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赛
新媒体环境的社会创新治理
李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各种媒介给民众带来了海量信息、视觉盛宴,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电子政务作为新型的办公方式逐渐流行起来,政府转变角色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依靠的是民众和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政策法规完善的速度严重滞后于新媒体发展的速度,新媒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运用存在很多漏洞,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因此,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正确发挥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李赛,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新媒体的概念
目前对于新媒体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网络媒体;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媒体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视频音乐播放器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确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如新媒体博客、电子杂志等。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无误的概括,但其却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简单意义上理解的话,新媒体就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1.全渠道传播。信息传播再也不局限于报纸杂志,客户端的种类越来越多样与先进,电脑、手机等通信工具带你随时了解全球各地发生的各种事情。
2.信息发布快速与全面。只要有信号,各种热点事情可以随时被大众熟知,有些事情政府还未通过各种官方机构传达,民众就已经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了信息转发,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用精炼的词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方便下一个信息接收者对事件进行了解。
3.传播过程中全民参与。传播信息再也不是特定机构和单位的事情了,民众自己成为记者,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对周边的新闻进行挖掘与报道,开放性增强是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广大民众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权力部门发布的信息,而是广泛地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
4.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短信、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各种社会热点事件、政府行为、突发事件、娱乐新闻都能在短时间内被大众熟知,海量信息瞬间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信息传播形式也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文字和声音,而是加上切合实际的图片和唯美的视频,带给人们听觉视觉上的立体享受。
5.传播行为互动加强,受众选择性增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可以通过留言、对话、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各种思想可以借助新媒体摩擦出火花。受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接受各种信息,自由阅读,扩大信息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概念。
社会治理的观念注重要实现“社会本位”和“权利本位”,强调社会要和政府一起建设国家,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利要得到保障;社会治理的观念注重自治与服务,虽然政府还是管理社会事务的核心权力机构,但是要合理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做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的观念注重平等与合作,政府与民间社会要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才算得上圆满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观念注重参与和协商,鼓励公民要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参与社会事务,努力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总的来说,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一)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
首先,新媒体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新媒体是从事各种新闻的收集、加工与传递的,作为社会的一员参与社会事务,受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协助政府处理社会事务、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媒体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它的具体作用有:新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既帮助政府做宣传工作,又动员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新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信息,并对虚假信息第一时间进行辟谣。新媒体给了公众畅所欲言的机会,发表不同的意见、态度,宣泄情绪释放压力,从而激发大家对社会事务的热情,引导公众通过合法的渠道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群众采取暴力手段去维权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既维护了政府形象,又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其次,新媒体是社会治理的客体。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因为行为不当或者虚假新闻没有得到合理处理时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一些媒体机构为了盈利,会故意制造话题,引导舆论,对一些事实进行片面化的报道甚至是歪曲,这极其影响政府形象,造成信任危机,加深民众与政府间的误会。作为社会治理的客体,新媒体有必要被政府与民众监督,帮助其改善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新媒体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合理运用新媒体,有助于加强政府能力,塑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公布大量信息,随时让公众了解政府官员的办事进度与效率,使办公逐渐透明化,电子政务渗透大众的生活中,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二)新媒体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
社会治理可以借助更多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仅仅依靠报纸、杂志向大众传递国家新闻、方针政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社会治理借助新媒体不仅改善了治理方式,而且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更多的群众及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来认识世界。社会治理的相关体制和流程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电子政务的良好运行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对相关事务的态度与看法,揭露事实的真相,民众可以通过多渠道与政府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社会冲突,而且能够督促政府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与办事能力,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着政务公开的推行,政府办事的透明化提高,利用新媒体就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再也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会中的治理主体趋向于互动合作状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阶层的人、各种利益的诉求者能够平等地坐在一起进行沟通和互动,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严格的组织结构、严格的上下等级无形中被打破,这样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加强,信息的传递也更为便利与顺畅,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提高,决策者的决定也更能有效实施。新媒体环境为社会治理凝聚了各方的人才出谋划策,利益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合作公治成为一种新型的决策方式,社会稳定得到维护。
(三)新媒体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群众性事件的扩大。不同于传统媒体对政府的辅助、宣传作用,发布的信息大多数是积极正面的,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给民众提供了畅所欲言、发泄不满、表达利益诉求的机会,但这种现象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民众进行鼓吹,散布谣言,激起民愤,进而组织非法群众运动,成为暴力事件的导火线。如果群众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将会带来惨痛的后果。
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可能发生扭曲异化。虽然新媒体的兴起提高了社会组织的办事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暴力现象的出现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暴力者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在网上随意散布谣言,对特定的人和事进行肆意地歪曲、诋毁,造成对当事人的名誉损害。针对一些事件,网络暴力者利用新媒体让群众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将虚拟空间的矛盾引向现实社会中,从而引起社会冲突。
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可能妨碍社会事务的合法解决。特定的事情并非摆道理就能解决,相关的行政和司法部门必须介入,按照法定程序对事件进行判决。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量的新闻在第一时间被民众熟知,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一时之间民众通过各种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加上网络推手有意引导,把一系列已策划好的信息传递给民众,民众就由原来言语上的干涉逐渐过渡到行为干涉案件的审理,介入法律审判机关,对行政司法机关施压,妨碍社会治理的进程。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社会治理的相关负责人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快、全,因此,要求负责人要有灵活筛选信息引导舆论的能力,及时传递正能量,对谣言、恶意信息及时处理,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稳定民心,深谙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
(四)力求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
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是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前提。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是历史所趋,政府治理要积极适应新的历史潮流,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相关言论进行规范与治理。正是因为法律法规的出台滞后于新媒体的发展,才会出现各种道德失范行为,社会秩序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社会治理的负责人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来散布谣言、制造社会恐慌。
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虚拟组织的管理。虽然信息量大是网络的特点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哗众取宠,娱乐新闻不断,花边新闻层出不穷,记者报道新闻越来越和新闻的本质产生偏差,为的是博眼球点击量,对政府的报道也片面化,只是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报道虚假新闻,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肆意报道,激起民愤,对公务人员的正直行为却视而不见,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夸张宣传,却忽视了报道政府工作的全貌。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因此,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对虚拟组织进行管理与监督。
领导干部是“领头羊”,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是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领导是新知识、新技能的最早接受者,他们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体水平。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当地把自己的权力交给新媒体,学习新的社交媒介,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要学会审时度势,引导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及时收集舆情,分析舆情,引导舆情,控制突发状况,事后做出舆情评估,并创建合理的舆情处理机制。
法律法规的完善力度要紧随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对互联网的管理一直是政府管理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总是在不良事件产生以后才敲响警钟。为了互联网的健康运行,民众生活在良好的新媒体环境下,相关部门必须制定法律法规对新媒体进行约束,对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尤其对那些不负责任鼓吹虚假新闻的行为,散布谣言重伤他人、国家的行为,应该依法追究责任,引导民众重新认识言论自由的含义。对于报道虚假新闻的当事人,也应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积极倡导媒体实名制,这样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引导民众通过正确的交往方式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
[1]包心鉴.政府治理创新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周红云.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3]张昕.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赵春丽.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管理思维的新转变[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5]李培林.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N].人民日报,2011-02-22.
[6]王健.新媒体时代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创新之关系考察[J].理论探讨,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