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栽培及病虫害技术

2016-03-25 00:57蔡临夏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叶黄杨特征特性养护管理

蔡临夏

摘要:介绍了大叶黄杨的特征特性,阐述了其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大叶黄杨;特征特性;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大叶黄杨概况

黄杨别名:冬青卫矛、正木,又称瓜子黄杨、千年矮。学名:BuxusmicrophyllaSieb.etZucc,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葫果卵圆形。

该属尚有雀舌黄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珍珠黄杨,常绿、灌木,叶形,有光泽。以上2种树姿优美,均为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黄杨产我国中部各省区,海拔1300m以下山地有野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有栽培。喜光,亦较耐阴,适生于肥沃、疏松、湿润之地,酸性土、中性土或微碱性土均能适应。萌生性强,耐修剪。

2 养护管理

2.1 浇水

黄杨喜湿润,盆景需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也不可积水。夏季高温期,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

2.2 施肥

在生长期5~8月,施2-3次腐熟稀薄的饼肥水即可,冬季施1次基肥,用沤熟厩肥或干饼肥屑均可。

2.3 修剪

生长期随时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黄杨萌发较快,一般在发新梢后,将先端1-2节剪去,可防止徒长。黄杨结果后,要及时摘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树势生长。

2.4 翻盆

一般2-3年进行1次,时间以春季萌发前为好。结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过长过密根系,换去1/2旧土,加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

3 病虫害防治

3.1 大叶黄杨白粉病

3.1.1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大叶黄杨叶片,发生严重时,也可感染新梢。病菌在深秋和冬季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翌年4月初在气温18℃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85%,即大叶黄杨新梢展叶期,老叶上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靠风传播至新叶并在上面萌发,产生芽管,最后侵入组织。初感染的新叶先褪绿产生黄斑,然后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小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相互愈合,变成不规则的大斑。由于此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因此新叶受侵染后,常出现萎蔫失水症状,叶片变薄、皱缩,病梢扭曲、萎缩。

3.1.2 防治方法:(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陛。(2)于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5%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若病情严重,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

3.2 大叶黄杨褐斑病

3.2.1 为害症状:以菌丝体和病子座在病斑部越冬,每年5月下旬,气温上升到25℃左右时,老病斑病子座产生分生孢子开始初侵染,一般先侵染下部老叶,老叶受到侵染后,叶片上初生褐绿色小斑,逐渐变黄而转化为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连接成片,中部呈灰白色,边缘有浅褐色稍隆起的环纹,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一旦条件适合,继续进行再侵染,6月上旬~7月中旬是其病害扩展盛期,10月以后进入休眠期。3.2.2防治方法:(1)选取健壮无病苗木栽植。(2)于6月上旬~7月,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每10-15天喷1次,连喷3次。(3)冬季将落叶清除集中烧毁。

3.3 蚜虫

3.3.1 为害症状。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背部吸汁为害,被害叶上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一般一年发生10代左右。

3.3.2 防治方法。(1)保护瓢虫、大草蛉等天敌。(2)药剂防治:可选用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2000-3000倍液吡虫啉粉剂喷施。

3.4 日本龟蜡介

3.4.1 为害症状。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6月中旬~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3.4.2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合理修剪,增加通风透光,改变蚧类害虫的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3)药剂防治。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50-100倍液抹杀或摘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若虫害盛发期,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溴氰菊脂2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3.5 大叶黄杨尺蛾

3.5.1 为害症状。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表枯枝落叶层越冬。越冬代成虫4月初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1-2天产卵,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6-7天。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5月中旬危害,第2代幼虫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上旬,第3代是8月上旬-10月上旬。个别幼虫在9月上旬就入土越冬。一年中以4月下旬~5月中旬、8月下旬危害最重。该幼虫孵化后3-4小时便群集在寄主叶背面剥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叶片。虫口密度大时,1棵树上可达30-50头之多,缺食时,叶柄及新梢皮层也被啃食,严重影响了树势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3.5.2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2)在幼虫危害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冬季耕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猜你喜欢
大叶黄杨特征特性养护管理
观赏大叶黄杨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持续低温胁迫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道路绿带路缘石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作用
叶面尘土量对大叶黄杨叶片图像的影响
超声波辅助提取大叶黄杨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