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甘肃 民勤 733300)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刘青
(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甘肃 民勤 733300)
2004年5月,民勤县被确定为全国9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扩大试点县之一。2005年,省水利厅和武威市政府联合审查批准了《民勤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11月,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2013年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本人就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践,谈几点经验与体会,供类同县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参考。
节水型社会;建设;体会;经验
(一)规范配套文件、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武威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武威市农业用水水权交易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分年度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实施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细则》、《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管理办法》、《地下水计量控制设备管理办法》、《水票使用管理办法》、《水权交易办法》、《田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实施细则》、《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费管理办法》、《民勤县水资源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办法》、《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武威市行业用水定额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农业、城市和工业节水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节水责任考核办法,制度建设趋于完善。
(二)强化宣传、营造节水氛围
通过设立宣传灯箱、节水广告牌,发节水宣传手册,播放节水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全方面宣传,立体化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共编印各类宣传材料80余万份,举办大规模培训班100多期,举办乡村培训班1 000多场次,扩大宣传覆盖面,干部培训率达到100%,农民培训率80%以上。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科普宣传周”“科技三下乡”等专题活动,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社会普及节水知识。利用电视台《科技苑》专栏、《新农村资讯》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积极宣传节水新技术、节水典型等事例提高全民节水水平和参与意识。
(三)示范引路,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以民武、民湖、民东、民西主干公路为轴线;以重点治理和重点县项目为依托;以城南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城北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泉山片5万亩棉花膜下滴灌基地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民勤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带动建设8个日光温室县级示范点、10个规模养殖县级示范点、15个特色林果业县级示范点和30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
(四)典型带动,促进城镇节水规范化
从城区各行业筛选积极性高、影响面广、用水量大的机关单位、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居民小区、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型单位试点创建,在营造节水宣传氛围、提高生产生活用水效率、提高绿地灌水效率、推行水循环利用等方面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通过调查分析现状用水情况,测算节水潜力,预测供需水状况,制定年度县、乡镇、行业水资源分配方案,完善县—乡镇—用水户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落实到各级监管单位、各乡镇、各个行业和每个用水户,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二)实行水权预算审计与监督
参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模式,在审计部门专门设立水资源审计机构,对全县水资源进行预算审计管理,县上适时召开全县水资源预算执行审计进点会和审计情况通报会,实现了水资源年初预算、年内审计、年终决算的管理新模式。及时制定出台《民勤县水资源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办法》,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审计的程序、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
(三)推进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进程
对全县的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实现水权落实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也是巩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的主要措施。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结合我县水资源管理实际,联合研制开发了灌区地下水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配备齐全硬件基础设施,建立完善了远程遥控关机、水电量数据传输、适时监控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四)推行亩均轮次节电计划
在农作物生育期灌溉开始前,县上安排各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对辖区内每眼机井的灌溉总面积进行全面核查,作为推行1亩1轮次节约1~3度电计划的依据。在作物灌溉期间,要求严格按照各机井浇灌作物的种类和灌溉规律,推行1亩1轮次节约1~3度电计划,分轮次安排农业灌溉用电量,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过程性控制。
(五)深化水价制度改革
全县地下水资源费由2006年的0.01元/方调整为0.02元/方;地表水水价由2007年的0.151元/方调整为0.24元/方;地下水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计量水价,基本水价按每亩每年2元计征。
(六)积极开展水权交易
制定出台了《民勤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水权交易的范围、形式、条件和程序,鼓励高耗水种植业水权向低耗水高效益的种植业、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流转,农业用水向低耗水高效益的工业、建筑业、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行业流转。
(七)实施三水联合调度
在灌区农作物灌溉期间,县水务和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区域天气变化情况,坚持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及时召开会议通知各乡镇采取水量调控措施,形成“三水”联合调度机制,确保全县年度地下水控采目标顺利实现。
(八)推行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以推行“网格化”管理为手段,层层划分网格,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和任务,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拓展水行政执法监管层面,建立起了规范高效、责任明晰、力量整合、措施落实、管理到位的水行政执法工作格局,为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突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两大重点,改善用水结构,大力开辟从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行洋葱和制种玉米“零种植”,积极发展棉花、葵花、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二是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将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作为配水面积减少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把发展以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林果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三是强力推进关井压田措施。为了解决现状农业灌溉面积偏大、占用水资源过多、农业用水严重挤占生态和其它部门用水的问题,县上通过关井措施和水权配置措施大力压缩农田配水面积。四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红沙岗为次中心的县域经济增长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城镇化水平,壮大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更多农民“脱农”致富,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五是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光能资源,着力发展林产业、沙产业、草产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完善生态功能和发展生态经济的共赢。
(一)农业节水方面
先后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全县累计衬砌骨干渠道436.243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88万亩,其中,管灌面积8.82万亩、大田滴灌面积28.25万亩、日光温室滴灌面积2.81万亩,占配水面积62.53万亩的63.8%。
(二)生活节水方面
自2002年以来,精心组织实施国家一二期农村人饮解困、氟病改水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4处,专门设立水质监测化验室,在全县范围布设水位水质观测井76眼,定期观测水位变化,对水质进行化验监测,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了保障。新建县城供水站两个,开工建设日供水规模1.3万吨的城市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城区的供水安全问题。建成排水泵站7座,解决了城区单位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排水困难。建成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已投入运行。
(三)信息管理方面
一是推行智能化管理。全县农灌机井配套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基本实现准确计量,智能化控制,刷卡取水。二是实施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在全县布设自动监测井,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为正确评价水资源动态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建设方面
以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省列防沙治沙专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资金等重点生态项目,以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昌宁西沙窝等风沙危害区域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
(编辑:魏翔)
F 303.4
A
1673-9019(2016)09-0034-02
2016-04-05
刘青(1970-),女,甘肃民勤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