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3-29 08:20尹泽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常态大学生教育

尹泽西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吉林长春 130051)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尹泽西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吉林长春 13005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应提高,大量新的小微企业在启动阶段需要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能人才。“新常态”下,社会经济中各行业岗位就业质量、素质、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使得大学生是高质量就业的主要目标。

新常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1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国务院在国发[2015]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促进公共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新动力的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是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激发创造力的主要举措。

1.1 大学生创业易形成社会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占全球比例不到2%[1],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比较容易从社区及国家财政支持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为创业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1.2 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和就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局面。高科技飞速发展造成了产业转型的升级,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关闭甚至破产,部分劳动者的劳工环境从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型产业。从传统行业进入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更高的人才需求对于未就业大学生的发展创业就业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挑战、机遇。

1.3 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迅速增长

新常态下,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小微企业及二、三线城市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从教育结构的角度分析,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各行各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为了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落实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新形势下就业和创业精神的意见》,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并制定十项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2 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倡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改革、调整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在“新常态”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

2.1 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创业型教师

“新常态”下,我国优秀创业型教师成为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的水平与创业人才的教学和培训水平、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高校优秀创业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和成功企业家讨论,开展模拟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动作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可以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培训提高优秀创业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家的教育精神。企业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风险资本,而且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用指导[2]。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与决定性因素,让学生感受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体验知识在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现实的创业型学习环境。

2.2 提高创业意识,完善课程教育新体系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建立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应遵循课程结构与大学生创业核心素质目标相结合原则。为实现创业教育计划的合法化,应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和创业教育计划。2014年11月,教育部在“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创业工作通知”中指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工作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应根据学生、学校、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创业教育的培训目标,建立创业教育机构,协调企业家共同进行课程规划,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形成创新型企业家人才培养机制[3]。在“新常态”下,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中,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正确的就业理念和积极的就业心态。通过创业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创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加强创业实践,丰富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前沿”,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创业实践的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践,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大学创业活动的开展。通过创业实践和创业教学评估的结合,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中提高创业质量。在新形势下,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理论评价,实践评估和科学研究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效果。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争、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并针对学生的创业成果深入地进行客观实践教学评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4 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的内外环境

国务院和教育部发布文件鼓励大学生的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为改善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创业平台上,高校要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区实践基地,创建创业、学习、研发一体化的内部环境;大学应积极配合社会提供的创业岗位,主动在业余时间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在风险资本层面,国家银行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特别贷款,帮助其开办自己的企业[4];高校应该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专项资金,并提供风险投资;社会应发挥集体力量开展众筹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风险资本,鼓励大学生发挥专长全力创业。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校企联盟”,培养学生创业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政府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孵化器和大学生事业的避风港。学院和大学有大学生的孵化基地,在办公空间、创业资金、工作设备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支持。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深入整个创业实践过程的机会,使大学生接受无缝创业教育。

另外,“新常态”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机会识别能力、自学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5]。机会识别能力指一段时间内,发现具有一定价值的商机,并且该商机可以存在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选择正确的商业机会。因此培养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抓住机会获得创业成功;自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高质量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刺激创新,独立培养创新思想和意识;领导决策能力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和成员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于组织成员,要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弱点,鼓励组织成员扬长避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分析商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风险,以作出全面的决策,形成团队凝聚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强调的是各种资源的最佳分配。通过规范配置、有序协调,使学生在内部规划成功的基础上支付较小的价格和成本。因此在创业过程中,组织配备和人员组合特别重要。

“新常态”下的高校创业教育通过培养优秀创业型教师、完善课程教育新体系、丰富教学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具有创业实际能力的大学生。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才能顺利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1]周广亚.主动性人格和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3):102-106.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2):146-152.

[3]冉晓丽.大学生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5-7,34.

[4]姜海燕,余如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46-50.

[5]王娇玲,闻雯,汤艳婷,等.个人特质与大学生创业倾向关系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13-14.

2016-10-03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际税收规则改变下的政府征税能力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69号);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建立中韩双边FTA对吉林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对策”(吉教科文合字[2016]101号)。

尹泽西(1989- ),女,助教,硕士,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国际金融学研究。

G647.38

A

2095-7602(2016)12-0112-03

猜你喜欢
常态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