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探讨网络受欺负及传统欺负

2016-03-29 06:1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

刘 玲

(四川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对比探讨网络受欺负及传统欺负

刘玲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现象——网络欺负.使更多的青少年的心理面临着重要的伤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欺负和网络欺负各自的特性以及相互的关联性,为解决青少年的网络欺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受欺负;传统欺负;现状;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的普及使用,但在社会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问题即网络受欺负,而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上的伤害,因此社会中对此越来越关注.网络受欺负与传统的欺负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通过对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欺负提供可靠的依据.

1 网络欺负的概念

欺负作为一种不良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发生.生活中传统的欺负是通过言语或者肢体对他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伤害.传统欺负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直接的言语或者肢体等公开的进行,也可以是对个体实施排挤﹑孤立等形式的间接欺负,而青少年中经常发生欺负的现象.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10到15岁的学生之间由29.2%的学生遇到过被欺负或者参与到欺负的活动中.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通讯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致使在网络中发生了一种新的欺负形式——网络欺负.网络欺负是利用互联网对个体实施攻击性的行为或者有意的伤害他人.网络欺负可以利用互联网衍生出来的电子邮件﹑信息以及网页等方式进行对他人的伤害性攻击行为.网络欺负和传统的欺负都是对他人进行伤害性的攻击行为,都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网络欺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信息,这种欺负的形式具有隐秘性,很难被人发现,对人造成的伤害极大.

2 网络欺负的现状

2.1网络欺负发生的普遍性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网络欺负存在于世界的各个国家当中,并且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络欺负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据一项世界性的调查研究表明,网络欺负的行为时常发生在7年级到9年级的学生中间,且受欺负的学生经受过多次的欺负,并有3%的学生参与到网络欺负的行为当中.学生市场发生网络欺负,但也经常的参与到网络欺负的行为当中.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各方面发育不成熟,情绪﹑性格等方面不稳定,因此在网络中容易欺负他人.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学生缺少相关的网络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有效地进行引导和保护.

2.2网络欺负形式的多样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便捷的获得信息的方式,而网络欺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利用多种现代信息及时,如移动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文本﹑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的传输对学生的进行网络欺负.然而不同的网络欺负方式会有不同的使用频率,而产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中经常使用文本通信实施网络欺负,网络聊天和邮件等也是经常使用的欺负方式.而传播视频或者照片对受欺负者的伤害最大,主要原因是视频和照片可以明确的表明受欺负者的主要信息,让受欺负者的处于一种窘迫的状况.邮件和文本信息相比传统欺负危害较小,其主要原因是邮件的使用频率较小.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文本信息和邮件是网络欺负最常用的手段,但对受欺负者的伤害比较小.照片和视频虽然使用的频率比较小,但对受欺负者造成直接的伤害,甚至影响终身.

3 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的比较

3.1概述

传统的欺负主要是通过言语﹑肢体以及关系排挤方式进行欺负.传统欺负可以有效地避开欺负着的伤害,减少伤害的可能性.而网络欺负中受欺负者不能躲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收到欺负着的影响和伤害,且网络欺负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传统的欺负主要的地点是集中在学生的教室或者操场,看到的人十分的有限,且带有隐秘性,而网络欺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传播照片或者视频等,覆盖的范围比较广,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网络欺负在网络上进行欺负且网络具有匿名性,从而让受欺负者不清楚欺负者的真实面目.网络欺负和传统的欺负具有不同的场所和特定的空间.网络欺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的乐趣,是欺负者无聊时的一种行为.

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无论使用哪种手段都会对个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传统欺负对个体的影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欺负者和被欺负者都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欺负者来说,青少年时期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的加以改正,可能会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受欺负者来说,会造成噩梦﹑惊恐等精神障碍,更严重的会造成心理阴影而影响终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低会造成跳楼等自杀行为,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网络欺负会让欺负者感到愤怒和沮丧.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有智力障碍的学生跟网络欺负有间接的相关性.因此两种欺负方式都能构成对他人在成长中的心理造成伤害,留下心理的疤痕,所以社会和青少年的家长要对此进行持续和高度的关注.

3.2人口学差异

3.2.1参与欺负人群的特点

网络欺负行为与传统的欺负行为相比参与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欺负的主要角色是欺负者和被欺负者.欺负者胡主要是对被欺负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被欺负者是受害的一方.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中的欺负者具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对别人的伤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的喜悦,从而体现自己的权威和“荣耀”.这些欺负者主要是为了破坏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出生在以体罚为主的家庭当中,存在着各种不良的社会习惯,如酗酒﹑斗殴等.在传统的欺负中欺负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好,往往存在着家庭的矛盾.据相关的研究表明,10到17岁的青少年之间存在着网络欺负行为与亲子关系和儿童有一定的相关性.传统欺负与网络欺负都存在着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矛盾.但在传统的欺负中,欺负行为具有外显性,而在网络欺负中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在传统欺负中被欺负者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容易被同学所孤立,在班级中朋友较少,人缘也不好.而网络欺负中被欺负者具有一定的社会问题以及心理方面的调节问题,容易出现抑郁等症状,自尊心较低,缺乏安全感等.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家庭中父母过于溺爱,家庭保护过于强烈,而这种保护让他们缺乏对外界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对同学的欺负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对的能力.与传统的欺负具有共同的特点,网络欺负的被欺负者也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被欺负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传统欺负中,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及时的寻求外界或者家人的帮助.但是在网络欺负中被欺负者往往选择沉默或者默默承受,只有一些会对自己的朋友进行倾诉.而在传统欺负中大多数学生选择告诉他人,而网络欺负中的被欺负者选择沉默.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传统欺负中的被欺负者逐渐的减少,网络欺负中的被欺负者逐渐的增多.

3.2.2参与网络欺负和传统欺负角色之间的联系

经常使用网络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欺负行为,传统欺负中的被欺负者受过欺负后,心理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会选择在网络中对他人进行欺负,从而成为了网络中的欺负者.据美国的一项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美国13到18岁的青少年在1年中有40%的青少年在网络欺负中是被欺负者,60%是传统欺负中的被欺负者.网络欺负中的两种角色与传统欺负中的两种角色具有共同的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联系.

3.2.3性别差异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传统欺负和网络欺负的行为在性别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女孩很少有欺负他人的行为,主要是发生在男孩中.而男孩和女孩在欺负行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孩更倾向于暴力实施欺负行为,而女孩更倾向于言语或者关系等软方式实施欺负行为,例如造谣﹑排斥﹑孤立等.男孩容易受到身体欺负,而女孩容易受到关系欺负,.男孩的外部攻击明显的多于女孩.在有关的调查中显示,女孩更倾向于文本信息的传递,或者是通过图片视频等实施欺负行为,而男孩则是通过网页信息欺负,并把网络欺负划分在一定的区域内.在10 到17岁的学生当中,在校的女孩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欺负,女孩不论是在校外还是在校内更容易受到电话欺负,在校外女孩容易受到文本信息欺负.

性别差异在传统欺负行为中的表现的最为明显,网络欺负不像传统欺负那样面对面的进行,是间接的欺负,因此女孩更倾向于网络欺负,但男生比女生更有利于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因此男性在网络欺负上也有比较多的行为倾向.

3.2.4年龄差异

传统欺负的行为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的变化,发生的次数也在不断的减少,欺负的形式主要以间接欺负为主.但网络欺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增多.年龄增长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也就越多,网络技术就会越来越熟练,因此发生网络欺负的行为会变得越来越频繁.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网络欺负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调查中显示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比年龄较小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欺负行为.

4 解决网络欺负的对策

4.1青少年主体

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基本的保护措施使自己免受欺负的伤害.青少年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漏自己的个人隐私和电话号码,避免和不认识的陌生人聊天和深入的攀谈,避免去那些曾经遭遇过欺负的学生的网站增加被欺负学生的负担.如果遭遇欺负的现象应当及时的告知家长或者学校的教师,让他们及时的为自己避免伤害出谋划策,如果遭受比较严重的欺负要及时的报案,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惩治欺负者.

青少年不但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更要有打击欺负行为的勇气,不参与到欺负行为当中.青少年要合理的运用网络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树立网络健康意识,不参与网络欺负,避免对他人造成身心的伤害.

4.2学校

学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管,更要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监管,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整合网络欺负的行为和内容,给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和网络保护的意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的寻求教育策略找到解决网络欺负的途径,以身作则,及时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的活动当中.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进行心理的疏导,及时和学生的家长沟通.

4.3社会﹑法律

青少年要学会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被欺负行为时及时的寻求法律的援助,积极的针对欺负行为进行及时的投诉.社会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行为,监管网吧和网络行为,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5 总结

网络欺负是随着网络的产生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因此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和身心发展的特征,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疏导,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黎亚军.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的共发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02):346-349+353.

〔2〕张野,张珊珊,刘琳,吕晓敏.中学生传统与网络欺凌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58-62.

〔3〕胡阳,范翠英.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3(05):83-87+71.

〔4〕李醒东,郝艳霞.网络欺负:青少年群体面临的新困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2):59-63.

〔5〕孟月海,朱莉琪.网络欺负及传统欺负(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1):880-884.

〔6〕王雪,许远理,燕小辉.校园中网络欺负的心理动因、危害及应对策略[J].时代教育,2015(15):137.

〔7〕张野,张珊珊,徐闻文,刘琳.中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发生特点比较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7):10-13.

收稿日期:2015-11-30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1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