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晨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新媒体环境下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探究
孙晨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新媒体环境格局的形成催化了教学资源建设理论的变革,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吉林省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观念认识、系统架构、内容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而探寻教学资源整合取向和策略无疑是实现教学资源规范化、优质化、实用性和共享性,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吉林省;高等院校;教学资源
一、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建设的理念变革
新媒体(New Media)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特指除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近些年发展并被广泛采用的媒体形态。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资料和文献中的提法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不同专家和学者对新媒体样态、类型、特质的认识也有所区别。新媒体依托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继承传统媒体,紧随时尚前沿,逐渐成为主流媒体,充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围绕于生产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人们利用媒介的方式和习惯。新媒体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萦绕在人们周围的环境格局,即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的主体格局体现为技术形态、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其主导趋势为内容共享、渠道汇流、媒体融合。[1]网络、手机、数字电视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三大新媒体平台,它们构筑了现代人的信息交流空间,在深刻地影响现代教育,对新媒体引发的信息环境和媒体景观的认识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新媒体环境的媒介优势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信息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交互式流动、爆炸式传播,数字化的新媒体教育资源对现代教育传播大有裨益。然而,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全抛弃现有绝非明智之举。因此,“整合利用”便成为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教学资源整合实质上是“使分散、分化和结构形态各异的资源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融合互补,成为和谐整体的过程。”[2]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外在布局和内在结构,是实现教学资源优质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是教学资源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措施,是提升资源质量、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实现资源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整合问题的重视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力保障。
二、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比较滞后,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和指导思想
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观念认识和指导思想方面的问题依旧存在。例如,高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高校之间对教育信息化的解读不一致,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有些学校强调知识、忽视技能;有些学校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开发,重视外在形式、忽视应用效果;有些学校注重数量积累、忽视质量提升。重复的、低质量的、滞后的、短期的、暂时的建设普遍存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和价值背道而驰。这种教学资源流于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其基本的教育功能尚难保证,何谈应对新媒体环境。
(二)系统架构和平台建设
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是繁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到技术因素、设计思想、经济条件、教育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教学媒体资源经历了由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由线性表达到非线性表达、由单体结构到系统集成、由单媒体到多媒体、由分散和独立结构到交汇融合的发展,导致传统媒体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与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教育平台数字化起步较晚,且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各个院校往往各自为战,平台建设凌乱而庞杂,系统构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发水平与技术手段处于较低层次,不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资源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资源的认可度和应用形象。高校教育资源的系统架构与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新媒体功能与传统教学环境兼容性的问题。应强化信息的融会与反馈交流,减少信息障碍,去除沟通瓶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交流与广泛分享。
(三)内容体系和组织结构
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体系和结构规划。这关系到教学资源在教学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质量水平。目前,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的数量比较庞大,增长趋势显著,但真正符合教学要求、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可获得优良教学应用效果的优质教学资源内容匮乏,适合知识传授、学科需求、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等要求的教学资源稀少,其原因在于许多高校在资源库建设上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教育性和教学性,只追求数量而不讲究质量,只追求完整而不讲究特色,资源库成了学科教案、课件、网络课程、素材及试题等素材的简单罗列和堆积,缺乏对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的考虑,缺乏对学科知识信息水平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考虑,缺乏对学科知识差异与知识衔接的考虑,缺乏对学生接受程度和问题反馈的重视,也缺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
(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
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及运行过程涉及的保障性条件和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一个是教学资源管理机制问题。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广泛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来源。人们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势必对教学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吉林省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受到技术和财力的限制较大,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指导标准,建设的策略移植性差、通用性差,资源系统之间的融合性差,这对教学资源的运行和效能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专家、学者、资源开发和管理者要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论证、策划、设计和立项,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实质性工作,明确开发思路和建设目的,从整体和大局出发,强调教学资源的质量空间和内涵,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顺畅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2]
三、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取向和策略
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整合迫在眉睫。从省内高校教学条件和资源建设的现状出发,比较可行的教学资源整合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资源应用观念的整合利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新媒体景观和态势。[3]新媒体环境格局正悄然变革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现代教育观念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深彻的,渗透到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学工具逐步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教师的教学从以往的一对多的讲授型到多点互通的交互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接受型向建构型转变,教学评价由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传统点评模式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模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持续发展、学习者的自主建构与独立探究、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作探讨成为现代信息教育的三大重要特质。在上述变化中,以信息化、数字化、融合化为基本特质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无疑是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对相关领域前沿理论的学习,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细致思考并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在方案施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和评价,以保证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进行。
(二)教学资源系统平台的整合利用
高校教学资源系统平台的整合是教学资源系统有效运转、功能发挥、效能体现的基础条件。自2000年起,吉林省内各大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开始了电子化进程,各校基本具备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教学资源平台体系。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亟待变革,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在这剧烈催化和强大的推动力量中保持冷静。传统电子教育资源平台与现代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异构同质,二者都属于电子信息平台,基于这些平台的资源大多可以直接利用或稍加改造便应用到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中。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不应盲目重建,应研究一套详尽的鉴定以往教学资源可否在新平台应用的标准,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将传统模拟电子资源转换为数字网络资源的技术方法,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更有成效。例如,磁带媒体保存的视音频资源可以通过素材采集和转码的方式转变为数字视音频资源,胶片、纸质照片保存的资源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转变为数字,等等。总之,鉴定和转变是新媒体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同质异构资源得以衔接过渡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资源结构内容的整合利用
高等教育涉及学科多、领域广、深度大、对实用性要求高,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权威性和前瞻性,这对教育教学资源结构内容整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结构内容的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指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归纳和梳理资源所涵盖的内容,制定科学分类标准,删繁就简,除掉糟粕,去掉平庸,使教学资源清楚明晰、界定鲜明,这一环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质化;另一方面指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将一些主题相同的资源罗列出来以供学习者选择,并在学习者的学习和反馈过程中区分等级、呈现评价,这一环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路,深刻理解资源整合中“归纳”与“罗列”双方面的内涵,权衡并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所建设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而不失系统、优质而不乏多态。[5]
(四)教学资源文化形态的整合利用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文化渗透,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为新媒体文化的推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以网络、手机、数字电视为依托的新媒体环境格局的形成,多态媒介、即时互通、文化糅合和开放的态势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弥漫开来。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体现出的文化形态在教学语境中具有特定的解读方式,承载着思想和意识等精神层面的意义,凝聚着教育文化灵魂的物质层面,规范着教学活动、制度乃至行为方式和习惯。吉林省经济的相对薄弱导致文化产业的滞后,教学资源建设功利性明显而文化内涵较浅,这也恰好为教育教学资源大刀阔斧的革新提供了契机。从高等院校入手,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传统教育教学资源纳入新媒体环境视野,引入新媒体文化形态,不仅可以赋予现有教学资源新型的机制和环境,也能滋养高校教育的文化生命,这是高等教育文化和价值应有的特点。[7]
[参考文献]
[1]孙宁,孙晨.基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媒体环境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7):91.
[2]孙宁.新媒体环境下的优质教学资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117-118.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3-80.
[4]叶富军.自主学习,分层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26.
[5]孙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要因与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8-171.
[6]罗崇敏.教育的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8-148.
[7]倪胜利.教育文化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85-102.
[收稿日期]2016-03-14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吉林省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统筹利用”(JGJX2015D155)。
[作者简介]孙 晨(1982- ),男,讲师,从事数字媒体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7-01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