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龙区农林局 刘昆丽
洛阳洛龙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洛阳市洛龙区农林局 刘昆丽
河南省农业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 主办
随着洛阳市洛龙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农业观光园数量发展迅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观光园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并已成为洛龙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总结洛龙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全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及方向指导,2015年初,由洛龙区政协和农林局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对洛龙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课题组采取全面统计、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并专程赴保定、北京等地学习考察标杆经验。
洛龙区地处洛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全区辖5镇7个办事处,总人口3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43万人,耕地面积0.79万hm2,区域内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洛阳市6个城区中生态旅游农业条件最好的城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蔬果采摘、休闲游玩、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李楼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区;以生态旅游、休闲采摘、养生度假、核桃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的近郊城市森林生态区;以传承河洛文化结合现代农业为主的隋唐遗址保护区农业观光园。建成国豫花博园、双赢红提生态园、阳光农业生态园、兰卉农业园、鑫通农业观光园、太阳雨农业生态观光园、春华秋实农博园等各类高效特色休闲生态农业园区15个,总投资10.9亿元。带动农户21 750多户,年增加农民收入5 000万元。其中功能较全、发展较好、具备接待能力的有8家。
洛龙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有:
(一)自然资源依托型
如春华秋实农博园,依托龙门西山森林公园的美丽风光打造农业旅游采摘观光区,种植大樱桃、桃树、柿子、石榴、葡萄、梨等各类树种35万余株,营造出“三月桃花映山红、五月樱桃满枝头、八月石榴赛月圆、十月金柿比蜜甜、葡萄架下享清闲、旅游采摘百果园”的人间仙境,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游客徜徉在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的“花果山”中,体验采摘乐趣,尽享田园风光。
(二)优势产业依托型
如双赢红提采摘园以红提葡萄的生产、加工、储存为基础,同时与新品种的研发、培育、推广相结合,依托规模庞大的葡萄生产优势和雄厚的技术优势,整体开发以葡萄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国豫花博园重点打造以蝴蝶兰高新品种研发、培育、销售、观光为一体的蝴蝶兰产业园;兰卉农业园以创建中原最大绿萝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兰远”牌绿萝产业;龙恺农业园是一家以反季富硒草莓、精品小西瓜为主导产品,打造以农家乐为主题,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这些观光园的建设都是以绿色、自然、生态为主线,能为游客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和农家乐餐饮等服务。
(三)旅游资源依托型
此类主要依托洛阳已有的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资源发展起来。如与著名景点白马寺毗邻的神州牡丹园,是一家融牡丹现代科技研发、商品牡丹生产销售和牡丹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园在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牡丹观赏和人文文化为主线,发展以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旅游,使农业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乡村资源依托型
即以当地的乡村景观为轴心,挖掘其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如龙门镇的太阳雨农业园,以当地众多的古树名木、民居窑洞为特色,把乡村文化、游憩观光、特色食宿、娱乐健身融为一体。依托自然景观建设卧龙谷和园区配套水系建设,建成集生态养老、度假式酒店等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成为城市居民生态养老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和节假日农村生活体验的场所。
(五)种植基地依托型
如华清心岛依托丰李镇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起了华清心岛农业观光园,是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生态苑,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体会农家风情、放松工作压力的好去处。
(一)观光园已经成为洛龙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
从2011年起,洛龙区委、区政府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要求,结合洛龙区农业发展情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种植。经过近4年的努力,全区实现结构调整面积0.44万hm2,建成国豫、双赢、阳光、帝鑫、神州牡丹、太阳雨、春华秋实等各类生态农业观光园区15个,总投资10.9亿元,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形成了集设施农业、花卉苗木、园区建设、特色种植、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结构新模式。
(二)观光园已经成为洛龙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洛龙区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农业观光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李楼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区、近郊城市森林生态区、隋唐遗址保护区农业观光园三大片区布局,建设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达1.3亿元。随着生态园与旅游关系的日益密切、各种花木、果木的快速生长,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从而成为洛龙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观光园已经成为洛龙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洛龙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与农民合作经营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种形式。农民通过直接获得地租、地租入股、被企业返聘得到工资报酬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性收入,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目前,洛龙区休闲农业发展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7 000个。其中国豫公司在基地管护、设备维护、技术指导方面,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5 000元;双赢公司通过规模化发展,每年可吸收农民就业500余人,人均年增收6 500元,同时企业每年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 000余人次,间接提高农民增收潜力;丰李万亩核桃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期,待盛果时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5 000万元。另外,园区周边农户通过餐饮、特色商品等多种经营也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一)坚持政府引导,形成推进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洛龙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观光园发展,先后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等领导小组,洛龙区财政、国土、水利、旅游、工商、农林等各部门积极联动,服务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为洛龙区农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与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帮扶、信贷支持”的方式,改善园区人居环境,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 000多万元,新建豫西特色安置房300余套。另外,区委、区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措并举,调动农民和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观光农业园建设的积极性,全区形成了支持农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以农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为农业企业发展搞好服务: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加快洛龙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洛龙区花卉苗木林果基地建设奖补政策》《洛龙区扶持重点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奖励办法》,针对全区农业园区建设,累计投入区级专项奖补资金5 143万元。二是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各类推广、展销会事,不断提升洛龙区农产品生产和休闲企业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贸易、推动农业交流与合作。2014年以来,组织参加“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洛阳市休闲农业推介会”等省内外各类推广、展销活动15次,累计参与企业68家次。三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为拓宽观光农业园发展思路,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区政府多次邀请国内观光农业园专家对全区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先后培训600多人次,为提升观光农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经营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坚持产业支撑,引导生态观光园做强主导产业
紧紧围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引导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努力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一是走农业结构调整之路,发展特色种养。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在南部岭区重点调整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生态苗木基地,发展核桃0.087万hm2,发展苗木花卉基地1.3余万hm2。二是走产业链条延伸之路,发展特色加工。国豫、双赢、兰卉等企业,以科技为引领,发展高效工厂化种植。三是走农业功能拓展之路,发展休闲旅游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引导企业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形成赏花、采摘体验、休闲垂钓、婚纱摄影等特色项目,发展生态性餐饮住宿等新型服务业,较好地满足了洛阳居民和游客近郊休闲游和生态游的需求。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洛龙区的观光农业是前几年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有“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倾向,加之不少农业企业是“工转农”形成的,发展观光农业的经验不足,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展观光园的热情高,但在发展中宏观指导和微观引导缺位,因而缺乏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统一规划。建设中结合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够,在发展过程中有项目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的倾向,规模大的企业数量不多。
(二)农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洛龙区农业园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洛龙区的观光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前期投入较大,但由于资金缺乏,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制约。资金缺乏的主要有原因:一是经济危机和地方财政困难;二是观光园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生产、管理和科研设施无法进行银行抵押贷款;三是不少园区规模较小、财力有限,很难依靠自身实力滚动发展;四是由于渠道不畅通,上级政府部门给予的大量支农和惠农资金难以与洛龙区观光园项目直接实现“对接”。
(三)特色意识和营销理念相对淡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
洛龙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发展初期的幼稚性,使洛龙区休闲农业的定位缺乏特色,经营者没有以特色开路,开拓市场,有“照葫芦画瓢”倾向,品牌意识、营销理念淡薄,经营内容相对单调。如有的生态园鲜果采摘期只有一个多月,淡季无人,旺季人少;有果无人摘,摘了卖不掉,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企业有优良的果品和蔬菜,但游人只能采摘,不能就餐,更不能住宿。有的生态园服务人员缺少培训,服务水平有限,很难吸引外地游客和高端市场人群。
(四)抗灾能力不强
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防灾抗灾能力建设,遇到极端天气,无法及时开展自救,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由于洛阳市农业保险尚未开办针对果树和花卉等观光农业项目的险种,导致2016年洛阳市5月6日突遇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对洛龙区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双赢、春华秋实等以水果采摘为主的休闲园区,几乎是毁灭性灾害,企业无法从保险中获得补偿,损失惨重。
(一)提高认识,重点发展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兴生态旅游业,它把现代科学和农业情趣寓于休闲旅游之中.实现观赏品尝的趣味性、动手实践的有益性、科普宣传的知识性、生产产品的商品性。对于洛阳来说,观光农业不但促进了城郊农业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花、果、蔬等产品,让他们领略到现代新颖的农业艺术,得到新奇别致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缓解城市休闲设施不足的压力,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调节和优化洛阳城市环境的新途径,而且在洛阳文化旅游品牌的基础上,能形成洛阳城郊生态旅游的又一张名片,构筑洛阳“文化—生态”旅游双轮驱动格局。洛龙区发展观光农业条件充分,有优越的水、土地资源和交通条件,又有可靠的居民和游客客源市场,发展城郊观光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洛龙区作为洛阳观光农业的“首善之区”加以重视,重点发展。
(二)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一是围绕“富民强区、首善之区”的发展战略,结合洛阳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洛龙区“13233”战略布局及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将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工作纳入洛龙区发展整体规划。二是聘请省、市相关专家,因地制宜,结合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景观、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现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编制洛龙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布局及总体思路和实施重点,特别是对特色产业区域布局,示范园区的单体设计、品牌培育、市场营销,龙头企业的建设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方案,按规划组织实施。三是加强观光园发展的交通和环境设施建设。如洛龙区的不少观光园集中在李楼,目前已有较大规模和一定人气,从关林镇到李楼最远的生态园仅14km,但由于此段道路设计滞后,致使生态园的可进入性较差。从长远发展看,建议扩建和修建关林至李楼的生态观光大道,同时在主要生态园之间修建宽幅(四车道)的链接通道,以方便居民和游客进入。同时,充分利用李楼镇已有的建筑和设施,将其规划为洛阳的特色旅游镇(社区),满足居民和游客“游在龙关白(龙门、关林和白马寺),吃在生态园,宿在李楼镇”的需要。
(三)深化改革,政策助推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有效促进资产转化为资本,加快劳动力、土地、房屋等要素自由流动。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和更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掀起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发展的热潮。三是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防控能力,让农业观光企业在灾害面前处变不惊,吃上“定心丸”。四是政府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促进银企合作,切实协调解决农企融资难的问题。五是引导企业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合作模式,分项目对外招商,借力共赢。
(四)传承文化,善于借鉴
围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发展,创新农业旅游载体,深入挖掘富有洛龙特色的民间文化,弘扬具有洛龙特点的历史文化,拓展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创意农业理念,既要发掘自然旅游资源,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富有文化底蕴。以文化为魂、农业园区建设为形,打造现代农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园。同时,要善于借鉴生态农业发达地区甚至发达国家的经验。由于洛阳市生态农业处于初步发展期,总体水平不高,要注意向生态农业先进的地区和国家学习借鉴。
(五)注重营销,加强协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和典型的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的营销策划,在交通要道沿线设立农业标志牌和大型广告。设计一批富有主题特色的生态文化节庆活动,与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有机融合或巧妙衔接。要充分利用洛阳得天独厚的世界文化和旅游名城地位提升生态农业。建议在适当的时间举行(中国)洛阳生态农业高峰论坛。要加强生态园平台建设,如可组成洛龙区生态园协会或生态观光农会,使生态园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利用洛龙区高校和农业科研优势,组成稳定的咨询团队,为生态园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培训,开展生态旅游农业人才培训,在加强当地农民培训,促进其就地在生态园就业的同时,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管理经营型实用人才,为推动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制定生态园服务和管理标准,促进生态园建设和服务的规范化进程;加强生态农业与旅游、文化等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使生态农业尽快融入洛阳文化与洛阳旅游的大格局中,形成洛阳文化与洛阳生态交相辉映的旅游文化格局,从而极大地提升洛阳的总体品位。加强生态农业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使生态园成为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乐生教育和创意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