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飞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形态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家庭类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离婚率的逐年增加促使很多小学生不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和生活。媒体对社会中各种形态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六成以上的小学生有社会交往焦虑症。国家教育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很多学校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展开了家校合作。本文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健康的形成不仅在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而且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引导息息相关。学校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中国家长的思想意识里,孩子成长的任何事情都与学校相联系,甚至推脱自己作为家长的教育职责。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和学校都不能推脱责任,需要双方合作,才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人的心理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环境非常重要。人的世界观在形成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形成过程主要依靠大脑神经元对外在世界的感触认识。所以,从孩子出生到念小学之前,其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都是在进入学校之前所形成的。由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在3岁以后,就形成了自己看世界的小看法。孩子长到7岁进入小学时,其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常常不是很顺利,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时间较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中的家长合作,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关注。家校合作可以使家长了解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思潮,提高小学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从而减轻学生来自于家长的压力。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1.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意识
我国传统的家长教育观念是将教育目的完全依托于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口头教育来实现的。对于孩子在家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教育的想法和教育理念。孩子的教育成果的展示往往只是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在思想上的教育以及品格的教育上缺乏应有的行为指导,导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个较为长期的艰难的建设工程。家庭是孩子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场所,也是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深刻体会的重要教育环境。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从交流和沟通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偏激的意识进行积极引导。学校要与家庭加强合作,在教育过程中校方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家长要及时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达到家校合一。
2.学校与家长要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动向
第一,学校要建立家长学习日。邀请家长参观学校,并对授课教师、食堂以及操场进行实际体验。学校要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家长能够了解和明白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促进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学校要邀请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讲解新式的教学理念,并解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第二,学校的教师要定期开展家访。学校要派相应的教师到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情况,也需要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内容的评价。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观念以及学生的监护人,这些内容对于学校进行个体心理教育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和家长合作的纽带,教师需要展现亲和的态度与家长进行教育信息的沟通。对于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解决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从而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家校合作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增强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家校合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来自家庭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娟,陈忠贤,印婷婷,陈静.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理解、教育期待与教育参与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5,3(1):5-18.
[2]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5):142-143.
[3]高云珍.家校合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5(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