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朱小蔓在《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建设情感文明:当代学校教育的必然担当》一文中指出,情感文明意味着个体的情感结构层次在不断调整中走向一种和谐状态,并表现出情感在生物性以及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品质都不断得到生长和提升的过程。
作者认为,建设情感文明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当代学校教育应呵护并继续发展个体基础性情绪情感联结,关注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生命感受、生命碰撞、生命交集的机会、空间和事件。第二,注重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情感培育。一方面,不断地在共同生活中营造甚至是创造一种支持反复再现、回味、经历正面的情感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认知教育、价值澄清、榜样示范、阅读感悟、艺术陶冶等更为丰富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帮助调试个体的负性情绪情感问题。第三,以情感教育为依托进行整体性的脑培育。人类个体的大脑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整体性的协调的发育,人的生命状态就呈现出多大程度上的丰富和饱满状态。这种丰富和饱满状态既意味着“有情绪和感受的理智”,也意味着“有理智和认知的情绪”。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感受的理智性的培育,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感受力和感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