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斛山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涂家文
豫南超级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
光山县斛山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涂家文
(一)缺少适宜的超级稻主导品种
部分超级稻品种对栽培措施要求严格,或对病虫害的抗性和耐高温、耐低温能力较弱,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适合本地种植的超级稻品种较少。目前,信阳市主推的超级稻扬两优6号已推广10年以上,且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大面积生产存在一定风险,天优华占在早播条件下后期高温常造成稻米品质下降。
(二)超级稻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低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信阳市超级稻生产关键技术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在育秧环节上,早稻烂秧烂苗、秧田播种量大、旱育秧苗床培肥环节等问题较突出。在移栽密度上,种植密度过稀,分蘖期延长,成穗率偏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在施肥环节上,常规“一炮轰”法或重施促蘖氮肥,不施穗肥或穗肥施用量不足,导致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穗型偏小。在病虫防治环节上,存在防治时期滞后、重治轻防、用药量过多、用水量不足等问题。在水分管理上,存在灌水量过多和断水时间过早等问题,没有发挥超级稻品种的强根优势。
(三)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水稻栽培技术问题凸现,必须发展以机械种植为主导的现代稻作技术。目前,在水稻生产上,播、栽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依旧很低。另外,超级稻再生头季机收技术尚不成熟,碾压率、损失率过高也影响超级稻再生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一)加快超级稻新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形成技术规程加以推广
超级稻种子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物质基础,超级稻品种只有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才能发挥高产潜力,实现高产。
(二)超级稻生产关键技术
超级稻具有生长旺、分蘖力强、秆硬耐肥、抗倒、抗病能力强以及米质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一般每公顷产量9t左右,高产可在11.25~12t,比一般杂交稻每公顷增产1.5t以上。
1.精量播种,适时移栽。精量播种是提高大穗型组合和品种穗粒数的条件,争取低位分蘖生长是成穗的关键。根据超级稻品种生育特性安排适期插种期和移栽期,秧龄在25~30d。采取精量播种,培育带蘖壮秧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适龄栽插,提倡小苗移栽,有利于早发棵分蘖。
2.合理密植,定量控苗。超级稻一般植株较高,生产量大。种植密度过高,易造成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密度过低,则栽插基本苗不足,后期有效穗达不到要求。超级稻栽培每公顷栽插密度应控制在18万~23万穴,每穴插2苗。这样有利于控制株高,提高成穗率,减少病害发生。
3.合理施肥,科学用水。超级稻营养生长期较长,施肥量考虑植株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施肥量按目标量确定,配方施肥,掌握“攻头、稳中、保尾”的原则,采取分期施用的办法。超级稻品种目标产量为:每公顷9.75t的田块,一般施45%(15-15-15)复合肥600kg,碳铵375kg。栽后5~6d,每公顷施分蘖肥尿素112.5kg。
4.病虫害防治。目前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大多对病虫害的抗性不足。由于水稻生长期间高温、高湿、病虫多、繁殖快、危害重,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种子消毒,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重点是做好“三虫”(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三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防治,抓住病虫害防治适期,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
(三)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1.提高认识,把发展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到应有的位置。发展超级稻生产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将发展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为本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和建设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
2.转变观念,多方加大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一是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加大农田改造和机耕道建设力度。二是要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农机技术的培训力度。
3.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环境。一是要落实好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扶持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创新机制,建立发展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模式。一方面,要突破过去单纯由农机推广机构直接购机示范推广的传统模式,围绕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点,让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土地流转,积极推进超级稻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
5.因地制宜,全面提高超级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装备水平。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关键是要落实资金保障、示范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强基地示范建设,加大超级稻生产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