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2016-03-28 22:28张猛
甘肃农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精准建议

张猛

(中共会宁县委党校,甘肃会宁 730716)

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张猛

(中共会宁县委党校,甘肃会宁 73071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补齐“短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的中心议题围绕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展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主要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为主线。十三五规划是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合,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继往者之业绩,开来者之新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

观大势,才能定大局、谋大事。制定十三五规划,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所以,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主要看3个方面: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要充分看到“十二五”时期的骄人成绩。比如,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10.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万亿元)的大台阶,跟美国一起进入了全球只有两个成员国的10万亿美元俱乐部,稳居世界第二位(美国是17.4万亿美元)。人均GDP增至7800美元左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第一产业是8,第二产业是40.5,第三产业51.5,第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动力结构非常乐观,2015年的动力结构中,消费占到了40%,投资占35.7%,进出口占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农业实现“十一连增”,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铁、核电、无人机),工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民生改善速度超越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1.经济下行的现实压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产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这对我们今后的出口和对外投资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逐年下滑,济发展的速度从两位降到一位数。同时,经济发展中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

2.诸多社会新老问题伴生。一是变迁型社会问题。这主要指8亿农民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爆发式增长,劳动力大量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呈现几何式增加。4亿多农村人口闲置。这些人中的一半多已经进入城镇,但尚有近2亿待机而动。进入到城镇的农村人口的衣食住行用面临着诸多矛盾,更不要说他们的就业问题。由于近几年城镇经济发展受阻,这些人闲置在家,无活可干、无工可打,时间长了,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二是越轨性社会问题。主要指党风、政风不正而带来的官员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铁腕反腐,“打虎拍蝇”,一大批省部级高官落马,一大批“小官巨贪”受到惩处。其中,省部级“老虎”多达80个(不含军中“老虎”),副国级以上贪官就有5位,31个省区市基本都有“老虎”陷落。三是三农问题依然存在。三农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中央1号文件,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因为它不仅牵扯到农业高效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更牵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四是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发展决定一切,但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局面,发展就会停滞,乃至倒退。

3.“十三五”期间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一,适逢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战略空间开始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低端门户尚未完全关闭,高端门户已逐渐开启;战略自信开始从西方社会转向中国及新兴国家,世界政治经济版图重构态势已然启动;世界多极化与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建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希望更是必须。比如中美关系,实质是表面上和气,只因共同的利益。第二,适逢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

总体来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深刻领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条件和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基本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进一步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突出贡献和亮点。深刻认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我个人认为:新的五大理念实质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因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五大发展理念迎合并深化了科学发展观。这五大发展理念具体用几句话概括:创新是发展的核心,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的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的是内外机制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的是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问题。总之,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要按照中央要求,提高统筹协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建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这条主线,把发展理念与发展任务统一起来,从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观、方法论和突破口。这是本次全会《建议》不同于以往《建议》的突出特点。

三、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反复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最近30多年来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是世界奇迹、人类壮举。但是,贫困状况依然严峻,我们还有约7 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年要减贫1 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课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扶贫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扶贫先扶志(精神)

我看到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说,法国有位富翁去世前出了一个题目:穷人为什么会穷?他将答案放进保险箱。遗嘱说,谁答对了,就可获奖金100万法郎。答案多达48 000多个,人们纷纷猜想,有的说是由于好吃懒做,有的说是由于没有技术……反正答什么的都有,然而,奖金最终却被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得到了。她的答案是:“是因为没有野心!”原来,在这位富翁的心里,穷人之所以会穷,是因为没有野心,没有志气,连致富的勇气都没有了,不穷会吗?

第二个故事是说,有位企业家到西部考察,到了一户穷苦农民家。企业家虽然到过不少的困难户,但没有见过这么穷的人,吃饭连双筷子都没有。他便想帮助这户人家。企业家在这家房前屋后转了一圈,看到这家屋后有一个大竹林,心想:有这么多竹子,都不用它来做筷子,实在太懒了,帮助这样的人有什么意义呢?企业家一点东西也没留下就走了。

两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穷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习近平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习近平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所以,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成天想到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摆脱贫困呢?

习近平:“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全国扶贫会议讲话)

(三)扶贫必扶智

摆脱贫困需要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培养能力的殿堂。科技是脱贫致富的翅膀,这翅膀需要教育培养。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精准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精准扶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位干部要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结合我县实际,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指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2.用“六个精准”措施对接精准扶贫。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就加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又全面阐述了“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3.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精准扶贫。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4.按照省、市、县扶贫方案落实精准扶贫。深入实施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按照我省《“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1”甘肃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关于推进精准扶贫饮水安全、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交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保护、富民产业培育、电子商务、教育发展、卫生发展、乡村文化场所建设、科技支撑、社会救助、金融支持、劳动力培训、农村社区建设、人才支持计划。)和白银市“1+18”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结合会宁县“1+20”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用“加法”增加农民收入,“减法”减少环境承载压力,“乘法”放大扶贫综合效益,“除法”推动城镇化取得新突破。按照“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继续深入实施“111245”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111122”(人均1亩林果、1亩特色种植、10个羊单位,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人均种植2亩全膜玉米、2亩优质马铃薯)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0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4 000元以上,整体脱贫94个贫困村10.66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2018年至2020年脱贫22个贫困村3.13万贫困人口,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

扶贫补“短板”、“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他提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从对贫困宣战的态度中,我们看到国家的责任变得明确而巨大。他对扶贫工作提出精准要求,这意味着,要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支点,就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他强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

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制定,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十三五”建议为引领,攻坚克难,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在中华大地绝迹,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

(编辑:张琼琼)

F323.8

A

1673-9019(2016)14-0028-03

2016-04-27

张猛(1972-),男,甘肃会宁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精准建议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精准的打铁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