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思考

2016-03-28 18:16廖琴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廖琴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海淀100000)

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思考

廖琴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海淀100000)

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校、家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有: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本土化的合作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不足。为此,必须唤起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家长的合作能力,加强各部门监督指导,促使家校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现状而言,无论是理论研究的深度还是实践探索的广度都有待开拓,与此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实践当中往往没有得以落实。以南充市某小学为例,教师常常在安全活动课、班会、晨会等场合强调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宁等三分、不快一秒”的交通守则,但每天放学经过十字路口时,总有一些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冒着车流闯红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造成学校与家庭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是互相冲突,极易造成孩子价值观混乱,感到无所适从,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学校教育付诸东流,更严重的是容易导致儿童的道德行为出现偏差。因此,走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背离的窘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家校合作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家校合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在理论研究方面,缺少深层次的探索和量化研究,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零散介绍与借鉴上,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不足。在实践探索方面,学校高高在上单向灌输,相关部门缺乏监督指导,合作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智育进行,内容狭窄。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作水平偏低,效果甚微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将家校合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层次的参与,如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也属于此类;第二类是高层次的参与,包括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等;第三类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1]。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联系簿、教师家访、校讯通、家长开放日等。按照摩根教授的分类,我国的家校合作是最低层次的参与。

在当前家校合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校单方面的灌输,学校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家长需要的考虑,家长只能被动接受、简单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安排。即使认为学校的一些决策不合理,但迫于学校的行政压力,也只能服从,使得合作水平偏低。美国学者琼斯与西鲍特根据互动双方各自的行为动机以及对彼此行为的期待,将人际互动分为四种:假相倚、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非对称性相倚指的是一方主要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另一方则以对方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是种不平等的相倚。彼此相倚是指双方既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作出反应,同时又可根据另一方的言行采取行动,彼此都是控制者[2]。根据这一人际互动分类,我国目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就属于非对称性相倚型,缺乏真正的互动。

(二)合作内容狭窄,家庭成了学校的延伸

当前,家校合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业成绩这一方面,极少涉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道德品行的规范。学校以应试为中心,为了提高教育成效,一味要求家长对子女进行与学校同步的智能培养,配合学校提高学生成绩,校讯通也成了给家长布置任务的工具。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参加社会实践,还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每天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就使得本来应该包含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爱的教育、心灵教育与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失去了它本身的教育功能,造成现在许多学生高分低能,为人处事、道德品行和社会规范方面存在问题。

(三)合作方式单一,家长指导教育不足

初中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无法摆脱小学写作思路、阅读量不足等问题;而对于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作文指导不足、方法不对、针对性差等问题。本文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水平,讨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我国现行的家校合作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联系簿、家长开放日等,大多是借鉴别国经验,甚至照抄照搬,忽视了我国发展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如作为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联系的家长委员会,其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备,且没有对成员的资格、选拔和参与做出明确的规定[3]。成员主要是由班级或学校有权势地位的家长组成,通常是指定而不是民主选举,成员们也很少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决策,委员会形同虚设,难以收获成效。

在家长教育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创办了家长学校,但由于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缺乏针对性的教材,师资力量不足,家长参与度不够,结果使得教育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甚微。此外,本来承担着家长教育功能的家长会,也成了简单的汇报会,往往只宣布成绩、表扬优生、敦促后进生,不仅没有让家长发言交流,也没有对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而引起的。认识不到位就造成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与教育培训,家长和教师缺少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途径,使得家校合作长期处于合作层次不高、合作水平偏低的状态。

(一)学校、家长对家校合作认识不到位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4]。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都还不够,没有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家长资源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许多教师往往以能者自居,认为家长不懂教育,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仅会给他们增加压力和麻烦,而且也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带来任何帮助,于是教师们很少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只是根据对孩子在校期间的片面了解制定一些教育教学计划,这难免使一些计划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当然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长教育,许多家长尚未理解家校合作的含义,加之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照顾好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并未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家长也不热心于主动与老师交流,而教师精力有限,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家长,这就会使部分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合作出现空白,不利于制定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发展。

(二)教师、家长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良好的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家长与学校合作中参与程度的高低。但就现状而言,许多小学教师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和要求。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家长与教师很难取得合作,从而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背离的现象:教师在学校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坏境,不乱扔垃圾,但放学时,家长接到手里有垃圾的孩子,就夺过孩子手中的垃圾,随手扔在地上;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宁等三分、不快一秒;红灯停、绿灯行”,但在十字路口,总有一些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冒着车流闯红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5]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背离,以致学校教育的效果被削弱,甚至被完全抵消,教师重复教育,造成资源浪费。

(三)相关部门缺乏指导规范合作方式

我国目前家校合作活动随意性强,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有效指导使得家长教育、教师培训和家校合作活动流于形式。明确的法律规定是合理行使权利的保障,我国至今尚未颁布一部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法律文件,使得家长不能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参与学校活动中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难以发挥家长这一特殊重要资源的作用。此外,强有力的监督是确保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缺乏监督和评估,使得一些学校空有口号,行动并未落到实处。

三、促进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思考

(一)提高共育意识、明确家校双方责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美国西南教育发展实验室的一个报告显示:当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教学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更好,愿意呆在学校的时间就越长,也更加喜欢学校[8]。首先,教师、学校管理者应提高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应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尊重家长,重视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加强共育的责任意识,避免教育的不一致而导致学校教育效果的削弱甚至抵消。根据哈格里夫斯的定义:“真正的合作文化是深层次的、个人的和持久的,是教师日常工作的中心部分。”[9]所以,教师应该把家校合作列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主动与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其次,还应该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两股力量,根据力学定律,只有两个力的方向一致时,才能发挥最大力量。同时,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针对性和感染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阶段模仿性强,且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主动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参加家长学校、聆听讲座等,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明白每一阶段的家校合作共育目标,以便更好地参与学校合作。

(二)联合多方力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合作能力

家庭教育是非专业、非正规的教育,许多家长都缺乏科学教育的知识,这就需要政府、社区以及学校共同参与,指导家长科学教育。

学校可以不定期举行一些家庭教育类讲座,分发家庭教育知识手册,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给予家长一些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帮助家长了解不同时期孩子发展的规律以及学习、道德品行及生活习惯的要求;明白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理解关于儿童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实践情况。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家庭教育一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如开办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开通免费家校热线,当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时,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来获得帮助;编写一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教材,使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还可以在农民工集中的工地开展一些免费的家长培训,加大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援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对于社会资本较弱的家庭而言,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建设不仅依靠教师和学校的主动关心与帮助,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和个人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3]。在美国,为了避免家长由于带小孩、做家务或者上班等原因不能参加学校活动,专门设立了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可以帮助家长带小孩、做家务,以确保家长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由志愿者代替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并把活动内容传达给家长,从另一个角度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之中。此外,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家长行使权力、提高合作能力的保障。早在1970年,美国国会就将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纳入联邦教育法规,明确的法律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10]。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政府部门及时制定一部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家长和教师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由当前的非对称相倚型互动转变为对称相倚型合作,建立起友好的“搭档关系”。在对称相倚型合作模式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发展的情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学校决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家长的意见被学校采纳时,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动力就会增强,就更愿意配合学校活动,从而推动家校合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合作水平。

在社区方面,学校应与所在社区合作,让社区工作者通过宣传手册、多媒体等方式及时把学校的发展情况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的情况;传播一些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并拓宽家长提升自我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就教师而言,在职前培养阶段可开设《家庭教育学》《家校合作》这一类课程,让他们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掌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以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协作,推动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在职培训阶段,学校应定期举办家校有效合作类的讲座,传递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请一些在家校合作方面突出的教师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当地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和推动家校合作方面的地方教材,为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渠道,多元化的联系方式

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普遍存在随意性强的弊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将联系方式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1.定期召开“讨论式”家长会。改变目前教师“一言堂”的方式,由家长或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与学习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利用会议适时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前提下达成更好的合作。

2.定期分发、填写家校联系手册并做出评定。手册可以包括教师联系方式、教育教学计划及学校大型活动、家长和教师的信息反馈、学生的主要事迹与成就、教师及家长的建议等内容[11]。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可以更为清楚地明白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纠正一些发展问题;教师也更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育效果。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手册进行评定,既可以监督教师是否认真执行,又可以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与导向激励功能,提高教师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3.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班级通讯QQ群和校园网之家校合作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教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家长通过浏览校园网之家校通一栏和班级QQ群,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沟通交流。还可以在群里面与其他家长交流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告知家长学校近期的活动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出在这一成长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的指导,及时纠正成长问题,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

4.定期举行亲子活动或家长开放日活动。由于小学孩子年龄尚小,定期举办亲子活动不仅可

以增添教学乐趣、寓教于乐,还可以使家长更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明白学校的教育目标,以便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此外,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活动,可以从家长的角度发现学校办学的不足之处,并向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虚心采纳并做出改进,从而提高办学质量。

[1] 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7.

[2] 刘丽湘,刘力全.浅析从非对称相倚型到彼此相倚型师幼互动的构建[J].学前课程,2007(8):14-18.

[3] 陈鹃.美国家校合作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6):155-157.

[4] 晨曦.斯宾塞的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

[5]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4.

[6] 杨曼.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4.

[7] 林玲.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13(6):44-49.

[8] 黄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教育评论,2008(6): 162-165.

[9] 宋改敏.教师是怎样营造合作文化氛围的[J].教育学术,2011(5):25-28.

[10] 李国强.家庭社会资本:家校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21-24.

[11] 朱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家校合作关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2(1):106-107.

责任编辑:吴 强

The Thinking of Cooperation for School and Home

LIAO Qin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aidian Beijing 100000,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 children’s education by school alone.Only schools and families closely cooperate,can form a consistent approach to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Our home-school issues exist at present:short of content,lowlevel of cooperation,lack of localiz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research on vulnerable groups.Therefore,wemust arouse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promote home-school collaborating in a planned way with purpose.

home-education;school-education;home-school cooperation

G626

A

1673-8004(2016)03-0120-05

2015-10-14

廖琴(1993—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