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坤,苏 丹
(1.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71;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艺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影视专业教师为例
杨丽坤1,苏丹2
(1.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71;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艺术院校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提高教师的影视创作能力是根本。“双师导师制”、“三特”教学法、“项目”支撑制和教师培训是提高影视专业教师创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影视类;艺术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
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有多种,概括起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的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成长的教育过程。这个概念包含了两种观点,一是指教师成长的过程,另一种是指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本文采用第二种观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策略的促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策略地学习和实践,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学实践和专门的教育培训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的目标、教师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学生事务与服务、教师教育的课程、实验室专业实习等一级标准,以及一系列的二级指标。2008年,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以绩效为评价导向,体现了教学实践在评价中的重要性[1]。2014年,我国教育学者曹永国提出,教师自我发展必须走向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走向实践之路[2]。
影视专业教师的专业化评价指标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可以从影视创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两个角度来评价影视类教师专业化水平,本文主要论述教师的影视创作能力这一方面。影视创作能力是评价影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核心,授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影视作品质量是检验影视创作能力的根本参照物。
1.授课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条件
教授课程是教师的本职,教师对课程的传播、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本体现[3]。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授课的方式熟练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有序,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基础。
2.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改革状况,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反思。有了反思,才有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科研总结,更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3.影视作品质量是评价教师影视技能的根本标准
影视作品一方面是指教师自身创作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创造的作品,尤其是学生的作品更能代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为教师专业化要体现在教师教授能力上,教师教的如何,要看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要看学生影视作品的质量。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来逆向评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评价影视类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总之,影视专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衡量影视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说,要看教师的影视创作能力。
(一)师资力量薄弱,年轻化,新手多,专家少
近年来,影视专业招生规模突飞猛进,高校也陆续设置了相应的院系和专业,然而师资却成了一个制约影视专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影视类的专家、教授数量比较少,且多分布在中央美院、中国电影学院等知名艺术高校,而新开设专业的高校师资多是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招聘专业教师的章程要求,重学历轻能力,于是出现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教师年轻、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经验欠缺、授课能力低的情况。影视专业教师数量上不足,质量上也存在着专业层次杂乱、不对口等问题。这批高校新引进的年轻化教师亟需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实践机会少,影视创作能力低
新型的影视类高校多是借鉴知名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整体上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进影视专业教师创作能力较低,影视作品数量少,质量一般。
(三)缺少有效的教师专业化训练和培训机制
影视类高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不多,有效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培训出来的教师,虽然获得了合格证书,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却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中的教学实践。培训中的实践方法在教学中操作性差,不易实现,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因此,单通过培训获得专业化的质量是值得质疑的,不能全盘肯定并用之。
总之,从学校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师自身需求三方面考虑,目前影视类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调整自我专业发展方向,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塑造自我的教师品性和素养,提高自我的教师道德水准,为培养高质量的影视人才奠定基础。
(一)通过“双师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评价优秀教师的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可以承担更重要的任务[4]。“双师导师制”是指在教学中,让“双师型”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培育青年教师,带动青年教师教学,使青年教师成为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的一种教学制度。
新建艺术院校师资薄弱的问题,应采取“双师导师制”,聘请相关专业的“双师”教师,与对口的青年教师合作教学,同时教授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级。“双师”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共同学习,辅导青年教师上课、进行科学研究等。
通过“双师导师制”教学,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并能获得相应实践证书,如“特师”荣誉称号等,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在教学中实施“三特”教学制,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实践能力
“特师、特生、特教”的教学方式,简称“三特”教学制。笔者所在学院成立了“三特”工作室,选拔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作为“特师”、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特生”,组成一个新的教学团队;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授课,称为“特教”。
“三特”教学制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上。因此,这种教学法,是以影视作品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常采用“逆向”教学法,先实践后讲授。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己创作作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困难,教师集中指导和讲解。这种教学法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创作时间,越多越好。以往实践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演示教学,通常是先讲授后实践的方法,学生产生惰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作力。“逆向”教学法让教师和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实践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特性和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项目支撑制”,增多教师的影视创作机会
笔者所在学院创建了四个重点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专业负责教师和组成成员,并共同承担教学和项目的任务。2015年3月,工作室承担了《微影客栈》栏目的策划和制作项目,并与河北栾城电视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栏目主要向观众播出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的优秀学生作品——微电影。工作室负责栏目策划工作、筛选优秀学生作品、后期剪辑和包装栏目等一系列工作,制作出符合频道播出标准、立意积极的优秀作品作为栏目备选作品,交给栾城电视台审核,接受电视台人员的建议并修改,直至栏目播出。目前该工作室已完成《一天一世》、《晓红》、《暖色调悲伤》三部微电影。
该项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提升平台,项目是教学内容的支撑模块,师生通过项目进行深度交流,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到栏目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设立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影视创作能力
“中视·河传影视制作工作室”是河北传媒学院与中视科华有限公司合作的重点项目,是学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典型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拥有价值200余万元的AVID实训机房,11台AVID编辑工作站,1台高配置图形工作站,主要面向高校教师、学生和地级电视台从业人员进行影视培训;引进影视项目,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教学实践的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大目标贡献一份力量。该工作室的教师培训是基于实践的培训,每期培训都有课程设置和安排,专家定期组织主题研讨活动,进行课程教学反思和实践总结等科研活动,增强了教师培训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5]。
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社会对影视专业大学生的需求远远超过艺术院校的供给,艺术院校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导致影视专业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所需,提高教师的影视创作能力是影视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办法,“双师导师制”、“三特”教学法、“项目”支撑制和教师培训是提高影视专业教师创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影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为社会培养影视专业大学生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文富,贾国锋.美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演进与教师专业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曹永国.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4,(7).
[3]胡恒波,陈时见.英国学前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策略与基本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7).
[4]宋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6).
[5]郭金,田静.县域教育科研机构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基于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综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
[编校:张芙蓉]
Strategy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Art College Teachers
YANG Likun1,SU Dan2
(1.Hebe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Shijiazhuang Hebei 050071; 2.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art colleges is not high,and the level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level is not high.The 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practice,and to improve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ve ability of the teachers is the fundamental."The double teachers system","Sante" teaching method," project support system" and teacher training are importa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s well a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Key words:film and television; art college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传媒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河北高校影视类务实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 jw2014024)、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编号: 12A184)、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2JK20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丽坤(1982-),女,河北内丘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教育和影视制作。
收稿日期:2015-11-11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16)01-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