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郁冲
【摘要】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试验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浓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M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O水平可以评价CHD患者PCI后的危险性,有助于分级评价,提高临床预警水平,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后危险事件的救治,提高预防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起敏C反应蛋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脉血管痉挛引起,患者表现为心肌缺氧缺血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率较高,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我国,CHD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现代医学中,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介入术及药物治疗是治疗CHD的主要手段,其中经皮介入术已经成治疗CHD的首选方法[3]。本研究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CHD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 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4]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休息时发生,通常持续20 min以上,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肌红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等心肌酶学异常升高,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有大汗等典型症状;若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数月内无明显改善,则为稳定型心绞痛。
1.3纳入标准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5],经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入院前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PCI史、无恶性肿瘤、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合并结缔组织和风湿疾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过敏或不能耐受;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2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或有组织创伤。
1.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同时,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右侧股动脉或饶动脉将导管插入,送至升主动脉,探寻两侧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试验组患者行PCI,操作步骤为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指南,采用Judkin法对患者行多方位、多角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充分显示冠脉各段,术者目测直径狭窄270%,可判定为病变血管。经患者右侧股动脉或饶动脉,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支架释放后常规造影,观察血管通畅情况。
1.6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日上午7:00抽肘静脉血作为术前标本,并于造影术或介入术后第2日上午7:00抽取肘静脉血作为术后标本。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血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中性粒细胞浓度。
1.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肌酐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血清MPO、hs-CRP、IL-6及中性粒细胞浓度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清M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s-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MPO、hs-CRP、IL-6及中性粒细胞浓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MPO、hs-CRP、IL-6及中性粒细胞浓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MPO hs-CRP IL-6 (ng/mL)(mg/L)(pg/mL)中性粒细胞(×109/L)对照组43 8.3±0.76.8±1.01.29±0.180.89±0.02试验组467 2.2±3.2*9.1±1.25.11±1.01*1.12±0.06
PCI主要用于恢复病变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主要用于开通梗死或狭窄动脉,使缺血性心肌得以濡养。近年来,随着CHD发病率的升高,PCI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临床实践表明,行PCI可顺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和供氧,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PCI中由于机械性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导管、导丝血管内行走,血管内皮易出现损伤,导致内皮断裂。但其可使黏附分子过度表达,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MPO,吸引白细胞黏附聚集,在对CHD的治疗中,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MPO被认为是系统性炎症标志物之一,是含铁血红素的蛋白酶,亦是中性粒细胞激活的标志物。MPO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其水平可以作为评价CHD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但约95% MPO存在于血液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中,所以MPO水平改变,就会导致PMN活化状态和功能的改变。MPO在CHD患者胸痛发生2 h内便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是心肌坏死的信号之一。在生理条件下,MPO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研究报道,MPO在CHD的远期预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MPO升高是在PCI后1 h内即明显升高,术后约5.2 h即达峰值,然后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M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MPO水平可以评价CHD患者PCI后的风险,有助于分级评价,提高临床预警水平,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危险事件的救治,提高预防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3):178-181.
[2] De Bruyne B,Pijls NH,Kalesan B,et al.Fractional flow reserveguided PCI versus medical therapy in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12,367(11):991-1001.
[3] Bhatt DL,Stone GW,Mahaffey KW,et al.Effect of platelet inhibition with cangrelor during PCI on ischemic events[J].N Engl J Med,2013, 368(14):1303-1313.
[4] 马庆华,张钲,刘兴荣,等.髓过氧化物酶早期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心脏杂志,2012,35(65):49-50.
[5] 高修仁.我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新医学,2008,38(11):704-707.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