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马藏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16-03-29 17:13郝晓虎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价值

郝晓虎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011)



浅谈白马藏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郝晓虎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白马藏族艺术是凝结着白马藏族人民智慧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功能,表达了白马藏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和美好愿景。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其本身的传承方式和新的流行文化等原因,日益失去原有的光辉。文章从白马藏族艺术家主体地位的保护、倡导新的传承方式以及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方面对白马藏族艺术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白马藏族艺术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白马藏族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路径方法

白马藏族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无处不闪耀着白马藏族人民的智慧,以白马藏族服饰和木雕面具等种种形式呈现,彰显着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影视数码艺术铺天盖地地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所谓的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愈演愈烈,白马藏族艺术受到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的白马藏族艺术创作与受众,因为城镇化进程而进入城市务工,没有闲暇从事白马藏族艺术;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普及,让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必须的祈福、祭祀等白马藏族文化形式失去了生态的环境。

1 白马藏族服饰民间艺术的价值

白马藏区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这是千百年来得以保存古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白马藏人聚居区优美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是一道魅力无穷的风景线。白马藏族俗称白马人,最初叫贝,贝不是藏族,贝就是贝,是氐人的后裔。据学者研究,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分支,称白马藏族。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服饰反应着一个地区的民俗民风,是地方人民生活状态的写照。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特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犹如一枝深山奇葩。白马藏族服饰是白马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之中创作出来的满足生活或者精神需求的一种自由质朴的艺术形式,凝聚着人民群众高超的生活智慧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凝结着白马藏族人民一代代生存的技艺,也是情感的纽带,是极其珍贵的白马藏族文化宝库,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仅不能让白马藏族艺术走向没落,反而更应该珍视其宝贵价值,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艺术,让文化多样化发展,才不至于被强势文化吞噬。

1.1白马藏族服饰民间艺术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白马藏族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白马藏族服饰艺术作为乡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一方土地,既是美化群众生活的实用物品,又是一种可以装点生活的艺术品,还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祝愿。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各色面料绘制镶花袍裙,色彩艳丽,腰间围匝金亮的古铜钱,造型各异的白玉般的鱼骨牌栩栩如生,让每天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而且表达了人民驱灾避祸、祈福祝愿的美好心意。与高高在上的现代艺术不同,白马藏族艺术从来都没有脱离过生活,也没有脱离大众,其所有的创作主题体现的都是尊重人、关爱人、以人为本的创作宗旨[1]。

1.2白马藏族木雕面具民间艺术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首先在造型方面往往不囿于形象的写实性,而以是否适合构图,有没有装饰美感为准则。白马人面具中有个经典艺术形象是狮头,白马藏族艺人凭大胆的想象和审美经验创造出了另一种狮面,夸张的耳朵、威严的面部,以极其简练概括的语言塑造了民间百姓心中雄狮的理想形象,同样威武雄壮、虎虎生威。白马藏族在一种原始祭祀活动中的道具常以狮、龙、虎、熊、牛、豹、蛇、凤凰等动物相面的木雕面具,伴以鼓钹和铜号乐器,载歌载舞。白马人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辟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次白马藏族艺术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不以实物为参照,而是运用原色或间色等极少几种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再次在空间安排上也不受学院派透视规律的制约,没有焦点透视近大远小的限制,而是采用多点透视随意安排空间物象,重神韵、讲意趣,以直觉为创作的标准。从这一点来看,白马藏族艺术的创作更接近现代艺术的本质,现代艺术和设计等都可以从中找到可借鉴的元素。

1.3白马藏族民间艺术在审美格调上朴素积极

白马藏族民间艺术造型上主张简练夸张、幽默风趣,色彩上倡导浓郁饱和原色配比,情感上蕴含了老百姓对热烈丰富、圆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的是人们世俗生活中的积极乐观生活的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倡导了一种质朴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无论服饰还是木雕面具都展现的世俗生活的美好愿景,引导达到一个和谐圆融积极向上的态度。相反现代人生活压力繁重,精神消极抑郁状况层出不穷,现代艺术中笼罩着一层抑郁、昏暗的色调,这种艺术正面引导的作用较少,而白马藏族艺术温润的暖色调,正好可以帮助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活中来,起到重塑审美理想的作用。

2 白马藏族艺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白马藏族艺术传承的方式狭窄

白马藏族服饰、木雕面具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有血缘传承、地域传承、师徒传承。“传承性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民间艺术传承不仅表现为通过口头或非言语的事物形象传递民俗事象,更重要的是传承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即传的习俗。”[2]当血缘传承、师徒传承无法得到比较好的传承人时,白马藏族服饰、木雕面具艺术就会面临断代。同时由于服饰、木雕面具的技艺靠的是口传心授,无法用文字记录和保存下来,因而大量局限于口口相传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巧技艺将随时间的流逝而遭到毁弃或流失。

2.2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主体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步伐也越来越大,受国际强势文化和城市主流文化的影响,消费者的欣赏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娱乐生活中充斥着美国的大片和日本的动漫,饮食中充斥着麦当劳等快餐文化,导致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主体意识薄弱,逐渐散失了对本土白马藏族艺术的开发和创作的动力。由于地域限制,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致使青年一代白马人未感受到肩负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认为这些过时的艺术已经失去了传承的意义,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再去学习,种种因素导致珍贵的白马藏族艺术难以流传。

2.3白马藏族艺人境遇不佳

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马藏族艺术的生存土壤变窄,消费者不再愿意购买白马藏族艺术品;另外因为白马藏族艺术都是通过手工制作,生产周期比较长,耗费也较多,因而经济效益较差,加之交通不便与外界不流通,所以大部分白马艺人的生存境况较差。这些都为寻找白马藏族服饰、木雕面具等艺术继承人带来了难题,而白马藏族艺术得以传承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后继有人。因为白马艺人经济状况较差,地位较为低下,其从事的白马藏族艺术活动也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赞赏,从事白马藏族艺术活动的主体意愿也就比较弱。

2.4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和社会长期以来把精力和方向聚焦于单纯的发展经济,认为经济建设是第一位的,经济的发展更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对于聚居于原始森林交通极为不便的白马藏族艺术缺少足够的关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当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冲突时,经济建设就占据主导地位。殊不知,文化艺术的消失是不可逆的,一旦消失就意味着无法再现。

3 弘扬优秀白马藏族艺术的路径

3.1突出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创造了优秀灿烂的白马藏族艺术,然而主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由于从事白马藏族艺术不再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以维持生计,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迫于生计不得不放弃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白马服饰、木雕、面具技艺,转而从事其他的工作。传统文化得不到重视,宝贵的白马藏族文化艺术面临流失。把优秀的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保护下去,须要让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有一定生活保障,才能要求传承人学习、传承、保护我们的白马藏族艺术瑰宝。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突出白马藏族艺术家的主体地位,保证白马藏族艺术传承人的基本收益,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然后积极举办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例如白马服饰、白马木雕面具、白马十二相舞等文艺活动,在传统文化活动的不断熏陶下,逐渐增强白马人参与到白马藏族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从而营造白马藏族艺术的文化传承氛围。

3.2创新白马藏族艺术传承机制

艺术传承机制是艺术传承的基本保障。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白马藏族艺术都是在白马藏族传承人的家族内部流传,且在传承中恪守种种规矩,譬如传男不传女,有的是传女不传男,有不少白马藏族艺术的崇拜者或者爱好者,因无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无法接触到向往的白马藏族文化。这种传承的局限性,越来越限制阻碍了优秀的白马藏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了保证优秀的白马藏族艺术能够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政府或民间社会团体应该牵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号召白马艺人抛弃固有观念,开门收徒,让白马藏族艺术能在广大的爱好者中传播。在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同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老一辈白马艺人,让他们更乐于分享白马藏族艺术精湛的技艺;补贴从事白马藏族艺术学习的人,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白马藏族艺术活动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定期参加艺术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艺术水平。

3.3融入新时代元素,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白马藏族艺术走向市场,鼓励当地群众消费优秀的白马藏族艺术作品。面对现代艺术和各种不同文化的挑战,白马藏族艺术要想满足大众的需求,必须要融合、吸收大众艺术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使白马藏族艺术不仅在内容上同时在形式上能够有所突破,符合新时代人们的欣赏观念,让优秀的白马藏族艺术能够和时尚的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白马藏族艺术在注入新思想、新活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特定的内容表现特定的形式,不能丢失其原有的精神和技巧,如果改造后的白马藏族艺术失去了传统的精髓,变得不伦不类,那么也就失去了原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3.4发展与白马藏族艺术相关的文化产业

政府应加强与白马藏族艺术相关的文化产业队伍的建设,将白马藏族艺术旅游与消费文化结合起来。白马藏族艺术直接旅游商品化与白马藏族艺术间接旅游商品化,前者是将白马藏族艺术自身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商品化开发;后者则是将白马藏族艺术蕴含的图案纹样、色彩等具有普遍民众心理认同性的艺术符号提炼出来,通过艺术创意附加到相关旅游商品之上,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促进旅游商品销售[3]。结合旅游的形式发展白马藏族艺术,向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白马藏族艺术的魅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间艺术类型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渊源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深深根植于各族民间,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其传承机制及保护力度都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状况,是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宝贵资源,是凝聚各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保护好利用好白马藏族艺术,是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对于当代文化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尚竑,杨江涛.全球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2013,(6):165-168.

[2]吕政轩.陕北民间艺术的一声叹息[J].西部大开发,2007,(9):66-67.

[3]张中波.周武忠民间艺术旅游商品化的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2,(10):115-122.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03.

责任编辑:李晓

TALKING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BAIMA TIBETAN ART

HAO Xiao-hu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003)

Abstract:Baima Tibetan art is the precious treasure that embodies the wisdom of Baima Tibetan peopl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both practical and aesthetic,expressing the Baima Tibetan people′s positive pursuit of a bright future.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it′s losing its former glory increasingly because of its own way of inheritance and new pop culture and other reasons. 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Baima Tibetan ar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rotection of Baima Tibetan artists′subject status,the initiation of a new form of succession and the discovery of new development paths. It also give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aima Tibetan ar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Key words:Baima Tibetan art;val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path and method

收稿日期:郝晓虎(1957-),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简介:2016-01-05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6)02-0106-04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给”的价值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