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2016-03-29 20:09郭爱华和水英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405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0399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关联性茶文化

郭爱华,和水英(.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405;.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0399)



中国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郭爱华1,和水英2
(1.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1;2.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201399)

摘要: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美术工艺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对茶具种类及艺术价值的分析介绍,以及对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进行梳理,对茶具设计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茶文化;茶具设计;关联性

1 茶具概述

1.1茶具的定义

古今对茶具的定义有所不同。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所用的各种工具,其中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几大类,在陆羽的《茶经》中对茶具正是这样概括的。现代茶具主要是专门用来泡茶的器具,古代叫做茶器,到宋代之后,茶器与茶具逐渐合二为一,目前叫做饮茶器具。茶具是饮茶的主要器具,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茶具的材质、形状等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1.2茶具的发展

1.2.1专用茶具的出现

茶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历程。随着茶叶的出现,茶具也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风俗的发展和茶种类的增多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茶具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完善。在最早使用茶叶时,并没有专用的器具,而是与其它食品共用的器具。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饮茶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随之出现了专用的多茶器具。茶具一词在汉代时已经出现,这也是关于茶具的最早史料。尽管在汉代以后已经出现专用茶具,但是与食具、酒具之间的区别不明显,很长一段时间里,二者都是共用的。

1.2.2唐宋时期的茶具发展

唐代的饮茶之风盛行,不仅讲究茶叶,对茶具也十分讲究,要求美观实用,也促使茶具在做工、品种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和进步。茶具是饮茶中的重要器具,也有助于提升茶的色、香、味。一件精美的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又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因此,从唐代开始,茶具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茶具种类越来越齐全,而且茶具质地也十分考究。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相应的茶具。在《茶经》中记载了二十八种茶具,根据功能不同分为生火、烧水、煮茶、盛水、盛茶、饮茶等器具,种类丰富,用途也十分广泛。法门寺地宫曾出土过一套唐代宫廷茶具,这套茶具设计构思十分巧妙,例如盛茶饼用的金银丝结条笼子,呈筒状,带盖,全部用金丝和银丝编成。其它细节也非常精妙,乃独具匠心之作。由于是皇家用品,所以相比百姓物件更精湛奢靡。

宋代发明了点茶法,器具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宋代茶具在数量和种类上与唐代差别不大,但是宋代茶具更讲究法度,制作也更加精致。宋代饮茶多用茶盏,并以通体黑釉为上品,这种茶具体现出返朴归真的理想意境,相比唐代的崇尚富丽的色彩,宋代陶瓷茶具更加精巧淡雅,具有清新超俗的特色。

1.2.3明清到现代茶具演变

明清时期流行散茶,烹茶过程也十分简便,直接以水冲泡,茶具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代人饮茶时习惯用水淋洗茶,因此,当时所使用的茶具虽不少,但许多都与泡茶、饮茶无关。虽然明代茶具简单,但对壶、碗的要求却更加精致美观,造型也很新奇。由于明代瓷器发展进入一个繁荣时期,茶具不仅造型精致,而且质地、花色也十分讲究。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图案以花鸟居多。明清之后,茶种类日益增多,茶汤颜色也不相同,也因此更注重壶的奇巧便利。紫砂壶出自明代,是中国茶器的代表之作,由于紫砂壶造型精致灵巧,而且具有较强的保温作用,因此成为饮茶的首选茶器,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相比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茶具可谓是一次重大变革。从明代至今,茶具品种基本没有太多变化,而仅在茶具样式和质地上有所改变。

1.3茶具的分类

1.3.1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器具,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十八世纪,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先人用青铜器盛水、盛洒,也用来盛茶。从秦汉时期开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茶具也成为饮茶的专用器具。到了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金银器具。到了宋代,关于金属茶具的褒贬不一。从明代开始,随着饮茶方法的改变,陶瓷茶具逐渐兴起,由于金属茶具用来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叶走样,于是很少有人再使用,金属茶具逐渐消失。但是用金属制成的贮茶器具却仍然屡见不鲜,由于金属贮茶器具具有较好的密闭性,尤其是用锡制成的金属器具,有利于散茶的保存,因此,至今仍然流行于世。

1.3.2陶瓷茶具

陶瓷茶具品种丰富,主要包括青瓷、白瓷、黑瓷、彩瓷和紫砂茶具。浙江生产的青瓷茶具质量最好。在东汉年间,浙江一带的瓷窑生产已有相当规模。青瓷茶具声名在外,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造型典雅、质地细腻,在出口法国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当代青瓷茶具不断有新品问世,由于其色泽青翠,多用来冲泡绿茶,有益体现汤色之美。不过,不足之处在于冲泡其它茶类有失茶汤本色。白瓷茶具色泽洁白,能够充分反映出茶汤的色泽,保温传热性能适中,加上造型丰富、色彩艳丽,是茶器中的珍品。当今的白瓷茶具适合冲泡各种茶叶,不仅造型精巧,、装饰典雅,而且茶具外壁绘有丰富多彩的人物鸟兽和河流花草,极具欣赏价值。黑瓷茶具是宋代最大的茶具品种。黑瓷建盏配方独特,茶汤入盏后能够放射出五彩光辉,增加了宋代斗茶的乐趣。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较丰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青花瓷茶具。古人将黑、蓝、青、绿都统称为青,青花的含义也更为广泛。青花瓷的花纹蓝白相映,色彩淡雅,滋润明亮,使青花茶具更显艺术魅力。景德镇是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青花瓷茶具中的图案凝聚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尤其是明代的青花瓷茶具,无论造型、图案都越来越精致,闻名全国。紫砂茶具是一种陶器,今天的紫砂茶具是由紫金泥烧制而成,这种材质不仅可塑性强,而且烧制温度高,紫砂茶具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宜兴紫砂茶具不仅造型多变,风格多样,而且极具文化品位,因此受到茶人的喜爱。紫砂茶具具有三大特点,即泡茶不走味、不变色;耐寒耐热、保持香味;传热慢、不烫手。紫砂茶具因价值昂贵,极具收藏价值,只有制作、造型和功能都堪称完美的紫砂茶具才称得上为佳品。

1.3.3竹漆茶具

竹漆茶具分竹木茶具和漆器茶具。在唐代以前,我国的饮茶方式仍属于粗放式,民间多用竹木制成茶具。这种茶具制作方便,不会污染茶,也对人无害,因此一直受到人们欢迎。到清代,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更重在其观赏价值。漆器茶具在清代极具盛名,福州是漆器茶具的主要生产地。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工艺精湛,色彩鲜丽,引人喜爱。

1.3.3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在现代有着较大发展。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不仅形态各异,可塑性强,而且用途十分广泛。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每个变化都一览无余,是一种动态艺术的欣赏过程。玻璃茶具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缺点在于易碎、烫手。

2 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茶具是品茶的专用器具。茶具设计历来与文化密切相关,注重二者的和谐统一。茶具设计从最初的只重注片面简单的视觉效果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理论认识,茶具设计关注的核心内容已经从茶具的个性造型转向与茶文化的关联性上来。随着科技进步,文化艺术高度发展,从茶文化与茶具设计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才能够设计出更具文化价值的茶具。

2.1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饮茶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艺术活动。茶具不仅要适用,而且要有一定美感。茶具的功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功能是指人们需要的生活物质产品,精神功能是指茶具不仅用来饮茶,还能够作为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茶具必须有美观的造型,集物质功能与艺术性于一体。茶具的美感要体现其形神兼备,不仅造型具有美感,而且还要展现其神韵,传达茶文化的艺术韵味。通过线型、色彩、材质的表现变化,形成整体的统一,以彰显茶文化的审美情趣。

2.2精神价值的彰显

茶具一直是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人们习惯通过茶具的色彩、形态来表达自己的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念,传达更丰富的艺术内涵。由此,茶具超越了本体,包含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情感。例如唐宋时期,茶文化兴起重陶瓷、不重金玉的风气,陶瓷茶具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性能更好,陶瓷茶具能够保持茶香,受到大众喜爱。还因为当时的茶文化价值观念注重清廉、节俭,不喜骄奢,因此,这一思想也充分体现在茶具使用上。陶瓷茶具自然古朴的特性与茶人的价值观相一致,自然受到推崇。自唐宋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茶具的使用取向也有了根本性改变,这也象征着唐宋文化发展的进步。唐宋时期的饮茶风俗十分繁琐,各种茶事活动十分盛行,而文人雅士们更喜欢简单朴实的饮茶方式,古代的文人雅士习惯以茶为题,在茶具上写诗刻文,绘制自然图案,以此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体现出茶文化本身的古朴高尚的自然价值观念。

2.3与品茶环境相协调

茶具与品茶环境相协调,更能够烘托出茶文化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形成情景相融的意境之美。茶具是环境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茶具与品茶环境中的其它要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才能使茶文化的意境得到更完美的体现。不同的品茶环境,茶具使用也有所不同,于是出现了茶馆茶具、居家茶具、休闲茶具等多个种类。

3 结束语

茶文化与茶具的设计和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茶具的发展历史、茶具类型的介绍,从茶具与茶文化的关联性出发,按照不同层面进行划分,总结出了茶具设计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与茶文化相适应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寇丹.茶中的美与禅——应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特约而作.农业考古,2004(4).

[2](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李雨苍、李兵.日用陶瓷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吴山.中国紫砂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5]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通讯作者:和水英(1982-),女,河北省邢台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简介:郭爱华(1982-),女,辽宁省鞍山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关联性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自关联性分析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