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科
(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体制研究
李晓科
(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民办高校得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区别于公办高校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殊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要求合理回报,实行公益性办学,但哪种办学体制更加适合其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该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推动国家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均明确指出: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并且要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这些都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区别于公办高校和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特殊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引导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积极改革,推动其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一、民办高校总体发展现状
社会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使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崛起、发展壮大。在当前国家经济情况下,民办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的产物。随着社会力量更多的参与、民间优质资本的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一批知名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激活高等教育内部竞争、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方面逐渐受到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在推动国家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服务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底,我国共有民办高校728所(含独立学院283所),占全国普通高校2529所的28.8%;招生172.96万人,占招生总数721.40万的24%;在校生587.15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2547.70万的23%”[1]。
为了系统研究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分析民办高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推动民办高校办学机制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2015年9-10月期间对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办学定位、招生专业、在校生规模、经费来源、出资办学是否要求合理回报等问题进行了民办高校发展现状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此次共向全国50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95.5%。问卷调查显示,选择“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占55.8%,充分说明出于公益目的办学的民办高校占相对多数。随着国家分类管理和政府差异化资助政策的展开,可能有一部分营利性民办高校投入到非营利的阵营。从这种情况看,我们研究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具有较全面的建设和指导意义。
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划分
国家提出要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但直至目前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仍未下发,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工作尚未启动。我国民办高校分成三种办学类型:第一种是捐资办学型,举办者无偿捐资办学,既不要投入资产的学校产权,也不要求合理回报;第二种出资办学型,举办者出资办学,要投入资产的学校产权,但不要求合理回报;第三种是投资办学型,举办者投资办学,既要投入资产的学校产权,又要求合理回报。前两种类型的民办高校属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第三种类型的民办高校属于营利性民办高校。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两种类型均“不要求办学的合理回报”,这基本上保证了学校办学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不同点在于“是否主张办学投入资产的产权”:捐资办学型不主张学校产权,终止办学后将剩余资产捐资给当地政府或公益组织;出资办学型主张产权,要求在终止办学后收回投入资产产生的产权。这种划分方法将民办高校办学“是否要求合理回报”作为营利与非营利的根本依据。
三、捐资办学型和出资办学型两种体制对比
目前,捐资办学型和出资办学型这两种办学体制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运行过程中到底孰优孰劣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产权归属问题
按照民办教育有关法律法规,民办高校存续期间,学校资产均应落在学校名下,未经批准,不允许随意处置校产。捐资办学型非营利高校产权清晰,归属明确。捐资办学型民办高校是纯粹公益性办学,投入资产完全用于办学,资产均落在学校名下,学校终止办学后产权归属有明确规定,多捐赠给当地政府或公益性组织。出资办学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产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家相关法规对“举办者投入的资金,在确定最终产权归属时,是仅仅享有出资额,还是亦享有增值部分产权”[2]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部分民办高校举办者对将学校全部资产是否落到学校名下存在观望态度,学校终止办学后资产如何清算的政策并不明确,导致部分举办者的个人资产和学校资产交织在一起。
(二)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各高校均制定了《董事会章程》和《学校章程》,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决策体制和议事规则。对捐资办学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学校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董事会行使管理。董事会成员不占有股份,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研究学校的发展建设。此外,决策层也能通过工会、教代会等形式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有利于广开言路,使其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更加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出资办学型高校董事会可以按照相应章程和程序进行决策,但董事会内拥有股份的出资人和不占股份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的话语权是不同的,有可能会出现举办者“一言堂”的情况。学校资产归举办者家族所有,董事长选举往往成为形式,不利于董事会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
(三)学校建设
学校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建设分为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部分出资办学型非营利性高校更倾向于土地、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内涵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础设施可以形成固定资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捐资办学型非营利性高校没有是否可以形成产权方面的顾虑,学校发展建设的设计更加均衡和长远。目前,两种类型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均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国家和社会的高要求需要民办高校的大幅投入,但仅仅靠单一的学费收入难以为继。少量民办高校存在巨额的贷款和债务,有拖欠教职工工资情况,甚至存在资金断裂的风险,迫切需要国家的关注与支持。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执行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校最宝贵的办学校办学资源和财富。如何引进高质量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历来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课题之一。民办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务培训提高和福利待遇方面有了大幅的改善,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佳,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捐资办学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教职工不存在打工思想,其主人翁意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学校办学结余不存在利益主体的分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上,教职工福利较为有保障;学校更加关注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在引进人才方面较其他民办高校有一定的优势。出资办学型非营利民办高校存在产权归属问题,有一定的企业运行模式色彩,教职工归属感不强,不利于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人才的引入。
四、结语
无论捐资办学型还是出资办学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都是出于公益目的办学类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应用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赞誉。我们研究捐资办学型和出资办学型非营利性高校区别的目的是为了探寻哪一种体制更适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更具有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不要求合理回报”有效地避免了社会民营资本将民办高校作为追求利润的工具,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产权的主张与否”不影响其非营利办学属性。捐资办学型非营利民办高校的资产全部捐公,产权归属明晰,比其他办学形式更具优势。这类高校办学结余全部应用于学校发展,能更好地加强学校基础和内涵建设,教职工待遇逐年提高、归属感较强等。在扶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时,应给捐资型非营利民办高校以更多的关注,进行重点的扶持;通过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引导更多的民办高校转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特别是转为捐资办学型非营利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徐绪卿.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6(2).
[2]郭滨辉,高玉莲,聂秀萍,等.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界定研究——以温州试点为例[J].科技文汇,2015(6).
[3]鲁昕.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2-03.
[4]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收稿日期]2015-12-2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非营利民办高校发展的研究”(吉教高字[2014]46号)。
[作者简介]李晓科(1977- ),男,副教授,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7-0132-03
Research on the System of Non-profit Private Universities
LI Xiao-ke
(College of Humanities &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122,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 the private universities burst ou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ublic colleges and the for-profit universities, the non-profit universit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 public welfare education which requires little in the reasonable return. But as for which school-running system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it merits our in-depth study. Meanwhil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lso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private univers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Key words:non-profit; private universit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