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农业局 王爱敏
南乐县玉米产业化现状与持续发展对策
南乐县农业局 王爱敏
玉米是南乐县第二大粮食作物。2011—2015年玉米年均种植面积2.6万hm2,产量20.1万t,占全县年均粮食总产的35.5%。玉米产业化经营途径主要是加工转化和畜牧养殖。
目前,南乐县有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13家,主要是食用酒精、制酒、加工玉米淀粉、调味品等精深加工企业,还有饲料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玉米30.5万t,加上青贮玉米过腹转化等,全县玉米加工缺口还有10.4万t需外调,已经初步形成了玉米产业化经营格局。
南乐县虽然有一批玉米加工企业,但加工转化水平仍相对滞后,与兄弟县、省相差还很大,然而又有巨大潜力。我们要学习借鉴兄弟县、省从发展玉米生产转向发展玉米经济的做法,大力推进玉米产业化经营,迅速提高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大力开发赖氨酸、乳酸、玉米油、味精、酒精、饲用金霉素和医用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适应企业加工和饲养转化需求,发展高淀粉、高赖氨酸、高油玉米等加工专用品种和饲用玉米生产,最大限度地将区域内的玉米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开辟一条发展玉米产业的有效途径,使南乐县尽快从玉米生产大县变为玉米经济强县。
(一)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龙头作用
龙头企业由于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所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就自然担负起了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和组织农户经营的重任,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例如,南乐县可以依托食用酒精企业,利用玉米生产酒精,其副产品用来制造优质饲料,所以应该在全县大力发展适合这些企业加工的玉米品种。龙头企业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和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组织服务的综合功能。另外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上,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县、乡、村、户“四个轮子”一齐转,集体、个体、私营、股份一齐上,坚持“大”即规模大、“高”即附加值高、“外”即外向型、“新”即新产品、“名”即创名牌的发展路子。
(二)各种企业共同发展是带动玉米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诚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对玉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共识,但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是企业的一部分,龙头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是一部分,乡镇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的作用,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部分小企业是龙头企业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如食用酒精生产企业生产的酒精由部分酒厂勾兑成酒共同开发市场,肯定会增强它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它的副产品制造饲料也得寻求广大养殖户的共同支持。因此,必须给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三)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是玉米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按照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建设特色玉米生产基地,可以在食用酒精生产企业附近的几个乡镇如:近德固、元村、梁村等科学地布局和规划,发展高淀粉型玉米;在韩张、千口、付坎等乡镇建设高蛋白玉米生产基地,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发展;依托油脂品生产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在寺庄、西邵等乡镇建设高油玉米生产基地;从而形成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生产基地的建设还应打破区域界限,真正按经济区域进行布局和发展,走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建立并强化龙头企业,是推进玉米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四)加大玉米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一要深化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鼓励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积极投身玉米产业化经营第一线;二要坚持专家和群众结合,建立科技服务体系,做到县有农业服务中心、乡有农业服务(区域)站所、村有科技示范户。
(五)建立消费品市场供需信息中心及网络体系
1.建立农业信息中心和管理机构,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权威部门,形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2.实行信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用。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标准化体系;同时,要建立信息的预警系统,信息反馈和监测系统,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换新的信息。
(六)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
培育和建立中介组织是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面对市场,各主体经营的行为是理性的,因为他们总是以趋利避害为原则进行市场决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减少生产量;然而他们又是盲目的,因为他们受所处地位的局限,无法了解他人是如何决策,怎样决策,更不能了解和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走势。这需要有联结市场与市场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中介组织,确保市场导向的统一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