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2016-03-29 11:37吴晓春杜雪晖王德兵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艺价值观

吴晓春,杜雪晖,王德兵

(四川美术学院 思政部,重庆 401331)

浅谈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吴晓春,杜雪晖,王德兵

(四川美术学院 思政部,重庆 401331)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是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需要;是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廓清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迷惑的需要。

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三个倡导”,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承接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当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境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引领大学生成长十分重要。艺术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而艺术所具有的审美、认知、育人功能使得艺术工作者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塑造人们心灵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因此,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的价值取向,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所以,对于肩负着培养艺术人才与开展艺术创作重任的高等艺术院校来说,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 是发挥文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重要作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需要

筑梦中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1]。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和娱乐,使人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也不仅仅是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使人获得关于历史或现实生活的认识;它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感染受众,唤起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向人们传递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对假恶丑的唾弃与挞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从而感召人心,凝聚力量,发挥其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独特社会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是文艺的使命。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进步的文艺总能提供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因此,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每一位艺术家的职责,也是文艺作品产生强大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1]。“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1]必须弘扬文艺形象的强大感召力,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启迪思想、陶冶心灵,“育人”、“化人”。文艺要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树立和弘扬社会正气,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因此,文艺创作应该始终坚持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主旋律,始终坚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求真、扬善、彰美,致力于增强民族认同感,致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认同感,提振民族精气神,书写和赞美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和讴歌时代的伟大进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创作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于其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

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精神力量、作用发挥的大小、好坏,关键在于文艺创作者是否具备清晰、端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修为和勇于担当的人格力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个品格低下、唯利是图的创作者能够创作出广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能在艺术史上永久留存的优秀作品。因此,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还需要在思想道德上不断修为磨砺,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参加到社会的各种艺术活动和工作之中,他们能否将艺术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发挥好,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艺术才能,更取决于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格修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审美与思想的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艺创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文艺创作的思想内核。因此,只有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文艺构建精神家园、凝聚社会力量的目标。

2 是助力艺术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需要

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是高等艺术院校的根本任务。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帮助艺术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德为先,艺为本”,“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既要有杰出的艺术成就,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德艺双馨是艺术家成功的必由之路。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艺无德不立,有德无艺不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艺术的品格与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格的高下往往决定其作品的艺术品位的高低。只有品德高尚、精神崇高的人才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德高于艺,与此同时,德高则艺昭。纵观古今,优秀艺术家们的高尚品质与其艺术上爱业敬业、勤学苦练、善于创新等是相一致的。艺术工作者只有先立德,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牢记价值追求、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才能以最大的热情和昂扬的激情投入创作,献身艺术;才能自觉地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在艺术追求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才能在艺术创作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才能克服浮躁情绪,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始终将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唯有如此,才会极大地促进自身艺术技能、技巧以及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才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艺术院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定型阶段,学校、社会、家庭等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帮助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不断自我历炼,自我完善,践行文艺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价值要求。以德艺双馨为最高追求,以德养艺,以艺修德,为自己构筑走向成功的阶梯。

3 是廓清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迷惑的需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生活方式的变化,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了空前的冲击。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日趋明显,以及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渠道也明显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可以说,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和时代进步性。但是,从现实来看,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情况,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互杂陈。与此同时,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失范的现象也在蔓延。这些思想和社会价值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在作为人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上面也会有所反映:浮躁之风盛行,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庸俗、粗俗、媚俗,以市场效益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唯一尺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去中国化”、“去历史化”;热衷于“为艺术而艺术”。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损害、削弱文艺引领价值、凝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文化自觉自信的培养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社会这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校园。各种思想观念、文化背景和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在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生活中,各种艺术方面的信息潮水般涌来,纷繁复杂的艺术观也令人眼花缭乱。面对市场经济影响下功利主义的泛滥、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西方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碰撞、艺术观的颠覆和重塑等问题,艺术院校大学生难免难以甄别,难免疑惑迷茫。而对于应该树立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认识也还比较模糊。比如,四川美术学院“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组对全国6所艺术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绝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提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也认为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有必要”和“较有必要”,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非常了解”(5%)和“比较了解”(18%)的,加起来也只占比23%;“一般了解”46.6%、“不太了解”占24.8%、“完全不了解”的5.6%,选择“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在回答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的内容 (多选)时,能将三项全部正确选出的只占17.26%。其中能选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占90.5%,选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占60.1%,选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占63.1%。这表明相当一部分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目标的认识上还并不十分清楚。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多选),选择占比排在第一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占74.9%;排在第二的是“改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现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占69.6%;第三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占69.0%;第四的是“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占48.5%。这显示出艺术院校大学生们更多的是从个人和大学生群体的角度、而非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表现出在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上有失偏颇。而当被问及在考试中是否想过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时,表示“经常想”和“偶尔想”的学生分别有8.8%和35.7%,“从未想”的55.6%,说明曾萌生过作弊念头的学生不在少数,显示出部分大学生在善恶辨别、诚信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

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深刻变革状况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紧迫性也凸显出来。就整个社会而言,只有反映绝大多数人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人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形成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才能够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凝聚起中国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体到高等艺术院校而言,肩负着为国家为人民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艺术人才的历史重任。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是未来传播和引领社会文化的先锋,他们的艺术价值取向所折射出的思想对社会影响尤其广泛和深远。因此,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帮助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的大潮中不迷失方向,不疑虑困惑;才能引导并促使他们多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第2版、第4版).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第2版).

责任编辑周丁力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Ident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Art Colleges

WU Xiaochun,DU Xuehui,WANG Deb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Chongqing 401331,China)

Ar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art workers and“Human Soul Engineers”in the future.Enhancing their ident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of literature and art,and the need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uniting the force of China,cultivating double characters and clearing up their ideological confusion.

art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necessity

G641

A

1674-5787(2016)03-0093-04

10.13887/j.cnki.jccee.2016(3).25

2016-04-15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4BS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晓春(1970—),女,四川省内江人,四川美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杜雪晖(1972—),女,四川省资中人,四川美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德兵(1969—),男,四川省三台人,四川美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文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1942,文艺之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