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作为教育者,我们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上,班级管理上,与家长的沟通上,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贯的做法是追根求源,找出问题所在,花了大把精力,收效甚微,而近几年渐渐热起“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就像一道亮光,给我们照亮了另一条解决之道。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的工作小组成员共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方法被越来越多重视,特别是针对一般性适应问题,比如学习问题、短期心理焦虑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能比较有效和快捷地给予处理。我在使用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一、家长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很多时候,我们去看待一个孩子习惯的好坏,成绩的好坏,品行的优劣,往往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殊不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大。尤其是一年级的爸爸妈妈,孩子刚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进入有学业负担的小学生活,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家长也就变得焦虑茫然,纷纷向老师支招。
案例:
一年级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拼音测试,我们班的孙嘉杰零基础,不上进,一分钟只能读8个拼音,这可愁怀了孙妈妈,一到晚上就发微信来,问我怎么办好。我说:“这说明你想改变这种现象,这很好。你用了哪些办法?”她向我罗列了一些,比如,用拼音卡片、奖励看电视、积齐五角星换奖品,和孩子下棋等办法。“那么哪些有用呢?我继续追问。她说在游戏中学拼音,孩子的兴趣大一些。孩子是有进步的,就是进步太小了。这么一听,我觉得就有戏了。孙妈妈已经意识到孩子的进步,就是缺乏坚持下去的耐心,我鼓励她用那些有效的方法,孙妈妈又变得信心满满的了。在这样不断的联系中,孙妈妈坚持每天给孩子补习,孩子的拼音也在一天天的进步,最后顺利地通过了拼音测试。
这就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强调的“来访者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老师更多的时候不是指导家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只是引导家长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做对的事情上,不去过多地讨论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不用去埋怨家长,因而比较容易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能充分调动一切有益的资源,从而推动事情获得好的改变。
二、你不是例外
每个孩子无法选择降临在哪个家庭,而不和谐的家庭却往往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与成长,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格格不入,当我们也这样区别去对待,孩子会变得更加敏感,我们只有把他的问题一般化,他才会融入到群体中来。
案例二:
新入学的陈嘉怡,面试时,老师和颜悦色地让她来说说看过什么书,她就是不说,不管你怎么循循善诱,她就是不开金口,后来干脆说,早上我喝的水太多了,肚子进水了,脑子也进水了。这样的孩子,不仅学习方面有问题,思维方式也和他人不一样。后来我了解到,孩子从出生就没看到过爸爸,从小就是外婆养大的,妈妈喜欢打麻将,很少管她。这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我不禁心生怜悯,对她多了些宽容。对她在课堂上的无理取闹,哗众取宠,也是一忍再忍,没想到她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真是让人心疼之余也头疼不已。
那天放学后不久,有小朋友来告诉:陈嘉怡在哇哇大哭。我连忙去看个究竟,只听得她痛哭流涕,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喊着:我不是特殊学生,我不是特殊学生。原来,大队部的一个小干部看到她在爬栏杆,想把她的名字记下来,扣班级分,另一个小干部一看她的胸卡,发现她是我备案过的特殊学生,连忙说:这个不要扣分了,她是特殊学生。哪知,一听到自己是特殊学生,她就不依不饶,哭得梨花带雨。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她其实不想被“特殊照顾”。
是呀。正是因为外婆觉得她特殊,没有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宠溺;正是因为我觉得她特殊,就特别优待,这样对孩子,真的就是对的吗?想到焦点技术的一般化原则,我决定不去纠结问题的原因,把她当时正常的孩子,还她正常的生活。
她还是像以前那样语出惊人:玲老师,上课不能玩手机! “我没玩手机,我在发校讯通,布置作业。”当时她凑上来验证了一番,再次强调,上课玩手机就是不对的。“玲老师,你的唾沫溅到我脸上了!”她一脸的嫌弃。我连忙道歉。“玲老师,你饭要吃光的呢!”我连声答应。这些稀奇古怪的话,我全当做是再正常不过的孩子的话,一一作出反应。作业太慢,像督促其他同学一样按时上交,回答精彩,像其他同学一样,大力夸奖。慢慢地,同学们也觉得她和自己一样,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也和她交上了朋友。她每天也变得快快乐乐的了。
我们有时过大地严重化问题,反而难以解决问题,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里,有一个一般化原则,当我们把个体一般化,把问题一般化,那么解决问题也没有难度了。
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焦点解决模式,将关注点集中于积极因素,着力于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注重教育引导的可操作性,在问题学生教育方面确是好处多多。我要更深入地学习焦点技术,更好地使用焦点技术,解决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