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恒,黄文博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三导师制”的探索
曲永恒,黄文博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32)
本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三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即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生安排三个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同时,明确三个导师的职责,建立遴选考评体制,通过高校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三方签订实践基地协议等措施来促进“三导师制”的具体落实,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辟一条不同于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模式,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的培养,努力为中职院校培养优秀师资。
职业技术教育;三导师制;教育硕士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国务院学位办决定自2016年起,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并于2015年6月11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5]22号文)。首批共有46所试点院校,2016年开始招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这个前提下,为了做好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试点工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人才,“三导师制”将是比较合理和可行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通常采用双导师制管理模式,该模式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三导师制”就是在“双导师制”[1]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目标的特点而探索制定的,是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尝试。“三导师制”管理模式,即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生安排三个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三导师”分别是校内的高校指导教师、校外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指导教师和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
校内导师是研究生的主导师,在研究生开学一个月内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产生,主要负责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良好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的养成,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外导师为合作导师,应由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担任,在研究生入学第二学期末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产生,负责研究生教育实践环节的培养与指导工作,使研究生适应、接受并熟悉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规律;参与学生学位论文写作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至少承担一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学期末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产生,负责研究生企业实践环节的培养与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将新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源和企业文化转化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参与学生学位论文写作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至少为学生举行一次讲座、专题报告或者交流会。
2.1 建立完善的指导教师遴选制度
由高校建立完善、合理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对申请者的受教育情况、职称情况、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师德师风、身体状况、近年来的年终考核情况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严格选拔程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校外导师的遴选也由高校制定标准,实施遴选工作,更加注重专业实训和实践指导能力的考察与考核。条件合格符合校外导师要求者,由高校进行聘任并颁发聘书。
2.2 建立高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的三方合作机制
由高校牵头,在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挂牌,并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签订共同培养研究生协议,明确权利与义务,使高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调动三方的积极性,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2.3 建立三方沟通协调机制
高校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交换培养经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定期召开分别由三方的导师举办的讲座、学术报告会等活动。三方共同完成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指导教师要定期对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并填写指导记录。每个研究生单独和自己的三个导师建立微信和QQ群组,建成一个小的导师组,导师可以随时给研究生布置任务并进行指导,学生可以直接请教问题,三方导师也可以直接沟通并了解学生学习、论文写作和实践工作进展现状,以突出集体的智慧,避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现象[2]。
2.4 建立完善的导师管理办法
要建立完善的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型导师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制定严格的导师周期考核制度,增强导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强调对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的评估,促进优秀、合理的导师队伍形成,强化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奖优罚劣,建立动态的导师岗位聘任制。
2.5 明确奖励及保障机制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财务制度规范,建立明确的、完全具有可行性的研究生及导师奖励制度,将奖励的方法标准化、规范化,做到依法、依章进行奖励;完善导师指导经费发放的规范性制度,设定具体的发放标准,提高导师指导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对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经费标准进行明确,强化导师对培养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对于指导认真、业绩突出的导师,在年终考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时适当给予倾斜[3]。
2.6 做好导师培训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其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加大导师培训力度,拓宽导师的学术视野,更新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导师指导水平,是一项必须进行并且长期坚持的工作。高校可以选派导师到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和知名高校进修和锻炼,增强其理论水平;中职学校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和行业企业进行进修和实践,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直接动手的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同时也进一步熟悉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行业企业可以选派行业能手、技术骨干到高校和职业学校进修和学习,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为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助力。
“三导师制”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也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其内涵和组成将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中得到充实和完善。
[1]吕伟.教育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双导师制解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128-130.
[2]曹二磊,张立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5(8):75-78.
[3]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7-59.
2016-08-01
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5ZCY231)。
曲永恒(1980- ),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研究生教学与管理研究。
G643
A
2095-7602(2016)1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