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俊,吴湘军,杜红政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余 俊,吴湘军,杜红政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全面深入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与分类,提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开发策略。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参与性高、体验性强的体育旅游应运而生。武陵山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协作区。根据国开办发[2011]95号文件中指出,“努力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及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的在“十三五”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和旅游扶贫的若干意见;结合武陵山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贫困山区实际情况,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不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而且能够使武陵山区各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因此,有必要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全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1.1传承性
武陵山区的苗族每年四月初八的耍狮子等活动是纪念古代英雄“亚努”。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会聚在一起,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就这样继承发展了下来。
1.2地域性
武陵山区苗族、土家族的高脚马,以前是为了采摘较高树枝野果,在腿上绑两根木棍增加身高,闲暇时进行嬉戏的运动。为适应武陵山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苗族、土家族人将高脚马变成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而后发展为高脚竞速。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3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我国特有的大杂居小聚居现象让民族传统体育的复杂多样性不仅体现为内容丰富、种类众多、形式多样,还体现在每一项传统体育活动都反映了每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价值取向。多样性表现为其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特点。
1.4娱乐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既是一项满足生理冲动、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也是少数民族同胞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基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娱乐性,因此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时,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愉悦身心。
2.1政治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例如,每4年举办1次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全国各少数民族欢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
2.2经济功能
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武陵山区,淳朴的民风以及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无论是对于体育产业还是旅游产业来说,都是其重要的一项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以及举办大型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是带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
2.3文化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其实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少数民族每一项传统体育都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情感智慧、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心理都潜移默化地嵌入在民族传统体育之中。
3.1过分商业化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失去原始性
不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了迎合经济市场而失去了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纯粹为了迎合旅游者、赚取经济利益而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旅游开发,是以牺牲民族文化特征换取部分人的经济利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2盲目仿照化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失去神秘性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传统体育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出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尊重民俗、弘扬民族文化,个别旅游项目人为地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被舞台化、艺术化、民族文化庸俗化,以至失去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色,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脱离了当地的社会生活。
3.3过度开发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出发点,但不少民族地区为了增加旅游的吸引力,缺乏认真研究,从形式上照抄照搬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天天过节日、处处有节庆,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民族体育表演和旅游文化产品与该民族的原生文化相差很大,体现不出自身特色。
3.4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想观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的前提下。只有树立正确的开发思想,才能有效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才能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持续性,才能使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才能弘扬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才能带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1加大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将武陵山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等目标,以及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旅游扶贫”的目标,结合武陵山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是其特有的旅游资源。因此,武陵山区在利用发展旅游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更加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4.2针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
针对武陵山区独有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以及居住环境,我们应以世居在武陵山区主要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6个少数民族为主线,形成依托各少数民族村寨为基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线路,根据不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其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结合武陵山区由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以及贵州省组成的实际情况,同一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不同省市形成的差异文化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同一少数民族打造同质的文化旅游线路,进而规避开发雷同,造成资源的浪费。
4.3注意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
武陵山区所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一重大资源优势,完全依靠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来说资源属性过于单一,不能形成对旅游客源地的吸引力。武陵山区本身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武陵山区自然旅游资源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发,能够加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增加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利于武陵山区整体的旅游发展,带动武陵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4.4创造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独有的特色品牌
任何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旅游品牌,才能够在旅游市场上占有先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一定的共性与特性,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地区也均有分布,武陵山区想要发展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必须在这基础上创造出武陵山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品牌,即抓住武陵山区环境对民族文化产生的民族差异化,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品牌。例如,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2013年起,根据苗族苗鼓这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造的国际鼓文化节,将苗鼓是苗族的图腾,是苗族人民与神灵对话的方式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创造了本地区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旅游品牌,为其与外界沟通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 1 ] 武陵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EB/OL].www.iwuling. com.
[ 2 ] 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EB/OL].www.cnta.gov.cn.
[ 3 ] 吴湘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 4 ] 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 5 ] 常智,刘炜,王维兴.少数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6 ] 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 7 ] 胡湘兰.论湘南地区民俗旅游的开发[ 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G812
A
1674-151X(2016)07-12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65
投稿日期:2016-04-1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TY046)阶段成果。
余俊(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