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谈民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2016-03-29 04:11王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民办高校

王晗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从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谈民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王晗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1100)

外语教学在现今民办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普遍性的,对其进行研究和解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加强母语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促进跨文化交流.

外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的改革、创新以及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也在一步步的加强和提升.其中,外语教学肩负着国外文化知识和科技的引入和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多数民办高校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不灵活性、教育体制与社会实际的严重脱节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匮乏,导致了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结果就是学生就业率低,甚至很多被迫转行.中国的文化产业如果一直笼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就无从说起,就更不用说创新和发展.

1 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深入和展开“.目的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最先得到关注和学习,随着“母语文化”的出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母语文化”在国内外语教学中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其缺失现象的调查方面,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1“母语文化”教育满足外语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原则

“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是外语教学的教育功能,但它最重要的是肩负着提升学生个人综合文化素养的责任.重视“母语文化”的教学,有利于“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被学习者客观对待和更好更深刻地认识和学习.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我们应平等对待,不妄自菲薄.民办高校近些年发展较为迅猛,但在外语教学方面仍普遍存在有问题:教学过程中重视“目的语文化”的讲授学习而忽视“母语文化”的培养.翻看我们现有的和使用的高校英语教材,涉及有中国文化内容的篇章微乎其微.针对此种现象,国内不少学者提出我国外语教学要“两者兼顾”,不能只局限于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例如: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一篇名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指出,“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却有着一种共同的片面性对作为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一旦“母语文化”匮乏,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文化的发扬与“走出去”战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

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这种“母语文化”匮乏现象,可以归结为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全面、不兼顾,对于现代化的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习“母语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提升个人综合文化素养.所以,“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二者要兼顾,缺一不可.

1.2“母语文化”素养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目的语文化”的掌握、目的语人士交际规约的遵守以及避免产生交际冲突和误解是我们对跨文化交际的一般理解.有众多学者认为:“今天人类文化所表现的特色,强烈呈现手段性的理性,缺少目的性的关怀,而东方文化在目的性关怀方面,自有其独特的价值”.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交际中的双方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保护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交际双方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所以,跨文化交际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发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具备较好的“母语文化”素养.

1.3“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

“母语迁移理论”是近年来人们对“母语文化”研究所总结出来的新的认识,外语的学习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得益于“母语文化”的学习,因为它产生了正迁移的作用.所以说“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如果学生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相近,文化背景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因此,刘润清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且统一,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们,“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就是这样的两个方面“.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会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干扰,但是,“母语文化”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又能够推动“目的语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客观辩证的观点来理解和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事物本身存在有共性和普遍性特点,外语教学和学习也不例外,“母语文化”的学习可以用来促进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所包含的共性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进而加速外语和外语文化的学习.

2 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2.1民办高校在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概况

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近年来的改革和创新也在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也开展的有条不紊,如:民办高校中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的设立;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起步等等.

2.2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设置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在多数民办高校中已小有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此专业的民办高校目前在我国已达到70余所,而河南省已有多所民办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

2.3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已经起步

针对现今民办高校改革与创新的现状,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方面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这样一个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发展和培养的模式已初见成效,在这一点上,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做得非常好.另外,由于文化产业概念界定在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致使民办高校中文化产业专业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统一.但是,专业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出既懂文化又懂市场,既有精深的产业理念又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兼具较强的组织策划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3 民办高校在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民办高校在现今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卓有成效,但是,在文化产业和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具体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3.1较为滞后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滞后导致了对文化理解层面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只从文化的事业层面出发,没有过渡到对产业层面的理解与认识;只从传统学科出发,没有涉及到文化产业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只着眼于精英文化,缺少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只着眼于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对其带来的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缺少深入思考等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人才定位问题得不到解决,进而致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发展的方向也就不清晰.

3.2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大

民办高校中各院系专业设置较为独立,导致学科单一,缺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另外,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不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无法与市场对接,结果就是学生就业率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产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应用、复合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文化产业课程体系不能够促进学生对合理知识结构的学习与认知.这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极大影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

3.3学科框架不明晰

作为专业学科,文化产业的学科框架不明晰.表现为:文化产业的具体概念、研究的对象、涉猎的范围等问题匮乏,目标不明确;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哲学、历史、艺术等专业之间的关系不明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体系,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所遵循的规律不清晰;对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以及与现存体制与机制的关系等都还缺少深入的探讨和明晰的认识.

4 在民办高校中建立与外语教学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产业

在现今的民办高校中,如何建立与外语教学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关系到民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施和推进,同样也关系到中国文化这一“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更进一步的为发扬民族精神,提升个人综合文化素养做好必要的准备.

4.1申请文化产业学科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文化产业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独立交叉型学科,在此基础上应尽快申请其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概念、研究的对象、涉猎的范围等问题以及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学科的框架清晰了,文化产业的专业方向也就明晰了,这样,民办高校才能依据自身的专业设置“亮点”和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设置特色专业,从而培养应用、复合创新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

4.2文化产业培养体系的建立

文化产业培养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加速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学科基地的构筑,学科方向的明确以及学科力量的整合,加快发展“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这样一个文化产业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文化产业是多学科的整合,需要发挥多科学的优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意与市场的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的,这句话把文化产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理念诠释得非常到位.所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在民办高校中更应紧密结合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文化体系,将会推动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

4.3文化产业学科构架的建立

文化产业学科构架的建立,对于民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民办高校的文化产业学科构架不合理、不成熟,这与其自身的专业设置目的有很大关系.针对社会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盲目招生,追求利益,不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教育体制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最终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鉴于此,今后在努力建设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学科的同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目标,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学科的建设之路走上正轨,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应用、复合创新型人才.

4.4文化产业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

文化产业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民办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a.培养层次结构的设立.如:“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这样一个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发展和培养模式的设立,还要注意联合培养和学科交叉的结合;b.科学专业方向的设立.如:从人才培的角度分为: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文化产业策划人才四个专业方向的设置;c.课程结构的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上,所以,民办高校文化产业在结合外语教学设置课程时,要特别强调其复合性与应用性并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现今,民办高校需要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进一步拓展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产业教学和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母语文化”的引入不仅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前提,同样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目的语文化”的文化观,更要培养“母语文化”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我国外语教学才能够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显然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设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努力,针对外语教学,提出问题,深入分析,从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来总结和归纳民办高校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同样,利用研究结果改进教学并应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

〔1〕Krama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26-29.

〔2〕Valdes,J.M.Culture Bound:Bridging the CulturalGap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36-3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56-58.

〔4〕高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26-29.

〔5〕李海亭,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13-16.

〔6〕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的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8-25.

G648.7

A

1673-260X(2016)08-0263-03

2016-04-2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母语民办高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母语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