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初,贺晓玲
(长春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创新实践成果研讨
——以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为例
赵士初,贺晓玲
(长春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四共计划”是长春师范大学“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四共计划”是基于“青马”学员、青年教师、任课教师三个群体以及学院“青马学会”、教师党支部、学校“青马工程”三个组织的共建、共长、共进、共享的合作计划。“四共计划”在思想上、组织上、理论上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推进“四共计划”要调动建设积极性、强化执行主动性、增强效应联动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青马工程”
2012年5月,长春师范大学正式启动“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实施至今,已经有四期学员。以他们为骨干,每个学院都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会(以下简称“青马学会”),吸收了近4000名学生参与其中。“青马工程”已成为长春师范大学一张靓丽的明信片[1]。这一工程以在大学生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基本出发点。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采取“理论教育、实验训练、特殊指导、实践砥砺、自我修缮、网络交流、行为养成”等“七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对“青马”学员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培养,在选拔推荐、培养锻炼、行为养成、作用发挥等阶段对“青马”学员进行全过程训练[2]。项目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形成较多实践成果。
一、“四共计划”是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春师范大学党委统筹各项建设,将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实施“青马”学员与青年教师共同成长计划、与任课教师共建纯洁课堂计划;学院“青马学会”与教师支部共建计划、与学校“青马工程”共进计划(以下简称“四共计划”)。“四共计划”是“青马工程”功能辐射、延伸的具体举措,具有夯实“青马工程”建设基础的重大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参照学校“青马工程”的发展模式,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延展到更广泛的追求进步的教师、学生等青年中,这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一项创新举措[1]。
(一)“四共计划”夯实“青马工程”建设思想基础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实施的“青马工程”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坚强后备力量、储备骨干力量而做出的有历史意义的探索行动[3]。“青马工程”作为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实践工程,需要参与者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创造和共享实践成果。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决定良好实践成果的取得。“青马工程”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多部门共同参与建设,科学顶层设计,高位引领,具备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高势位,尝试性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四共计划”有效地使基层党委(总支)、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学校“青马工程”、学院“青马学会”、青年教师、任课教师、“青马”学员及普通学生,通过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新媒体等载体进行有效联系,在广大师生中构建“青马”印象,树立“青马”形象,逐步形成协力共建的思想基础。青年教师、任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牢固树立“培养一批精英、带动一代学生”的宗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学生进行务实的思想教育,营造利于“青马”学员成长成才的优良环境。“四共计划”以系统的顶层设计、创新的结合方式、务实的建设目标,铺排出“由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全员育人大格局。
(二)“四共计划”夯实“青马工程”建设组织基础
基层党支部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功能性的基础组织。基础组织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健康程度。教师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基本构成细胞;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力源泉。发挥青年教师党员的教书育人、思想引领作用,将有力推动“青马工程”的建设进程。“四共计划”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与推进“青马工程”建设相结合,将教师党支部与学院“青马学会”建设相结合,将青年教师成长与“青马”学员培养相结合,明确了组织及个人担负的职责与使命,形成科学的指导体系和组织框架,为“青马工程”建设构建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三)“四共计划”夯实“青马工程”建设理论基础
长春师范大学《关于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四共计划”的意见》是新阶段学校开展“青马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文件创新地提出加强“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共计划”,丰富和创新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理论,激发了师生关心“青马”的热情,将进一步催生“青马”发展的创新理论,推动“青马”事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系统的“青马”指导理论。系统理论的产生非一日、一人之功,需要集合众多参与者的智慧与力量。反过来,重要指导理论对工程的建设发展又会产生必要的导向作用,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不走“差路”;提升格调品味,不走“下坡路”;明晰建设目标,不走“弯路”;增强顶层设计,不走“回头路”。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以长远的眼光注意到工程建设的基础部分——“青马”学员与学院“青马学会”——实施“四共计划”以避免基础不牢、走“回头路”重复建设的危险。
(四)“四共计划”夯实“青马工程”建设环境基础
“四共计划”的实质是以“青马”学员为核心工作对象,与青年教师、任课教师建立共长、共建计划;以学院“青马学会”建设为重点,与教师党支部、学校“青马工程”合力共建、共进计划。共长平台的搭建,贯彻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促进了人才培养,改善了学风,优化了师德品格,加强了队伍建设;共建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师生互动,纯洁了校园课堂,创新了基层党建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培养出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政治骨干;共进计划的实施,建立了学院“青马学会”与学校“青马工程”上下联动机制,共享成长经验和优质资源,实现了共同进步。在共同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享经验、共享成长、共享正能量,为推动“青马工程”建设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随着“四共计划”的深入推进,将会呈现人人关心“青马”的良好局面,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青马文化”环境就会悄然形成。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普遍存在,并且可以随着要素内容的变化而逐步优化。开展研究工作时,我们要善于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间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四共计划”的提出体现了系统理论的观点,它把工作对象指向目前工程建设的最基础要素——“青马”学员与学院“青马学会”,运用结合创新的方法,突出青年教师、任课教师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骨干地位,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利用基础牢固的基层党支部和建设趋于成熟的学校“青马工程”带动学院“青马学会”提升活力。“四共计划”充分整合组织人力优势,重点打实基础,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以期实现要素效力的整体提升,夯实“青马工程”的建设基础。
二、推进“四共计划”要调动积极性、强化主动性、增强联动性
推进“四共计划”要善于运用系统理论观点,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安排工作。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的互动效应、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联动作用,影响系统的功能发挥、整体效果和发展去向。我们要善于抓牢系统的构成要素,有重点、有特色地强化、优化工作;要善于将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有效率、有成果地推进创新工作;要善于结合内、外部环境,加强不同培养层次的纵向互动与具有共同建设目标培养计划的横向联动,切实深化成效。“青马工程”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子要素,“四共计划”是“青马工程”的子要素,学院党委(总支)、党支部、学院“青马学会”、教师、“青马”学员等参与者是“四共计划”的子要素。同时该计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建等工作有着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必然会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果。因此,我们要用系统理论指导“四共计划”实施。
(一)调动建设积极性
“四共计划”是基于“青马”学员、青年教师、任课教师三个群体以及学院“青马学会”、教师党支部、学校“青马工程”三个组织相互促进,共建、共长、共进、共享的合作计划。该计划是长春师范大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次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切实推动“四共计划”实施,有利于学校“青马工程”建设,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推动“四共计划”实施,要从调动构成要素的积极性开始。
“青马”学员的学习动机要进一步端正。动机不端,难有实效。树立正确的“青马”学习动机是接受培养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这是每一名“青马”学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认真思考的根本问题。因为“青马”学员不仅要在形式、内容上接受教育,更要在思想、行动上认同马克思主义。正确的“青马”学习动机首要的是在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青马”学员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受训效果。所以,端正和进一步纯化“青马”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选择加入“青马工程”,而不是自觉接受课堂教育,也是每位申请加入“青马队伍”的学生必须思考的动机问题。因为“青马工程”具有课堂教育不可媲美的教育优势,拥有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具备督促学员成长的优越条件;拥有浓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环境、多专业交叉的学科基础、多元思想交汇碰撞的深彻互动,具备给予学员收获成长营养的肥沃土壤。因此,追求科学信仰的理想与寻求快速成长的机会,才是“青马”学员最根本的学习动机。
青年教师对“四共计划”的认识程度要进一步增强。增强理论认同与责任认同,进而转化为推进计划的自觉行动。青年教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对他们自身成长有利,更可以进一步激发“青马”学员的归属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任课教师对共建纯洁课堂的理解要进一步加深。任课教师要成为建设纯洁课堂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使课堂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一是要在教学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二是要通过师生思想互动,在专业课堂上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开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三是要强化课堂纪律,健全课堂管理体系,通过建设无手机课堂、文明风尚课堂等活动,正化教风,强化学风;四是要建立师生相互监督机制,通过签订共建纯洁课堂承诺书等活动,防止宗教渗透,防止任何人利用课堂发布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
高度重视学院“青马学会”的基础地位。院系层面开展“青马”教育,有利于扩大培养覆盖面,进行普遍性培养[4]。扩大辐射范围,增大效应影响力,就一定要夯实学院“青马学会”的基础地位。将各学生组织的基层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所有志愿“青马”的同学都纳入“青马学会”培养,以面托点,以点带面,扩大学院“青马学会”培养范围。这样将使更多的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青马”学员回归班级、寝室、课堂乃至社会,自然地将“青马”精神的种子传播到校园、社会的每个角落。
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对学院“青马学会”的引领作用。教师党支部是高校最先进的基层组织之一,是引领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先进作用,强化对“青马学会”的引领地位,一定会保证“青马学会”的健康、科学、创新发展。
高度重视学校“青马工程”对学院“青马学会”的实践指导作用。学校“青马工程”处在发展的排头兵位置,改革措施先行先试,摸索出可靠的实践经验,用于指导基层“青马学会”建设。因此,要保持学校“青马工程”拓荒者地位,学院“青马学会”要自觉引进可靠做法、先进经验和最新理论完善自身建设。
不能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推动“四共计划”中的理论深化作用。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这支队伍的整体状况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青马工程”是互促互助的发展关系,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提升这支队伍对“青马”学员开展日常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指导能力,使他们在“青马”学员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活动,加强理论深造和实践创新,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以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开创“青马学员”培养的新高度。[5]
不能忽视学生辅导员在推动“四共计划”中的实践示范作用。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6]。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具有独特的职业优势;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辅导员具有突出的实践示范作用。首先,辅导员能够全面、深入、动态地认识拟培养对象的思想状况、精神气质以及品德修养,能够利用谈话等方式,准确把握拟培养对象的学习动机是否端正、信念是否模糊,在“青马”学员选拔培养中发挥“筛子”的作用,及时筛除动机不纯的学员。其次,辅导员具有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优势。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青马”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开展社会实践、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达成思想共识,形成情感共鸣,实现共同进步。尤其重要的是,辅导员具有重要的实践示范作用。身处一线的辅导员,其言行举止都会对“青马”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应成为推动“四共计划”及“青马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储备、崇高的师德及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每位学生[7]。
不能忽视高校团委在推进“四共计划”中的组织动员作用。共青团具有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组织优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思想引领、服务青年的两大职能[5]。校院团委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实践空间,动员校、院团委及班级团支部等积极进步力量,在落实“四共计划”、推进“青马工程”建设的进步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8]
(二)强化执行主动性
“青马”学员要主动带动身边同学进步,向身边思想懈怠、行动懒惰的同学主动提供援助,精神上给予鼓励,行动上给予带动,情感上给予温化,逐渐端正其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要主动与青年教师交流互动,在交流中互鉴,在活动中互助,在知识上互补;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加强纯洁课堂建设,实现教学良性互动,占领课堂思想教育阵地,弘扬主流价值观,严防宗教渗透传播,师生携手共建向上学风、共创严肃教风、共育纯洁作风。
学院“青马学会”要增强学习主动性,借鉴学校“青马工程”的育人模式,结合学院教师队伍及支部建设,构建学院特色与专业特征的育人体系。学校“青马工程”更要走进学院“青马学会”,加强监督指导,形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院“青马学会”健康有序发展。教师党支部要按照“四共计划”要求,将“青马学会”建设与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对“青马学会”建设方向的指导和对“青马”学员理想信念的指导。“青马”学员要自觉接受教育培养,强化学习意识,在“青马学会”建设中贡献智慧,实现个体成长成才。
学院党委(党总支)应承担推动“四共计划”执行的主要责任,主动适应形势,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更应积极搭建培养平台,做好服务工作,为“青马”学员成长、“青马学会”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的制度保障。
(三)增强效应联动性
“青马工程”以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任务。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已经对四期“青马”学员进行了优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方式推陈出新,受聘导师因材施教,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培养一批精英”的发展经验。为实现“带动一代学生”的长远理想,必须在扩大受益范围和增强实践效果两方面作出持续努力。因此,未来工作重点宜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突出学院“青马学会”的基础地位,不断扩展“青马文化”的影响,由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方向努力。学院“青马学会”要在加强培养能力与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虽然培养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培养力度不能减、培养深度不能浅、培养维度不能单、培养水平不能低、培养效果不能弱,宜加强不同培养层次的纵向互动和加强与其他培养计划的横向联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
学校“青马工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等工作有着共同的宗旨和目标——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应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因此增强各项工作的联动性必然会产生推动事业发展的倍增效应。截至目前,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已经进行了四期学员的培养。其中,已毕业的一期学员53%加入了党组织;已结业的二期学员已有50.41%加入党组织,83.47%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三期学员和四期学员仍在培养期。这些优秀的“青马”学员就是活跃在校园内外的闪耀“明星”,成为周围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实践证明,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在推进“四共计划”实施中,加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联动作用,在向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1]。
“青马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历史意义的人才培养实践工程。培养人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任何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使命感和确保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感,通过教育示范、理论引导、活动交流、自身建设等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长期性、常态化指导,不断强化工作创新,保证“青马工程”的活力、创造力和广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董洪亮,陈爱梅,耿毅乾.让信仰之光红霞满天——长春师范大学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侧记[N].人民日报,2015-11-19(18).
[2]赵士初.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马学员培养全过程.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7).
[3]张兴海.大学价值实现的重要行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哲理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
[4]王晓蕾,李颖.高校院系级层面开展“青马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2(7).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2015-11-30].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HnEtR2c1pxHicX1jShAi2TVoUZ8PBm9fJw8rPI0jnanI-9I5nwxyzujZhGZ33nvIT1ASlBWr-piy_G8dtMwcFa.
[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06-05-20)[2015-11-3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7]查晓丽,郭超.高校辅导员在“青马工程”中的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8).
[8]潘业旺.高校团委在推动“青马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途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赵士初(1985- ),男,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贺晓玲(1980- ),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