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重视校园精神的培育

2016-03-29 06:1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

王 顼

(1.安徽理工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校要重视校园精神的培育

王顼1,2

(1.安徽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01;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办好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必须创造优秀的校园精神,没有优秀校园精神不可能成为一所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关键词:高校;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功能

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关系到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和创造先进文化的基地,更需要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是高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既定的办学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能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理想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能极大地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而强烈﹑稳固而持久﹑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改革与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力量的投入,更要重视精神力量的发挥.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世界知名大学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正是这种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高度认同的办学理念,才使这些大学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表明,办好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创造优秀的校园精神,没有优秀校园精神不可能成为一所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1 培育校园精神的重要意义

1.1大力培育优秀校园精神是实现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

目前,高校办学竞争十分激烈,发展任务艰巨,挑战很多,要实现奋斗目标,尽快缩小与先进高校的差距,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首先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处的位置,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危机,不允许分散精力,引起内耗.这种凝聚力的源泉正是一种共同奋斗的精神和理念,一种对校园文化的高度认同.没有共识的队伍,没有共同理念和共同精神的学校,只要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会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1.2大力培育优秀校园精神是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迫切需要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以及充分发挥人才作用,都离不开创造优秀的校园精神.为加快学校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能不能引来,引来后能不能稳定,稳定后能不能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如果缺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缺乏海纳百川﹑团结协作,缺乏追求卓越﹑崇尚先进的校园文化精神,是难以形成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良好环境的,就会出现一流的人用二流的人,二流的人用三流的人的现象;就会出现互不服气,互不合作,互相拆台,你争我斗;就会出现嫉贤妒能﹑抑制人才的现象.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整合意志的强大动力,是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巨大磁场.

1.3大力培育优秀校园精神是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的迫切需要

研究指出,必须通过宏﹑微观多种途径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核心政治价值观念认同状况,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2]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做学问的风气.有位教育家说,“大学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文化的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这种校园文化的熏染,有时能影响人的一生.可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非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进而直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4大力培育优秀校园精神是营造求真务实环境的迫切需要

校园精神应根据办学基本规律和办学定位等具体实际来确定培育内容﹑目标,根本内容是共同的,求真务实是校园精神建设共同的必备的核心内容.求真,就是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通过事物现象,把握本质,真正认识事物;务实,就是要把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体现在工作之中,把获得的真知运用于实践,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邓小平同志曾突出强调,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要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杜绝说大话﹑空话﹑假话的恶习.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阐述了在党和国家建设的多项工作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求真务实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指明了方向.

2 校园精神的主要功能

2.1导向功能

校园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一旦优秀校园精神形成,必然会对广大师生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使其必然受到影响和熏陶,用这种校园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使人的思想和行为从“无序”逐渐变为“有序”,自学地适应学习要求,并反过来促进这种观念的巩固,从而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

2.2激励功能

只有当人们的行为被认为具有某种合理性时,人们才会自觉﹑自愿﹑义无反顾地去践行.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体系的精华,无疑是一种推动人们积极进取,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

2.3凝聚功能

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同一所学校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2.4品牌功能

树立学校的品牌,不仅要靠名师﹑学科专业水平和就业率,还要靠校园精神.校园精神体现着一所学校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内涵,体现着一所大学的育人风格和学术风范,决定着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高校只有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精神,并使自己培育的人才打上校园精神的印记,才可能真正创出自己的办学品牌.

3 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培育校园精神

3.1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行动上做到求真务实,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性质教育,将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熔铸到广大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才能做到真抓实干,讲求实效.要自觉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工作水平和思想觉悟.因为人的正确思想﹑先进的觉悟只能从学习和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曾经尖锐批评:有的人不读书﹑不看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看起来东跑西颠﹑忙忙碌碌,实际上不想问题,不抓大事,结果碌碌无为,工作平庸.致使有些人干了解问题表面化﹑分析问题版面化﹑处理问题简单化,思想境界不高,不能正确对待名利,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2紧密结合实际,做到求真务实

3.2.1在推进事业发展中求真务实

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加强调研,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确定奋斗目标.要把发展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统一起来,把发展的长远利益﹑效益与当前的利益﹑效益统一起来,处理好发展﹑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在推进事关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关键工作中,要加大力气解决好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招生就业等工作.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来及时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原则,赏罚分明,避免好的进不来,差的下不去,有潜力的人得不到培养,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贡献大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实惠,不干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确立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绩效挂钩.

3.2.2在推进改革中求真务实

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不断推进“三大改革”.在人事方面,全员聘用制要进一步深化,真正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彻底打破铁交椅.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要进一步推进绩效挂钩,改变身份﹑职称﹑学历在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向高层次﹑贡献大人员倾斜力度.教育教学改革要作为重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都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后勤改革要在规范管理﹑细化核算﹑加强监控﹑优化服务上进一步下功夫.改革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没有发展就没有出路,就不能解决现有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不能增加利益,反而会丢失既得利益.一定要在推进改革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远大的目光﹑宽广的胸怀对待改革.

3.2.3在强化管理中求真务实

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取得好的办学效益就要强化管理.管理是科学,学校发展﹑建设以及改革的成果都需要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深化.在管理中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一是要解决不敢管理的问题;二是解决不愿管理的问题;三是解决不善于管理的问题.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措施要适应形势发展,只有做到敢抓敢管,真抓严管,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崔继红,张晓明.试析师范类大学生健全人格结构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7).

〔2〕徐俊,方章东.“90后”大学生信仰与政治观念认同实证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12).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