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基于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2016-03-29 05:40王燕青李隆玲武拉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成本收益

王燕青,李隆玲,武拉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基于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王燕青,李隆玲,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农民种粮行为的改变引起政策制定部门重视,研究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可更好地调整政策,促进生产。根据2002~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种粮成本收益情况,运用成本利润率指标比较粮食生产与非粮食作物、养殖业和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对可能存在的家庭用工成本低估现象,采用“市场雇工价”代替“家庭用工折价”调整成本利润率,比较种粮与务工收益。得出结论为,粮食生产在经济效益上并不具有优势,农民在就业选择和作物选择上均不倾向于粮食生产。

关键词:三大主粮;成本构成;成本收益;比较效益

“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增产,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陈锡文,2014)。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程国强,2015),粮食生产主体根据市场信号做出有利于自身选择的行为越来越多。相应地,政府的政策信号却日渐受到约束。粮食生产中成本收益决定粮食生产变动的整体方向和幅度,影响农产品成本提高的因素研究中(姜长云,2009;董振国等,2011),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成为推动成本升高的根本因素。种植业,畜牧业及其他领域已进入高成本时代(田天等,2013;白田田等,2012;宋燕等,2013;李栋,2013;武拉平,2015)。高成本时代背景下,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日渐成为学者和政府部门关心的话题。本文分析了2002~2014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三大主粮的成本收益情况,选择成本利润率指标增加财务分析视角,对比分析粮食生产与非粮食类作物、养殖业和工业行业的比较效益。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粮食生产是否有利可图的判断,以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规避生产者经营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农业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三大主粮的成本变动分析

粮食生产的总成本主要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大部分,根据2002~2014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13年三大主粮的平均总成本不断增长,由350.61元/亩上升到1 026.19元/亩,年均增长9.36%,尤其是2009年以后,总成本快速增长,2010~2012年每年的增长率均在12%以上。分品种来看,三大主粮当中,稻谷的总成本明显高于小麦和玉米的总成本,小麦和玉米的成本大致相当。2010年以后,玉米成本显著上涨,超过小麦总成本。2001~2013年,稻谷的总成本由400.47元/亩上升到1 151.11元/亩,小麦由323.64元/亩上升到914.71元/亩,玉米由327.88元/亩上升到1 012.04元/亩。2008年以后,稻谷、小麦和玉米总成本均显著上升,玉米成本增长最快。

粮食总成本变化主要是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部分,可以从总成本构成来看粮食的成本变化。由表1可知,2001~2013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由179.39元/亩上升到415.12元/亩,年均增长7.24%,人工成本由128.65 元/亩上升到429.71元/亩,年均增长10.57%,土地成本42.57元/亩上升到181.36元/亩,年均增长12.84%。从总量看,物质与服务费用明显高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但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增长速度更快,2009~2013年以来,物质与服务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7.69%,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95%和12.76%。可见近5年来,人工成本增长迅速,有超越物质服务费用趋势,其次是土地成本。

表1 三种粮食平均总成本构成

由表2可知,从稻谷、玉米和小麦的成本构成来看,品种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上,从2001~2013年的成本构成变化可以看出,一是种粮的人工成本增长较快,甚至开始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如2013年,玉米的人工成本比物质与服务费用多出95.66元/亩,并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二是水稻和玉米的人工成本增长较快,尤其是玉米,2011年以后人工成本已经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总体来看,种粮成本逐年上涨,种粮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步消失,人口红利减少,高成本成为粮食生产的必然趋势。

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中,化肥费和租赁作业费占总的物质服务费用的比重均高于其他费用(见表3)。2001~2013年,化肥费从54.76元/亩上升到143.31元/亩,年增长8.35%;租赁作业费从50.30 元/亩上升到155.42元/亩,年增长9.86%。其次是种子费和农药费。种子费从18元/亩上升到55.37 元/亩,年均增长9.82%;农药费从8.31元/亩上升到26.97元/亩,年增长10.31%。农家肥费和农膜费用所占比重较小,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在粮食种植方面,化肥、农药投入量较大,成为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由于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作业费用的增加使租赁作业费上升;种子费用的上升与粮食新品种的使用及种子价格上涨有关。

从人工成本构成看,由于用工天数减少,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的增加主要反映在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两方面(见表4)。2001~2013年,劳动力工价和雇工工价均呈现上涨趋势,劳动力工价从10.40元/亩上升到68.00元/亩,年均增长16.94%;雇工工价从18.10元/亩上升到99.05元/亩,年均增长15.22%。近年来,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的增长比率下降。虽然用工天数逐年下降,但不及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的增长速度,导致人工成本快速增长。根据以上分析,稻谷、玉米和小麦的种植成本在2001~2012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

表2 三大主粮的成本变动情况 (元/亩)

表3 三种粮食平均物质与服务费用

表4 三种粮食平均劳动力价格

二、三大主粮的收益变动情况

三大主粮主产品产量、产值合计、主产品产值收益变动情况(见表5),2001~2013年,三种粮食平均的主产品产量、产值合计、主产品产值呈上升趋势。其中,主产品产量由356.00公斤/亩增加到444.67公斤/亩,不同年份间略有波动,总体上均有所增加;由于市场价格变化,主产品产值也存在波动,由366.65元/亩增加到1 077.29元/亩,2005年以前不稳定,但之后每年均不断增加(2013年除外)。分品种来看,稻谷产量均高于玉米和小麦,小麦产量在三大主粮中最低,玉米则呈现出不断增产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亩产已经超过稻谷。由于产量优势,稻谷的产值相应高于小麦和玉米。2013年,三种粮食的产量均有所下降,稻谷和玉米产值下滑。

表5 三种粮食主产品产量、产值合计、主产品产值收益变动情况

三大主粮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现金收益、净利润收益变动情况(见表6)。从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来看,2001~2013年,三种粮食平均的出售价格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仅为51.50元/50公斤,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粮食售价不断提高,尤其是2005年以后,价格逐年提高,到2013年达121.13元,是2001年的2.4倍。分品种来看,稻谷出售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8.09%,小麦和玉米分别为6.97%和7.00%,稻谷售价整体高于小麦和玉米。

表6 三种粮食出售价格、现金收益、净利润收益变动情况

与售价的不断提高相适应,三种粮食平均的现金收益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001年每亩只有196.92元,到2012年达到655.11元/亩,每亩增加458.19元收益。具体到每个品种,稻谷由264.60 元/亩提高到734.74元/亩;小麦由102.87元/亩提高到460.64元/亩;玉米由224.14元/亩提高到680.69元/亩,稻谷的现金收益高于小麦和玉米。但是,2013年,粮食的现金收益出现下降,三种粮食平均只有625.34元/亩,与上年相比减少30元/亩,稻谷比上年减少63元/亩,玉米比上年减少50元/亩,小麦增加24元/亩。从净利润来看,虽然净利润在增加,但处于波动状态。2001~2005年,波动剧烈,净利润最低为4.86元/亩,最高为196.50元/亩,差额为191.64元/亩;2006~2011年,净利润逐年增长,由154.96元/亩增加到250.76元/亩,最高增长率达到19.5%;2012~2013年,净利润下降,由2011年的250.76元/亩降到72.94元/亩,最大降幅56.69%,分品种来看,稻谷从371.27元/亩降到154.79元/亩,最大降幅45.83%,小麦从117.92元/亩降到-12.78元/亩,最大降幅160.03%,玉米从371.27元/亩降到154.79元/亩,最大降幅60.79%。

由表5~6可知,虽然主产品产量、产值合计、主产品产值和平均出售价格均有所增加,但净利润与其并不完全呈正向变动,尤其是最近一年,净利润下降幅度明显,小麦已经出现亏损,说明种粮的利润空间正在被压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上涨。

三、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分析

比较效益一般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考查对象收益时所用概念(唐茂华等, 2011),其高低是针对比较对象而言,主要选择成本利润率经济指标开展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比较(范成方等,2013)。成本利润率是反映生产活动经济效益的一种财务指标,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总额×100%。

(一)三大主粮成本利润率变化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2001~2013年,三大主粮的成本利润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三个品种共同出现持续大幅下降,具体表现为稻谷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004年的62.71%,最低为2002年的9.03%,相差近54个百分点;2001~2004年,成本利润率先降后升,由20.32%降到9.03%,后升至62.71%;2004~2011年,成本利润率缓慢下降,2005年由62.71%降到39.06%,随后缓慢下降,2011年为41.39%;2011~2013年,成本利润率大幅下降,2013年降到13.45%,比2004年低49.2个百分点。小麦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004年的47.65%,最低为2002年的-15.36%,相差63个百分点;2001~2004年,成本利润率走势与稻谷相近,但低于稻谷;2004-2005年,成本利润率大幅下降,由47.65%降到20.37%;2005~2008年,成本利润率缓慢上升,由20.37%上升到33.00%;2008~2013年,成本利润率持续下降,由33.00%降到-1.4%,降低34.4个百分点。玉米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007年的44.66%,最低为2013年的7.66%,相差37个百分点;2001~2007年,成本利润率呈波浪状上升,由19.60%上升到44.66%,2007~2013年,成本利润率呈波浪状下降,由44.66%降到7.66%,2011~2013年的下降幅度较大。

考虑《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成本利润率核算项目中家庭用工投入采用折算工价计算,可能低于实际的雇工工价,由此导致家庭用工成本低估,形成虚高的成本利润率,因此对成本利润率进行调整,采用“市场雇工价”代替“家庭用工折价”(见图1)(李首涵,2015)。调整之后,三大主粮的成本利润率总体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变化,但却大幅降低,甚至出现负值(如2001~2003年和2012~2013年)。稻谷的成本利润率调整到最高为30.24%,最低为-14.94%;小麦最高为29.59%,最低-28.03%;玉米最高为18.57%,最低-7.08%。近5年来,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成本利润率平均分别为0.47%、-4.82和3.52,三大主粮中玉米开始超过稻谷和小麦,成为成本利润率较高的品种(见表7)。

图1 三大主粮的成本利润率调整前后

表7 粮食作物与代表性非粮食作物的成本利润率比较 (%)

(二)粮食生产与非粮食作物生产效益比较

从成本利润率长期变动看(见表8),三大主粮、主要经济作物及园艺产品均有较大波动,调整成本利润率以后,三大主粮经济效益略好于棉花、花生、油菜籽、烤烟等经济作物,低于大豆、甘蔗蔬菜和苹果,明显低于园艺产品。由近5年情况可知(见表7),从官方成本数据直接比较或市场工价矫正后的数据比较均可发现,三大主粮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烤烟的成本利润率处于低端位置,经济效益远低于苹果、蔬菜、花生和甘蔗。此外。蔬菜和苹果等园艺产品属于高成本高产出类型,成本利润率很高,成本很高。以蔬菜为例,2013年,蔬菜总成本为4 050.94元/亩,而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为1 151.11、914.71和1 012.04元/亩,分别占蔬菜总成本的28.42%、22.58%和24.98%;蔬菜成本利润率为70.41%,而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为13.45%、-1.4%和7.66%。在相同的高成本时代背景下,高收入和高回报的农作物无疑会成为生产者经营决策的首选。

表8 三大粮食、主要经济作物和园艺产品的成本利润率比较(%)

(三)粮食生产与养殖业经济效益比较

由于生猪散养较符合农户的决策选择范畴,因此本文以生猪散养为例。由表9可知,未调整前,粮食成本利润率整体上好于生猪养殖,尤其2004年以后。利用市场工价调整之后,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整体上好于粮食生产,尤其在2001~2003年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成本利润率为负的情况下,生猪养殖的成本利润率依然在30%以上,2004年以后,二者的差距逐步缩小,生猪的波动性显著增大,近5年来,除2011年的18.29%外,其余年份均为负,而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也不乐观,除2010年和2011年外也是负值。由此可见,粮食种植和生猪散养的经济效益差距在缩小,两者效益均呈下降趋势。

(四)粮食生产与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比较

为便于比较,主要分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从用“市场工价”调整“家庭用工折价”后的粮食生产平均成本利润率和工业平均成本利润率的比较可以看出,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率波动幅度大,某些年份甚至为负值,如2001~2003年连续三年为负,2009年以来的5年只有两年为正值,且平均成本利润率只有-2.13%,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近五年平均利润率分别只有0.47%、-4.82%和3.52%(表10)。而所选的工业行业虽然成本费用利润率也有波动,但均为正值,且整体上均高于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从近5年平均看,只有粮食是负值,工业行业均高于粮食,其中,烟草制品业最高,为33.68%,其次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12.58%,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都在10%以下。通过以上行业的比较可以看出,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远低于工业生产。

表9 粮食生产与养殖的成本利润率比较(以散养生猪为例)

表10 粮食生产与代表性工业行业成本利润率的比较

四、种粮与打工收益比较

分析种粮“每亩利润”,是将种粮农民看作经营者,从“经营所得”或“经营者”角度考虑。如果作为一个决策者,在选择是否种粮或外出务工时,用种粮的“现金收益”则能够更科学地反映问题。粮食的“现金收益”包括种粮的“利润”和“家庭用工折价”两部分,反映生产者(劳动力)实际得到的收入。因此现金收益反映的是“家庭劳动力”个人的报酬,将此与外出务工或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比较,更具可比性。

将种粮的收益折算为平均每天的收益(即“工日收益”),与外出打工的“日工资”作对比(见表11),2001~2013年稻谷、小麦、玉米及三种主粮平均的工日收益和农民工“日工资”均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稻谷、小麦、玉米及三种主粮平均的工日收益增长速率基本一致,2004年增长率迅速提高,2004年以后平稳增长,小麦的工日收益增长速率在2010年以来相对稻谷和玉米有所放缓。农民工外出打工“日工资”增长速率比较平稳,2009年之后增长率迅速提高,2012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日工资”超过小麦工日收益,2013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日工资”接近玉米和三种主粮平均工日收益②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汇编》,故只对种粮和打工收入作一般性比较,不考虑具体的种粮大户和规模经营。。

表11 主要粮食每亩利润相当于打工的天数、生产工日收益和外出打工“日工资”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玉米成本利润率日渐高出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粮的经济效益略好于棉花、花生、油菜籽、烤烟等经济作物,明显低于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粮食种植与散养生猪相比经济效益较低,两者的经济效益均呈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远低于工业生产;种粮比外出打工的收入要低得多。总之,粮食种植在经济效益上不具优势,理论上农民在就业选择和作物选择均不倾向于粮食生产。分析原因主要有: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劳动时间主要分布在种植季节和收获季节,劳动用工收入无法与外出务工相比;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消失,选择种粮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户面临土地零散、规模小的问题,而相应的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不利于粮食种植成本降低,限制了粮食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孟展,2013)。

(二)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第一,生产补贴与粮食生产成本的上涨挂钩,应对高成本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应继续加大补贴,并且补贴额应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粮食价格上涨情况挂钩,同时根据粮食产量增加的目标力度适当调整。

第二,强化全范围服务,减轻或消除农民面临的约束条件。扩大信贷服务,解决农民种植时由于高成本带来的启动资金需求;继续鼓励和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规模。

第三,积极扶持新兴经营主体,建设一支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其规模较大,具有更强的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相对较高。只有这些新兴经营主体的种粮收益,才可能与非粮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或外出务工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相对比,真正实现可持续致富。

第四,大力发展机械化,促进现代种植业的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需求将必然不断增加。为此应大力发展机械化,通过机械化促进规模化,从而获得规模效率。

第五,鼓励多种经营,分散风险。对于多数小规模的农户,在从事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多种经营,既可以充分利用其种粮以外的其他闲散时间,也可以分散风险,在获取种粮收益的同时,开辟更多的收入来源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第六,解决粮食卖难问题,避免粮食卖难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政府需要在粮食市场销售、储备和加工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可能面临的粮食卖难问题。同时,通过政策目标和重点的调整,将现有补贴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的内涵发展上、用在可持续的长效性的投资上。

第七,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1)适当引导进行种植结构调整;(2)给予粮食加工和储备企业以支持,强化粮食需求和科学储备;(3)积极组织落实最低收购价收购和相关托市收购政策。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五大历史性挑战[EB/OL]. [2014-11-24]. http://www.cofeed.com/soybean/14111293783.html.

[2]程国强.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J].黑龙江粮食, 2015(2): 31-31.

[3]董振国,苏万明,王军伟.中国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J].北京农业, 2011(2): 36-37.

[4]姜长云.农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J].华夏星火·农经, 2009(11): 48-51.

[5]田天,高祥.暴利蓝莓高成本难挡投资热[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30): 54-55.

[6]白田田,王璐.高成本时代来袭[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18): 30-31.

[7]宋燕,任彦,李胜利.高成本时代如何实现奶牛场盈利[J].甘肃畜牧兽医, 2013(4): 7-11.

[8]李栋.高成本环境下饲料企业经营的抓手何在[J].饲料广角, 2013(1): 48-49.

[9]武拉平,沙敏.农业高成本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2): 49-55.

[10]唐茂华,黄少安.农业比较效益低吗?——基于不同成本收益核算框架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含义[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 (4): 53-59.

[11]范成方,史建民.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吗——基于粮食与油料,蔬菜,苹果种植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3(2): 31-39.

[12]李首涵.经济增长过程中粮食生产变化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5.

[13]孟展,徐翠兰.江苏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探析[J].国土资源, 2013(8): 46-48.

Can Farmers Benefit from Grain-Growing——Based on Cost-Benefit Analysis

WANG Yanqing, LI Longling, WU la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New challenges increa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nder normal economic background, as a result, policy mak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nging behavior of grain-growing farmers. Study on whether farmers can benefit from growing would help policies adjustment and production promotion. Cost-revenu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2 to 2014, and cost-profit ratios were compared between food production and non-food crops, aquaculture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sectors. As for the possible family labor cost underestimate, market employment price was adjusted using family labor price. In addition, grain-growing earnings was compared with the wage earnings. It was concluded that food production had no comparative benefit, as a result farmers did not tend to choose grain production both in employment and crops options, and farmland conversion became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phenomen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hree major staple food; cost structure; cost-benefit; comparative benefit

作者简介:王燕青(198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2016)01-0069-11

*项目来源:2015年度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 13004-2);农业部2015年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项目(农业信息预警)。

猜你喜欢
成本收益
IPO造假成本收益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治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宰相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风险研究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
河北省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农民工城镇落户政策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分析与研究
网络游戏中用户间交易机制研究
基于区位优势下的产业转移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