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汇特点

2016-03-28 15:52:54盛丽春王延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构词后缀语素

盛丽春,王延东

(1.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东北方言词汇特点

盛丽春1,王延东2

(1.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方面呈现出很多鲜明的特点。本文基于大量的语料,从构词、语义、语用等三个方面对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并从多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

东北方言词汇;构词;语义;语用

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它的产生受到特定地域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形成独特鲜明的特色。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方言中的词汇研究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北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突出表现在东北方言词典的编撰上,这些词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方言词汇的来源、理据及词义等多方面的特点。在东北方言词汇特点的研究方面,学者们有许多成果,如许皓光对东北方言的构词及修辞特点进行了分析,冯常荣阐释了吉林方言词汇的结构特点,刘丽、高晓梅、王雯靖分析了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成因,丁世平对东北方言词汇的构形特点进行了细致描写。尽管很多学者都对东北方言词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这个开放的词汇系统来说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汇,分别从构词、语义、语用等三个方面对东北言词汇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构词特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汉语普通话词汇具有以下共性特点: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东北方言词汇除了具备普通话构词的这些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一)多音语素的奇妙组合

东北方言词汇中的语素组合非常有特点,常常把普通话中几个本来不相干的语言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词的新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例如:

双音节:埋汰 得瑟 咯叽 砢碜 唠嗑 哈喇 喇忽 咋呼 列巴 喀啦 嘎咕 呲哒 呲拉 旮旯儿 恩那 嘞嘞 ~巴喳 ~巴唆 ~巴拉 ~巴揪 ~巴登 ~古叽 ~古隆 ~古囊 ~古搭 ~古都

三音节:哈拉子 布拉吉 喂得罗 嘎拉哈 玻了盖儿 哩咯儿楞 ~巴叽溜 ~巴啷叽 ~巴咧些 ~巴娄嗖 ~巴溜丢 ~巴溜秋 ~拉喀叽 ~古隆冬 ~古轮敦 ~巴出溜

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多音节词都有一定的数量,而在这诸多的词汇中东北方言词汇以多音节词占优势。我们以《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为例,这部东北方言词典收词3500个,按词的音节数量统计,3音节以上的词约有2220个,4音节以上的词约有978个,而极具东北方言特色的词多以多音节构词为主。

(二)叠音式、重叠式构词方式占很大比重

东北方言词汇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是按照叠音式或重叠式两种方式构造的。

1.叠音式构词

饽饽 嘚嘚 嘞嘞 哈哈 咧咧 嗷嗷 嘎嘎 吧吧 喳喳 嘟嘟 吭吭 呛呛

2.重叠式构词

(1)AA式

犟——犟犟 抽——抽抽 转——转转 吵——吵吵 皱——皱皱 蹭——蹭蹭 凑——凑凑

拧——拧拧 揪——揪揪 裂——裂裂

(2)AABB式

神神叨叨 跑跑颠颠 大大咧咧 瘪瘪瞎瞎 假假咕咕 赖赖巴巴

笨笨卡卡 舞舞扎扎 磨磨叽叽 鼓鼓秋秋 渍渍扭扭 得得瑟瑟

(3)ABAB式

咋巴咋巴 闷哧闷哧 污漾污漾 姆泱姆泱

(4)ABAC式

戗毛戗刺 小来小去 脚前脚后 疙里疙瘩

(5)ACBC式

挤咕眨咕 嘁嚓咔嚓 随弯就弯

(6)A的B的

憨的乎的 愣的呵的 牛的哄的 迷的糊的

上面的叠音式或重叠式构成的词,同普通话词汇的这两种构词方式相比,具有浓郁的东北特色,在词汇的口语化、形象化方面更为突出。

(三)附加式合成词占优势

1.前缀型

在东北方言中,除了一些普通话中具有的典型前缀如“第、老、阿、初”等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单音节前缀。

精~:精细 精薄 精瘦

稀~:稀碎 稀烂 稀松 稀软

溜~:溜滑 溜鼓 溜直

焦~:焦黄 焦嫩 焦绿 焦脆

上面这些典型的前缀意义广泛,大多可以单独使用。在东北方言中,与特殊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组合在一起,在词义上便具有了特殊的地域色彩,同时赋予了词义的描写性色彩。

2.中缀型

东北方言词语中缀的数量较前缀和后缀偏少,却包含了多重特殊的意义,使东北方言口语交际更具表现力。

(1)单音节中缀

~巴~:稀巴烂 悄巴声 笨嘴巴舌 猴头巴脑

~不~:冷不丁 光不溜 抹不开 备不注 美不滋 稀不愣

~拉~:那拉溜儿 那拉块儿 趿拉板儿 笨手拉脚 尖声拉气

~大~:憨大乎(地) 彪大哄(地) 傻大呵(地)

(2)双音节中缀

~了巴~:砢了巴碜 埋了巴汰 乌了巴涂 憋了巴屈 弯了巴曲

~巴拉~:干巴拉瞎 干巴拉瘦

~不出~:光不出溜

~里八~:糊里八涂 罗里八嗦

在普通话派生式合成词中,一般来说含中缀的合成词数量微乎其微,而在东北方言中,中缀型派生词占有一定的数量,它们嵌入在词根语素中间,使词的色彩义发生显著的变化,冲淡了词的理性意义,使多数词具有了贬义色彩。

3.后缀型

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里,带有后缀的词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比较广、出现频率高。

(1)单音节后缀

~咕:捅咕 叨咕 嘀咕

~实:硬实 厚实 挺实 墩实

~愣:歪愣 栽愣 毛愣

~腾:闹腾 折腾 倒腾 翻腾

(2)双音节后缀

ABB式:磕巴巴 眼巴巴 干巴巴 捅咕咕 贱呲呲 傻乎乎 黑黢黢

ABC式:矮巴嗒 臊巴嗒 蔫巴登 贱巴登 艮巴揪 淡巴哄 甜巴唆

(3)三音节后缀

在东北方言中,最具有东北特色的附加式合成词是由词根与三音节后缀组合成的“Axyz”型后附加式合成词,其数量相当可观。

~了巴叽:傻了巴叽 湿了巴叽 粘了巴叽 软了巴叽 虎了巴叽

~巴溜秋:贱巴溜秋 死巴溜秋 酸巴溜秋 苦巴溜秋 干巴溜秋

~了光当:水了光当 稀了光当 软了光当

~不呲咧:白不呲咧 黑不呲咧 红不呲咧

~了呼哧:蔫了呼哧 闷了呼哧 彪了呼哧

~了咣叽:肉了咣叽 水了咣叽 亮了咣叽

~不愣登:傻不愣登 直不愣登 憨不愣登

普通话构词法中,复合式合成词占优势,而在东北方言中,富有东北方言特点的前缀、中缀及后缀词素与词根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大量的附加式合成词,突出显示东北方言词汇的地域性色彩。

二、语义特点

东北方言词汇植根于广袤的黑土地,具有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语义直白等特点。

(一)词义的描写性

东北方言词汇具有东北人自己的地域特点,体现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特点。在东北方言词汇中,有相当数量的叠音词,从语义内容上看都具有生动的描写特征。如“嗷嗷、吧吧、喳喳、吵吵”等是描写言语声音的,“抽抽、拧拧、揪揪”等是描写事物状态变化的,“突突、嗡嗡”等是描写心理感受的,这些词在语义上都极具描写性特征。

另外,东北方言词汇中,一些极具地方色彩的重叠式词语的语义描写性更强烈。

A 吧吧——吧儿吧儿(的) 呶呶——呶儿呶儿(的) 梗梗——梗儿梗儿(的) 晃晃——晃儿晃儿(的)

B 精薄——精薄精薄(的) 确黑——确黑确黑(的) 溜滑——溜滑溜滑(的) 贼奸——贼奸贼奸(的) 稀碎——稀碎稀碎(的) 恶苦——恶苦恶苦(的)

C 干巴——干巴巴——干干巴巴 蔫巴——蔫巴巴——蔫蔫巴巴

D 蓝——瓦蓝瓦蓝红——通红通红 黑——却黑却黑 紫——确紫确紫青——确青确青 黄——焦黄焦黄

上面的A组叠音词重叠后,具有了状态形容词的描写性特点,如“这孩子脖子梗儿梗儿的,一点也不听话。”B组的形容词重叠后,则具有“程度加深”的描写特征。C、D组中的词其语义具有逐级加深的描写特点。

东北方言词汇主要描述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直观感受。东北话生动形象的描写性特点为语义的诠释增添了无限光彩,如:“天天遥哪乱跑,脸造的魂儿画儿的,埋了巴汰”、“俺们那嘎达的压根没你这种人”、“做事要麻溜利索的,说话不要吭哧瘪肚”、“整天呆在家里无机六瘦的”、“上街溜达不小心让马路牙子把玻了盖卡秃噜皮了”。

(二)词义的丰富性

东北方言词汇的语义十分丰富,不仅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而且同一种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东北方言中数见不鲜。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个动词,具有如下意义:

(1)你这是咋整的,怎么还干拉上了呢?(搞,弄)

(2)这事整的多砢碜,还把我一撸到底。(办)

(3)你小点声,别把孩子整醒了。(吵)

(4)你们这样整,把我们吓死了。(做)

在东北方言中,与动词“整”搭配的对象十分广泛,如“整事、整饭、整吃的、整酒喝”等,再如动词“造”、“秃鲁”、“作妖儿”等都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出它们一词多义。

2.多词近义

东北方言词汇的词义丰富性还可以表现为用“词义相近、说法不同”的词。例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名词“小偷”的意思,在东北方言中除了名词“小偷”之外,还有“特别、非常”的意义,“贼”可以修饰其他词,如“贼漂亮、贼甜、贼得瑟”;再如,东北人喝酒,一般不用“喝”,而说“掫、整、扪、倒、抿”等。

3.多种多样的语法意义

在东北方言中,同一个词缀语素在构词中所具有的语法意义不同。例如后缀语素“子”的语法意义。

(1)区别词性

名词:泡子 老板子 出门子 对撇子

形容词:犟撅子 老鼻子

(2)贬义语体色彩

老婆子 彪子 菜包子 二五子

(3)构词作用

A+子:荐子 篓子 床子 犊子

AB+子:冰溜子 草甸子 菜扒子 病秧子 瘪茄子

(三)语义搭配的随意性

汉语中,语素的搭配多种多样,有些词是人民约定俗成给予特定的含义,有些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的。在东北方言中有这样一些词汇,它们内部的构造是由一些意义不相干的实词语素和虚词语素,根据当地人们口语使用的习惯组合在一起,形成新词新义,这类词语多为感叹词、副词、形容词等。

东北方言 普通话词义

膈应 表示讨厌

哎呀妈 感叹词,表示吃惊的意思

杠杠的 程度副词形容关系好

扬了二正 形容心不在焉

皮儿片儿 形容不整洁

吭哧瘪肚 形容吞吞吐吐

整个浪儿 形容整个、整体

拔犟眼子 指特意地跟别人持不同见解

半拉边儿 指半边,半个

不得劲儿 形容不舒服,难受

(四)语义来源的多样性

东北方言属于七大方言区中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它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约有一亿左右的人口使用东北方言,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地区。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域,它的发展长期受满语、朝鲜语、蒙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内蕴丰富的方言系统。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推动了东北方言的发展,受满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更大。比如,满语中“嘀咕”表示嘟囔,“稀罕”表示喜欢、合意,“墨迹”表示慢吞吞,“埋汰”形容不干净。这些词汇在东北方言里一直使用至今,成为方言中独具风味的特色词汇。

三、语用特点

(一)口语化语体风格

东北方言词汇具有直白、简洁、生动、即兴等特点。听东北人说话给他人第一印象就是嗓门大、直白、有活力、热情、豪放,这是东北人口语交际的特色。东北方言很多词汇在交际使用时不会让人有压力感,反而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形成一种亲和力。

1.叠音构词,即使用重叠式词语增强形象化和口语化色彩

咋咋哄哄 迷迷瞪瞪 得得瑟瑟 干的噜的

2.使用后缀,即使用“子”、“巴”、“头”、“乎”等单字作为词语后缀

磕巴 瘫巴 哑巴 馊巴 力巴 支巴

玄乎 邪乎 虚乎 嫌乎 热乎

完犊子 搪朗子 熊瞎子 抽冷子 老鼻子 撒丫子 撂挑子

杠头 把头 肉头 赚头 倔巴头 绝户头

3.儿化音

星蹦儿 小抠儿 撒欢儿 划魂儿 虚微儿 黢黑儿

魂儿化儿 皮儿片儿

(二)浓厚的感情色彩

普通话词汇中一些没有特定的感情意义的词,在东北方言中,用在一定场合就产生了适应当时语言环境的意义,形成了色彩意义。

A B A B

红 红了巴叽 干 干吧拉瞎

白 白巴哧咧 咸 咸拉古耐

酸 酸巴溜秋 软 软拉巴叽

水 水了咣当 腥 腥拉古耐

上面例句中,A组中的词在词性上都是性质形容词,在色彩上属于中性形容词,它们带上“~xyz”多音节后缀语素后,在词性上变化为状态形容词,色彩上明显有了变化,即由中性形容词转为贬义形容词。

在东北方言中,后附加式形容词的数量相比前附加式、中附加式形容词占有优势,因而使其词汇在感情色彩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三)风趣、幽默的表达作用

东北方言植根于北方人独特的风土人情,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常会带有搞笑、活泼、风趣、幽默的特点。东北方言词汇中储存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及歇后语,这些词汇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是根据东北人日常生活经验积累而来的,比较接近生活,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能够使一些复杂的关系简单化,易于理解。东北人在与其他人交谈中自然流露出性格中俏皮、搞笑的一面,映射着浓浓的黑土地情结。

甩开膀子干(使出全力)

五迷三道(形容神志不清)

烂眼子事儿(纠缠不清的事)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形容不给好脸色,耍态度)

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由小引大)

自个的刀削不了自个的把儿(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光听轱辘把响不知井在哪里(只知道表明现象,不知道根源)

八竿子拔棱不着(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关联)

八下没一撇(没有任何迹象和行动)

拔出萝卜带出泥(有一件的引出另一件事,受牵连)

饱汉不知饿汉饥(有条件的不理解没条件的苦衷)

[1]曲彦斌.关东方言土语[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2]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辞典[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3]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50.

[4]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赵丽娜,谭宏娇.东北方言ABB式形容词特点略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7):99-102.

[6]许皓光.东北方言词汇的构词和修辞特点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97-99.

[7]谢春红.东北方言语音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6):128.

[8]凌云.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9):55-56.

[9]丁世平.浅析东北方言词汇构形特点及魅力[J].鸡西大学报,2013(12):152-15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ern Dialect Vocabulary

SHENG Li-chun1,WANG Yan-dong2

(1.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32,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The northeastern dialect is a branch of the northern dialect.There are many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eastern dialect.Based up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by other researchers in the past,through the vast data,this paper catego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northeast dialect from three aspects,such as formation,semantic and pragmatic.It elaborates the internal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Northeastern dialect vocabulary; formation; semantics; pragmatics characteristic

2016-05-23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对比研究”(2013B204)。

盛丽春(1973- ),女,副教授,博士,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及东北方言研究;王延东(1963- ),男,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H17

A

2095-7602(2016)11-0093-06

猜你喜欢
构词后缀语素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华中学术(2020年2期)2020-11-30 02:49:34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长江丛刊(2020年30期)2020-11-19 09:48:13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01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 01:29:30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35
TalKaholic话痨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