成长性较差,单位产地监测面积效益不高,可出口的实物产量较少。
4.调整与改进
从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中的非0值个数及百分比可见,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的企业数、产品数、实物产量、年销售额和产地监测面积5项指标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水平高,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资源要素投入冗余(见表5)。
因此,为改善和提高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的出口效率,需要调整投入量和投入结构。从规模和纯技术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尤其是2005年以来DEA无效,资源要素投入冗余制约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和出口发展。
表5 非0约束变量的DMU数
(一)结论
通过运用DEA方法分析评价1999~2012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揭示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变化和规模收益变化情况,并根据投影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与改进方向,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综合效率偏低且处于下滑态势,直接原因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低下,根本原因则在于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忽视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开拓,产业发展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内在质量提升的“有增长、无发展”产业发展方式。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向“集约型+外向型+效益型”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二是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存在投入冗余,表明产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现象突出,产业现有资源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也充分说明靠资源要素投入实现产业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与出口发展严重背离,破解出口发展“瓶颈”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出口发展是必然选择。
(二)对策建议
针对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粗放型”“内向型”增长方式,建议如下。
第一,促进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优化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结构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抓住“结构调整、技术突破和市场导向”这一主线,通过调整和优化要素结构与效率,合理有效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并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效率。
第二,通过与贸易政策结合,实施外向型产业发展战略。单纯依靠规模扩张不能获得“规模效益”和出口发展,从产业基础优势的发挥到出口发展和竞争力增强,应发挥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当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重点不是增加要素投入和产业发展“量”的积累和扩张,而是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出口导向政策并实施国际市场拓展战略,以产业发展的“反向拉动”,促进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量”和“质”的改善与提升。
第三,发挥出口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效率,除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外,要调动绿色(有机)食品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其在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对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贡献度,增强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2]杨汝岱.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典型事实[J].世界经济, 2015(5): 182-183.
[3]余鲁,范秀荣.基于CMS模型的中国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8(10): 49.
[4]马晓强.产业发展动力论:基于虚拟资本与产业互动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4]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J].管理世界, 2004(11): 85-96.
[5]赵俊,周艳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2009(3): 39-43.
[6]吕明元.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及述评[J].理论导刊, 2010(5): 105-108.
[7]王德章,陈江波,杜会永.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区域竞争力变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4): 37-42.
[8]张小蒂,李晓钟.中国绿色食品贸易中的信息障碍及其化解的制度安排[J].学术月刊, 2005(11): 35-44.
[10]宋德军,周彤,马世鹏.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3(5): 16-23.
[11]俞立平,严威.基于DEA的中国出口效率测度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13, 15(6): 80-87.
[12]郝希亮.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我国出口相对效率评价[J].开发研究, 2015(5): 36-44.
[13]徐晔,张秋燕.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J].当代财经, 2009(12): 74-79.
[14]李鹏,曾光.中国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评价及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测算[J].产经评论, 2014(4): 79-88.
[15]宋国宇,赵莉.基于C-D生产函数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与实证[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1): 28-34.
[16] Armington. A Theory of demand for products distinguished by place of production[J]. IMF Staff Papers. 1969(16): 159-176.
[17] Angela. World trade competitiveness: a disaggregated view by shift-share analysis[R]. CEPII Working Paper, 2005.
[18] Banker R D, Charnes A, 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9): 1078-1092.
[19] Battese G E, Coelli T J.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2(3): 153-169.
[20] Bredahl M E, Ballenger N, Dunmore J C, et al. Agriculture,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discovering and measuring the critical linkages [J]. Agriculture Trade, the Environment Discovering & Measuring the Critical Linkages, 1996(1): 272-273.
[21] 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 429-444.
[22] Coelli T J. 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rogram[R]. CEPA working paper, 1996.
[23] Dani R. Institutions Rule: the primacy of institutions over geography and integ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4, 9(2): 131-165.
[24] Grossman G M, Helpman E. Interest groups and trade policy[J]. Economic Journal, 2003, 113(488): 390-392.
[25] Krugman. Intraindustry specification and the grains from trad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89): 959-973.
[26] Lee J. Export spec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world[J]. Economic systems, 2011(35): 45-63.
[27] Stagl S. Local organic food markets: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for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mpirica, 2002, 29(2): 145-162.
[28] Yussefi M, Willer H. 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2003: statistics and future prospect[J]. Statistics and Emerging Trends, 2003, 10 (1): 17.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Export
SONG Guoyu1, ZHAO Li1, KANG Yue2
(1. 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2. Agricultural Commiss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The scale enlargement of industry embodie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Compar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organic) food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export isn't significant. It's the premise to formulate appropriate industry export policy and industry strategie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industry scientifically. The paper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returns to scal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export (1999-2012)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C2R method,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efficiency wa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downward state, the resources which put into green (organic) food industry wasn't used efficiently and the allocation of the resources didn't realize optim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industry presented diseconomy of scal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industry to intensive style, extroverted type and benefit type, to increase advanced factors and to adjust the industry structur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uiding and inverted pulling of export orientation policy, so as to promote the export efficienc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een (organic) food export.
Key words:green (organic) food; export efficiency; DEA model;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export orientation policy
作者简介:宋国宇(197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绿色食品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2016)01-0045-10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3CD2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