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熊出没》的低俗化问题探析

2016-03-28 06:41
传播与版权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画片暴力动画

魏 健

动画片《熊出没》的低俗化问题探析

魏 健

我国儿童动画片近些年来日益丰富,但从中所暴露出来的低俗化问题已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当前央视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在内容场景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低俗化问题更是愈演愈烈。在此从动画制作、受众等方面提出一些有效应对低俗化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动画制造商携手共同维护中国动画市场的有序运行。

国产动画片;《熊出没》;低俗化;动画制作

[作 者]魏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几年来,被商业利益熏陶下的国产动画片日益呈现出低俗化问题,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儿童深受其害。纵观国内外,儿童模仿动画片中的危险行为所引发悲剧愈演愈烈,在国外如日本动漫史上著名的“宫崎勤事件”事件,在国内有轰动全国的江苏连云港儿童绑架烤羊事件等。此类悲剧一发生,儿童往往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纵然央视不止一次严重批评并呼吁动画制造商设计健康和谐的动画片,避免在动画片中出现儿童容易模仿的攻击伤害虐待等行为,删除暴力镜头和不文明用语,但仅从删除暴力镜头和不文明用语根本无法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儿童动画低俗化所带来的问题。如当前热播动画片《熊出没》系列中低俗化问题十分显著,其用成人化的动物演绎出笨拙庸俗的行为而吸引儿童的关注,刻意的低俗化搞笑只会更加误导低龄儿童的无意识模仿。

一、《熊出没》中低俗化问题

(一)内容浅薄,违背科学

《熊出没》讲述的是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的一幕幕搞笑对决故事,其受众定位是低幼龄儿童。而7岁之前的低幼龄儿童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明确区分动画片中的是非好坏,所以极易接受动画片中所呈现的“拟态环境”,甚至模仿动画片中危险行为。而该片为低龄儿童所呈现的内容十分浅薄,似是符合当前阶段儿童所能接受的理解范围,但细细研究其中每一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俗套、缺少科学性等问题便暴露出来。据笔者统计,90%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光头强砍伐树木未果,反被二熊戏弄,故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常理的情节,如用电线烤鱼、用气筒做人工呼吸等场景,看似笑料百出但仔细分析来看,其呈现的实质却是不断为儿童灌输违背科学的场景。儿童动画片本是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商品,为儿童提供快乐的源泉,但若强行加入科学教育内容则会弱化动画的娱乐功能,变得僵硬死板,从而失去受众。[1]但若像《熊出没》般一味弱化科学教育意义,将故事内容变得十分浅显俗套,甚至在动画中不断穿插违背科学的画面,其结果则会让孩子误以为真,在现实生活中无意模仿动画片中危险行为,从而酿成悲剧。

(二)暴力场景颇多

动画片《熊出没》中暴力场景颇多,充斥在整个动画片中。据笔者统计,暴力画面在该动画片的每一集都有涉及且所占份额颇多,要占每一集的1/3以上,其中暴力画面主要体现为拳打脚踢、开枪射击、电锯砍人等危险动作画面。而以暴力画面推动情节发展的故事也占整部动画片的85%以上,因此,《熊出没》被网友评论为“被暴力撑起的动画片”似乎也不无道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该片每集只有短短13分钟,去掉开头和片尾曲真正播出的剧情只有10分钟左右,而在这短短10分钟的剧情中灌输给孩子的暴力画面却占有一半以上,其危害不言而喻。虽动画制作商为响应央视的号召在动画片左下角会标上“小朋友请勿模仿”的字样,但所标字样几乎在每一集都要出现三次以上,甚至在有些剧集中贯穿始终,可见暴力场景在动画片中出现得十分频繁。虽原本以“保护大自然”为核心主题的《熊出没》却因动画中时常呈现出各种打斗、滥用枪支射击等暴力画面而扭曲了原本所要呈现的主题思想,反而为孩子灌输了一种拳脚交易、武器至上等思想,违背了动画的原始初衷,侵蚀了孩子的幼小心灵。

(三)语言粗俗化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的商品,愉悦大众的同时也在教导着大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儿童动画片所选择的定位目标是低龄阶段儿童,所以动画片中也应该体现出符合这个阶段低龄儿童所应该有的语言思维,但现阶段的动画片却因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这个问题。的确,“媒体文化所制作的图像触发了观众要进入某种思维、行为以及角色的模式都是为维持和再现现状的利益服务的”。[2]为了增加剧情的有趣性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在《熊出没》动画片中就时常会出现一些粗俗化的语言,如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头禅:“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你们欺人太甚,我可是有枪的!”,以及一些短小粗暴的“闭嘴!”“做梦!”“少废话!”等,会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低龄儿童学习,而这些语言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不愿孩子学习的。

二、低俗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符合国情的儿童动画反低俗化标准

《漫友》杂志社社长金城早在2006年就提出“动漫分级势在必行”的观点。但由于国内情况复杂,一是相较于动画,国内电影尚未分级,动画分级更排不上日程,二是广电总局出于对国产动画片行业的保护等因素,动画分级制度迟迟没有颁布实施。[3]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在本国制定动画分级制度成效显著,但相较于各个国家国情、文化、价值观等存在显著的差异,他国的动漫分级制度未必适合于我国的国情。政府相关部门应本着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以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以维护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社会道德传承为目标,借鉴外国优秀动漫分级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儿童动画反低俗化评判标准。这不仅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监管的必备条件,也是为动画制造商提供有法可依的行为准则,使其遵守行业规范,不越雷池,与政府相关部门携手共同维护动画行业基本秩序。

(二)丰富国产动画片种类

日本动画片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将动画分为少男和少女两种类别供受众进行收视选择,而当今的日本动画分类更加细化,如热血类、格斗类、冒险类、科幻类、运动类等。将国产动画类型与日本动画类型比较来看,以优酷视频网站平台为例,在其动漫平台中选择地区“大陆”及类型“机战”出现的动画片仅20部,而地区改为“日本”则出现344部动画片;选择地区“大陆”及类型“格斗”出现的动画片仅13部,而地区改为“日本”则出现451部动画片。此类结果在不同类型的动画片库源中都会出现相同结果,即国产动画种类远远少于日本动画。国产动画应该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国产动画种类,根据传播学中的“受众即市场”原则,“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4],更加深入了解受众,对不同类型的受众需求进行细分化,创造出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动画片。

(三)转变创作理念及制作方式

1.创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国产动画片模仿元素显著,本土化元素却丢失殆尽,创新意识薄弱,一味堆积他国之物很难成气候,要知道“如果没有激活创意,即使拥有再丰富的文化内容,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5]所以要想在动画界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转变国产动画制作理念,把动画创新放在第一位,将中国本土优异文化融入其中才是转型成功的重中之重。已逝动画大师马克宣生前教诲:“艺术创作,不可一味取悦观众。”[6]《熊出没》中一味用暴力冲突等商业化元素来博取受众的眼光,其结果便是丧失自我元素,最终会被大众所唾弃。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灌输知识,在享受动画带来的愉悦感后还学到了知识,了解了中国的特色文化。中国本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期间值得歌颂的人物事迹数不胜数,不要再等到外国抢了我国特色元素作为动画背景制造出一部部《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动画巨作后再后悔莫及,现在就应着手创新,创造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片。

2.开发智慧动画。虽然“教育”与“动画”本无必须要联系一起的理由,动画的教育意义也并不是外界强行加入就可体现,而是受众通过自己观看后理解感悟出来的,但是中国缺少像《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中国多的却是像《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类纯粹娱乐的动画片。中国本缺少发人深思的动画片源,中国的孩子故而缺少机会去思考动画片中的教育意义。但1995年完成的212集动画片《海尔兄弟》就是中国动画史上科普类动画的巅峰之作。不同于在《熊出没》中由“暴力冲突”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内容,《海尔兄弟》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自然地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和趣味性,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温情的一面。因此,呼吁动画制作方开发智慧动画,创造更多可以让孩子思考的机会。

3.动画制作精良化。动画片中缺少不了暴力打斗的场面,人物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是吸引受众观看的重要元素。但是这并不代表直接一味地增加利用这些元素而获取商业利益,其中应该遵循一个“度”的原则,即将暴力元素控制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需要动画制作方秉承严谨刻画态度,艺术化地将动画中的某些暴力画面转化为唯美的图画。在这方面我国动画也不失成功的范例,如近期热播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虽包含孙悟空挥棒打斗的场面,但却在富有中国元素的曲线化造型及宏大喧嚣的配乐中成为一种线条和色彩的融合舞蹈,淡化了暴力打斗场面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审美体验。

(四)建立严格的内审制度

从动画制作的从业人员抓起,建立一套严格的内部审查制度,在国家相关部门审查之前动画制作方自身应先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从动画的每一个细节入手,严谨处理动画片所暴露出的问题,创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优质动画。预防为主,检查为辅,本文建议动画片内部审查制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动画中打斗流血等刺激画面要妥善处理,避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二是动画中语言要符合要求,避免出现过多低俗化成人语言;三是动画中的主题思想要符合积极向上的健康观念;四是动画中的情节人物等设定要尊重原创精神,避免肆意模仿外国动画;五是动画中主题音乐、动态设计等细节问题要妥善处理、认真刻画,避免与动画主题不符的情况。

(五)建立“防御机制”,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通过媒介如何获取信息,而是接触媒介信息后,如何正确地理解信息有效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具备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7]正如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所述,受众不会全盘接受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一切信息,而是进行有选择地接受而对过于极端和低劣的宣传方式和内容会产生反感和抵触,这便是受众自身所具有的媒介素养在起作用。作为国产动画享受者的儿童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建立一套“防御机制”,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一方面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积极有效地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筛选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动画,做好陪同监护工作,及时为孩子指明方向,辨别是非,培养孩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可从学校教育着手,借鉴加拿大安大略省长期以来开设对学生进行传媒教育课程的做法,将媒介教育作为一些课程的重要组成部或单独开设一门媒介素养的课程而带入课堂之中。[8]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习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鉴别动画中异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吸收,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防御机制”。

三、结语

当今以《熊出没》为代表的儿童动画片低俗化问题突出,政府相关部门施行“禁”与“停”的方式来限制动画,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国外动画“禁播令”的逐年增多并没有成功阻挡动画低俗化的趋势,而对国内动画施行“停播”政策也并没有使低俗化问题有所减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动画低俗化问题需要政府和动画制造商的有效配合,一步一个脚印,共同维护中国动画市场的有序运行。当然,作为动画的享受者在看到电视机前“请勿模仿”等提示字样,自己也需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动画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懂得自尊自爱,脱离低级趣味,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1]姚悦月.“堵”还是“疏”:动画片低俗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0(5):91.

[2]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3.

[3]赵晓林.“喜羊羊”们该如何纯净荧屏[N].济南日报,2013-10-21(C0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8.

[5]宫承波,闫玉刚.文化创意创业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6]李文.动画大师马克宣生前教诲:艺术创作 不可一味取悦观众[EB/OL].(2015-04-18).http://www.cssn.cn/zx/201504/t20150418_1591643.shtml.

[7]Aufderheide.N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cy[R].Conference Report Aspen Institute,1993.

[8]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34.

猜你喜欢
动画片暴力动画
反性别暴力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暴力”女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