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与策略

2016-03-29 20:09包桂影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43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启示策略

包桂影(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43)



浅谈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与策略

包桂影
(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43)

摘要:自古以来,茶文化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包括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中国茶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茶文化中的喝茶与制茶文化又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本文针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内涵,阐述茶文化英译的美学与策略,以及对于当前茶文化中词汇翻译的启发。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茶文化英译;策略;启示

基金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编号:HB15JY018,课题名称:《“儒法并用,德主刑辅”:西方社会所不熟知的中国法律文化渊源》阶段成果。

茶文化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人以享受,而且给人们精神方面上的启示,中国茶文化给世界文化领域补充了大量的前所未有的内容,世界各个国家的茶文化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自神农时代就有记载,虽并未像现在普及且流行,但亦有品尝茶的传统的记录。古文“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也印证了茶的起源时间。中国茶文化自唐朝开始发展,在经历了宋朝、明朝、清朝后,茶文化不断演译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茶文化。

1 茶文化的形成与内涵

1.1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自神农氏时期出现后,经过了多个世纪的不断沉淀,到唐朝中后期便正式形成。伴随着茶圣陆羽的作品《茶经》的问世,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该作品阐述了历代中国茶文化的演化历程,发展故事,而且还总结了中国主要茶的产地、茶叶的功效、茶的栽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茶的饮用等等方面的知识。该作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最为完整阐述关于茶文化的综合性文学性艺术著作。对中国的茶文化的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开启了中国人民喝茶以及品茶的先风。

唐朝继承了先辈的制茶传统,以团茶为主,并且将茶饼工艺进一步的完善优化。制作饼茶的具体顺序简言之即为:蒸、捣、拍、焙、穿、封。关于当时的饮茶的主要工艺则为煎茶法。煎茶法的具体过程则为:炙茶、碾末、煮水、煎茶、酌茶。正如做饭炒菜,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煎茶用的水不同于平常用水,用清亮的泉水为上佳。煎茶用火要把握适度,过或不及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当时兴起了学习茶艺的浪潮,很多人都在学习如何制作出上好的茶品,饮茶之风在全国兴起,人们不断追求饮茶情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政治安定、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稳定的大环境。

伴随着饮茶风尚的不断推进,茶具也应运而生。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具也变化并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各式茶具在茶店里琳琅满目,别具特色,同一茶具的不同结构有着不同的用途。茶具的发展也印证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具的使用也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

宋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高潮期。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兴起,并在宋朝兴盛。宋朝的茶种除了唐朝传承下来的饼茶外,还有散茶,其中的饼茶以团饼茶为主。宋朝将团饼茶的制作发展得淋漓尽致。唐朝饮茶的主要方法是煎茶法,然而宋朝主要运用的是点茶法。点茶法的主要要求是煎水不煎茶,茶不再投入锅里煮,而是用沸腾的水进行冲泡。这也是点茶法和煎茶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宋朝的点茶法,要求是用沸水来进行冲泡末茶,水的温度要控制的恰到好处则为至关重要,这与煎茶法中火候的控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宋朝有古人说:“沉瓶中不可辨,故日候汤最难。”这是讲宋朝煮水器具与唐朝不同,用的是瓶。在其他宋朝茶人文章里也能找到相关茶文化的记载。

宋朝的达官贵族中流行着品茶与饮茶,茶文化的发展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宋朝的茶馆文化,宋朝政治积极鼓励人民发展茶文化,促进了都市街道茶馆的发展,亲朋好友闲来无事也可相约茶馆,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好不惬意。宋朝的文人侠士更是将琴棋书画和中国茶文化融汇在一起,从而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推到了高潮。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时期的茶则呈现出从团饼茶到散形茶的特点,还有就是从蒸青茶到炒青茶,明朝之前,团饼茶和散形茶皆是通过按蒸青工艺加工而来,到了明朝中后期,则发展为炒青茶制法工艺。另外还有就是:从单一茶种到多类茶种。在之前的散形茶以及团饼茶都属于绿茶,茶的制作工艺在发生改变后,也促进了其他茶类的产生和发展,到了清朝更是发展创制了绿、黄、黑、白、红、青六大茶类。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街道茶馆作为一种都市标志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不断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进一步成熟。

1.2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早在五千年前,茶的发现和利用,经历了药用、食用及饮用的漫长过程。其中,茶品之德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茶道不尽能体现制茶茶艺,还能体现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关系,反映人际关系与茶人心理状态。其以中国传统古哲学为指导理念,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了茶道的深意,指导人生应淡然坦诚,人生也是经历一番磨难后,会苦尽甘来,终究成就人生价值,从而人生无憾。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不仅对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2 茶文化英译的美学与策略

2.1茶名、茶具英译的质朴美

中国茶文化中,在翻译为英文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翻译过程中因遵循尊重文化内涵。茶类大多以茶树品种、茶叶颜色抑或者形状来命名。其中茶名翻译可用的方法又有很多,比如:直译、音译、音译加直译等方式,以此来达到简单质朴,同时又忠于原文的含义,并且译文能让阅读的人们理解接受。

茶种的命名方式有很多种的,其命名方式应当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当地茶文化的内涵深意。比如:以地名命名者,地名很直接的指示出茶种产出地,其指示作用大于其汉字的表意作用,如果意译则会有损命名中蕴含的专名独特性;以茶颜色以及形状等等命名者,直接描述出茶种外表形态所具有的特征与特色,让人们看到茶品的颜色、形状等特性就可明了其茶所包含的意蕴。该方法一方面保留了茶本身具有的特点,而且突出了茶类的认知效果,真实地传递了愿意。符合翻译学强调的重要意义的审美原则,实话实说,质朴无华,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

2.2茶俗、茶艺英译的形象美

与喝茶有关的生活习性便是茶俗。只有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愿意,更能完美的展现出其茶艺的优雅与内涵。维基百科有关于功夫茶艺的一段介绍:

温壶烫杯“Warm the teapot and heat the cups.”At this point the cups and pot are laid on the table.They are then warmed and sterilized with hot water; the excess is then poured away.

鉴赏佳茗“Appreciate excellent tea.”At this point those who would partake of the tea during the ceremony examine and appreciate its appearance,smell and its other characteristics.

上述译语虽无法展现原语抑扬顿挫之感,但是准确生动,勾勒出茶艺的柔美,意味隽永,令人欣喜。

喝茶与食茶是茶俗的重点,茶的品次则是茶艺的重点。品茶出的美毫无疑问体现在茶的色、香、味、形上,因此,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将艺术形象通过意味彰显出来,读者才能通过译文切身感受到其形象美。

2.3茶诗词英译的意境美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的诗词往往能表现出意境美,或是给人一种朦胧美,或是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感性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富有美感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上,比如:比喻、衬托、迭音、顶针、婉曲等等。各朝各代更是有很多的著名诗词作家写下了诸多的有关茶的千古名作,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茶情与茶意,内容中也体现茶高尚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其的钦佩之情。翻译中译者在充分理解了原文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深意后,运用各种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格式、词汇以及语音,在保留本土韵味后,通过语境传达出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境界,如何在茶诗词英译中体现原诗词的意境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该翻译那就不成功。所以,译者要结合多家思想,运用各种手法,将茶诗之美在译作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3 结语

自古以来,茶文化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将与茶有关的著作翻译好将是一个永久不变的话题,在进行相关英译时,应该充分将原作内涵进行展现,将茶文化中包含的质朴美、形象美、意境美表达出来,使茶诗词具有生命张力,使读者真实的感受到中国的茶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4):93-95.

[2]张忠良.中国世界茶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2):13-16.

[3]徐传宏.中国茶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0-23.

[4]姜欣,姜怡英.茶经续茶经:汉英对照[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24-26.

作者简介:包桂影(1966-),女,河北枣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国语言文学,中、西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启示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