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艳
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1、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雾色朦胧的早上,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时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是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2、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我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写下来。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作当天的“新闻”播出一次。当听到自己的“新闻”时,个个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为收集到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同学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就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2、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
3、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做到真正有发现,有所收获。
如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老舍先生看到林海万古长青的美景,想到了兴国安邦,才萌生了对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想,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翅膀。
三、坚持写日记,让观察所得文字化
只观察不记录,许多新鲜的印象 、有趣的人物、事件、生动的场面就会象天上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如果把每天感动的事情写下来,写文章时就会有丰厚的素材基础。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写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然事件不是惊天动地,语言不必华丽动人,但是这一件件小事却成了学生作文的素材。如:夏斌哲同学观察到班上很多同学本子没有用完便扔了,铅笔短了就不用等不良现象,就展开想象写了《垃圾箱的对话》,文中以学习文具的口气抱怨现代独生子女奢侈浪费、不懂节约的行为。
总之,我们要从观察入手,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并及时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一句话,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他们的不善观察的眼睛变成爱观察的眼睛,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