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

2016-08-02 03:32康荟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康荟杰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中英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

康荟杰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作为几乎所有语言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第一人称代词备受广大语言学家及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美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11篇政治演说为语料,对中英文政治话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具体用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政治家在发表政治演说时在第一人称代词的频率和用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由汉英不同的语言特点造成的,也是由中美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所选文本的性质造成的。

[关键词]第一人称代词;政治话语;汉英对比分析

政治话语是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在对政治话语的分析中人称代词的选择是一个研究重点。政治家在称呼其听众及政治对手时往往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人称代词来实现不同的交际及政治目的。对政治话语中人称代词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单一语言进行分析,在不同语言间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上国内成果相对较少[1]。因此,本文以中美领导人近年来在不同场合的政治演说为语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找出中英政治话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异同,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合理化解释。

一、研究方法

研究所用语料为中美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发表的11篇政治演说。为保证研究不受个人演讲风格的影响,所选语篇为不同领导人的演说。为保证研究的时效性,充分反映现时语言的特征,所选演说均发表于2014-2015年。为保证研究的可比性,汉英语料在字数和话题方面大体匹配。汉英语料详情见表1。

表1 汉英语料详情对比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总结汉英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然后对所选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在对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时,主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其一,将英语语料处理成纯文本格式后录入wordsmith 4.0,对第一人称代词的频数进行检索和统计,对汉语语料的处理则是结合HyConc 3.9进行标点的处理及统计,对比中英政治语言中第一人称代词的频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二,联系上下文判断第一人称代词在英汉两种语料中的用法,并统计各个用法的频数,通过卡方检验判断各个用法在两个语料库中有无显著性差异。

其三,对比并总结汉英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异同。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包括:(1)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按其语用功能可分为哪几种?(2)在汉英政治话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否有明显差异?(3)如果确实存在差异,是何因素影响了这两种语言对第一人称代词的不同选择?

二、汉英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

对人称代词用法的研究多关注其指示和照应功能,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指出人称代词在不同的话语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

Kitagawa & Lehrer[2]指出,英语中的人称代词除了指称用法,还有模糊用法和非人称式用法。指称用法指特定的个人;非人称式用法可指代任何人;模糊用法指代特定的一类人,但说话者并不确定其具体身份。

Biq[3]对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区分了四种形式:命题式、非人称式、戏剧式和元语言式。命题式用法即指称用法;非人称式用法指不确切的个人或群体;戏剧式用法意味着角色的转换,即从真实的会话场景转换到描述的场景;元语言式用法的“你”是一种称呼语,用来引起听话人对接下来谈话的注意。

林秀娟[4]将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扩大为六种:命题式、非人称式、戏剧式、元语言式、模糊式以及折射式。命题式和戏剧式用法适用于所有人称代词;非人称式用法不局限于“你”,还适用于第一人称代词;元语言式及投射式的用法只出现在第二人称代词“你”中。

张玉秀[5]将人称代词的用法分为标记和非标记两种。非标记用法即人称代词的典范的指别用法;标记用法则是非指别用法,可能包括非人称式用法、模糊用法、戏剧用法和元语言用法等。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将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分为三种:命题式、非人称式和戏剧式。命题式的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明确指代说话人自己,而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则包含两种情况:包含听话人在内和不包含听话人在内,即Lakoff所说的“融他性用法”和“排他性用法”。本研究中的非人称式用法可被视为一种扩大的“融他性用法”,指代任何人或者身份不明的特定的一类人;戏剧式的用法是一种场景的转换,说活人所说的“我们”“我”等不是当下场景中的对象,而是其所描述的场景中的对象,多为在直接和间接引语中的人称代词。

三、研究结果

(一)频数对比分析

汉语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总计出现37次,复数“我们”出现62次;英语语料库中单数和复数出现频数分别为260次和450次。对比详情见表2。

表2 频数对比详情

英语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出现频率远高于汉语。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汉英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n=33359)=556.88,p<0.01。对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均小于0.01,在两个语料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用法对比分析

统计两个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结果见表3及表4。

表3 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用法对比详情

表4 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用法对比详情

两个语料库中命题式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都占绝对优势,表明中外领导人多用其进行直接指称。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英汉非人称式和戏剧式用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5和0.44),而命题式用法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对两个语料库中第一人称代词单复数的命题式用法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单复数命题式用法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命题式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在英语政治演说中出现频率更高,而命题式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在汉语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更高。而且,融他性用法在两个语料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汉语演说更常使用融他性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

四、结论

汉英两种语言的政治话语在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具体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在美国领导人的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更高。美国领导人在政治演说中更常使用“我”等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来指代自己,而中国领导人则更多使用融他性的“我们”等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来接近听众。

首先,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一定程度的中外文化差异。按照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美国文化则彰显个人主义。中国领导人会尽量避免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这样的个人主义的表达,以免彰显自己的身份,而美国领导人却更常使用“我”来彰显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命题式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在英文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更高。而且,中国领导人更倾向使用将听众包括在内的融他性的“我们”。这其实是在塑造一种“共享的团体”[6],使听众能与演讲人“分享共同利益”[7],从而在演讲人和听众之间实现一种友好关系。

其次,中英语言的特点差异也是造成汉英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用法差异的原因。汉语是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而英语是屈折语,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内部的屈折变化来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更多、类型更加丰富。而且,按照Li & Thompson对语言的划分,汉语是一种主题突出的语言,英语则是一种主语突出的语言。所以,在英语句子中必须存在句子的实行者,即主语;而由于主语的非必要性,汉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汉语的人称代词在一个项目充当主题时通常会省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更高。

最后,政治演说这个文本的特殊性也应纳入考虑。政治演说中呼吁号召性话语较其它文本更多。结合上述英汉语言的特点,中国领导人在发表演说时会使用大量的无主语的号召性话语,而美国领导人在使用政治话语时所用句子则必须带上主语。

本文对比了中英政治演说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用法差异。研究发现,中英政治话语在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这是由中英语言自身的特点、跨文化差异和政治话语的文本类型所共同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统计工作量大且繁琐,本文所用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而且,在选择英语政治话语的样本时,只选择了美国领导人的政治演说,没有考虑其他英语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说材料,样本可能无法充分代表其他英语国家领导人的政治话语。

[参考文献]

[1]李棠.中英政治演讲中的人称指称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Kitagawa, C. & Lehrer, A. Impersonal uses of personal pronoun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14):739-759.

[3]Biq, Y. O. The multiple uses of the second person singular pronoun ni in conversational Mandari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1(16):307-321.

[4]林秀娟. 汉语对话中的人称代词的语用用法[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93.

[5]张玉秀. 中文政治言谈中人称代词之研究[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98.

[6]Pennycook, A. The politics of pronouns [J]. ELT Journal, 1994,48(2):176.

[7]Lakoff, R. T. Talking Power: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190.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康荟杰(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7-0085-0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

KANG Hui-ji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A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of all languages, first person pronoun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linguists and scholars. This paper uses 11 political speeches given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leaders as the sample to analyze the use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political speeches. Distinguished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on their frequencies and specific uses, which might result from the different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different socio-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hosen texts.

Key words:first person pronouns; political discours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