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016-03-28 16:15:19任春秀韩春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型

任春秀,韩春玲



高校教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任春秀,韩春玲

摘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习与锻炼,有利于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清明的学术道德。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培养;创新型

任春秀/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湖北武汉430000);韩春玲/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硕士(湖北武汉430000)。

国科发基[2008]539号文件明确指出:“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不仅肩负着开展科学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重要任务,也有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层次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探索者和参与者。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研究生培养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的关系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和社会职能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快速变革和数量的迅速扩张导致了类型的细分,对于研究型高校而言,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科一般能迅速发展成为优势学科,吸引更多致力于创新研究的研究生报考,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校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平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许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如同体育运动中的接力赛一般,后届学生在前届学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能够逐步深入,从而形成系统的理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形成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划时代的创造与知名科研基地的在读研究生有密切联系。如20世纪生物学最伟大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就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博士生弗朗西斯·克里克和博士后詹姆斯·沃森做出的成果。再如,施里弗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就是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在导师巴丁(巴丁1972年与施里弗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指导下完成的。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方面的优势

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能力则来源于参加科学研究的实践积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生既是培养对象,又是创造研究成果的主体,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好为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机会和平台。以笔者工作的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为例,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1.良好的学科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需要具有良好的学科支撑,以科技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571号)文件为例,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主要依托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其涵盖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有四个是1981年第一批博士点学科——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2003年实验室立项建设后进一步促进了学科发展,2007年水利工程学科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2.一流的师资队伍。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7人,流动研究人员29人,技术与管理人员8人。在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有2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刊物任职21人次;实验室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27人具有国外连续一年以上研究或学习经历。一流的人才队伍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3.先进的科研条件。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心、水工结构实验大厅、水工模型试验大厅、水电站过渡过程试验大厅、河流泥沙实验大厅、灌溉排水与水资源综合试验场、地下水土壤水环境试验大厅等7个校内实验室,还建有土地堂抽水蓄能电站试验场、屈家岭中国农谷研究基地等2个校外研究基地,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自2003年实验室立项建设以来,引进和自主研发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MAT253同位素质谱仪、灌排系统大型蒸渗仪、大坝渐进破坏系统、THM耦合试验仪、水工结构流激振动测试系统、微机控制动静三轴试验机、岩石三轴伺服多场耦合实验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20万元以上)56台套,资产总值6178.67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总资产近8000万元,可以开展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领域各种复杂、综合性的研究实验,其中灌溉排水与水文水生态综合实验系统、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抽水蓄能实验系统等在国内外独具特色。此外,实验室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3项,科研项目经费到账4.4745亿元。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高层次研究的项目支撑。

4.高起点的对外交流平台。2003年立项建设以来,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访各国专家学者达千人次,做学术报告三百余场次,其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AMCG团队的Christopher Pain教授、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前主编G.N.Pande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LARRY C.BROWN教授以及马洪琪院士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更是多次到实验室为研究生作专题学术报告。2015年国际著名水文学专家、挪威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Lars Thore Gottschalk教授第6次来到实验室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合作研究,并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Stochastic Hydrology”;挪威奥斯陆大学许崇育教授在实验室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合作研究,与陈华教授合作指导研究生2名,并讲授课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和“流域水文模型”;英国皇家工程院Alisair Borthwick院士与河流湖泊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并为河流湖泊研究所师生作了5场专题学术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方国光教授就“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杰青项目与水工结构研究所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合作指导多名研究生。

2003年以来实验室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0场次,其中2009年9月22日至24日承办的“200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欧盟、印度以及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会议代表30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这些专家在水资源学科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本次会议,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实验室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出访讲学、进修、开展合作研究,有一批研究人员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扩大了我国水利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在这些研究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下,实验室一批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实验室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73人次,作相关学术报告43人次。研究生活跃的学术行为提升了他们的学术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体现了实验室的研究水平。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研究生培养的推动作用

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培养模式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研究生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先进的科研设备,强大的科研队伍,开放的交流平台,这些因素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优势,对研究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研究中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在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中具有创新思想与方法,实现相关重要基础原理的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或集成;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能最直接地接触到学科前沿动态,有利于研究生把握科研方向。

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学术报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学术报告对所有研究生开放,了解相关专业不同方向的研究内容,同时来自各个领域专家的研究内容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前沿科技交流的窗口与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员的交流频繁,研究生可以在全球背景下的科研环境中拓宽国际视野,而国际视野是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既在于知识的积累,以形成厚积薄发之势,更在于视野的开阔,不囿于地域与时空的限制,启发思维以推进研究,从而得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2.培养科研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首先,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了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风格以及人格魅力,无一不影响着研究生。导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素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高校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也提升了导师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洞察力及学术水平,这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基础。我国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拥有一定的研究生规模,都有一支活跃在各个研究课题中的研究生群体。导师完成研究课题需要研究生的参与,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思维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了研究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长期默契的合作增强了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实验室的科研气氛活跃、人际关系友好。大家不仅能相互学习,在科研实践中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培养研究生的协作意识、协作精神、协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很好地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功能。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学术道德。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更要注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学术道德。目前学术腐败现象不容忽视,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利益浮夸不实,在科研中篡改或捏造实验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现象常见报端,已经影响到一部分不愿意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研究生。目前各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毕业都要求发表一篇EI或SCI全文索引的科研论文,有一些研究生为发表论文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而对研究生这种行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导师,研究生论文发表前需由导师审查,导师的严格要求必然会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一直致力于搭建有利于创新与诚信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实验室项目的实践,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念和学术道德情操,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诚信的学术思想。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校优势科技平台,在科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发挥自己科研优势的同时,应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承担一定的责任。

研究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生力军和后备军,研究生培养对科技发展意义重大。高校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探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规律,让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该对研究生更加开放,让他们更加充分参与实验室各项科研和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命运的螺旋带来的启示——沃森和里克发现DNA结构的启示[J].经济和社会发展,2014 (11).

[2]刘国瑜.论研究生教育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

[3]李晶.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因素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2015.

[4]张勤星,李倩,王利霞,张世勋,曹伟.重点实验室在教研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

[5]刘娜.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基础科学,2014(1).

责任编辑:何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7-0039-04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制笔(2019年1期)2019-08-28 10:07:28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 14:03:04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53:25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6:39:59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