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直接决定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对在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共建 专业群 特色课程
【基金项目】1.本文属湖南省2015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高职卓越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HB2015006)阶段性研究成果。2.本文属湖南省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课程碎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XJK015CZY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4-02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湖南省启动了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卓越校建设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南车大学”等平台,通过对接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三大轨道交通运输产业,科学设置专业群“基础课程共享,专业核心分立,拓展课程互选” 的“能力”与“素养”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课程,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共赢。
一、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特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核心技术不断升级,对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随着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完全拥有高铁制造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传统制造-高端创造”的转变。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仍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且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型产业体系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专业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具备机电综合等复合型、复杂型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对接轨道交通“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需要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通过国家精品专业、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建设,专业群已建成《电工基础》、《牵引电器的检查与维护》等7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1门专业特色课程。为了适应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大功率重载机车、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趋势。以轨道交通发展的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是不断提高轨道交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3.培养高质量的轨道交通国际化高技能人才,需要建设系统化、课程关联性强的课程资源
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是轨道交通产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营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职业院校要适应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的更高需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领域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研究转换能力或专业技能,能够很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与工作岗位需求,独当一面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各种技术应用服务。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建立标准更统一、信息更完备、关联性更强的课程资源,是高速高效培养出具有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
二、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
1.对接国际轨道交通服务能力的专业课程框架设计
联合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前三强企业——中国南车集团,对接高铁技术国际标准,以轨道交通行业核心技能和前沿技术为主线,适应国际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要求,开发包括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核心课、企业课堂三类型的7门课程。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将国际化语言、国际化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根据岗位工作特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项目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通,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同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结合。
2.“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机制,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面向电力机车、高速动车、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类专业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以“辅教辅学”为定位,以机车车辆国际和国内最新技术、最新车型与运用量大的主体机型为资源开发技术标准,引入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最新国际标准、最新技术与最新工艺要求,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岗位对接,整合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充分吸纳企业优质资源,校企合作,系统规划设计,以碎片化资源为基础,全面改革、规范标准,共同开发《国际服务英语》、《交流机车网络控制与调试》、《机车车辆整车调试》等特色课程,打造适应高速动车、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的操纵、维护、维修、试验、售后服务等岗位的课程平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发、运用、维护的运行机制。
3.形成基于MOOC专业课程资源
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以CHR系列动车组、大功率交传机车、国内外典型城轨车辆等国际和国内最新技术、最新车型与运用量大的主体机型为资源开发技术标准,对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将大化小,开展碎片化资源开发与设计,形成从碎片化资源-微课-模块-课程-专业的整体设计,系统搭建专业课程结构。以碎片化资源建设为基础,形成泛在化的可被重构的碎片化教学素材,形成基于MOOC的专业特色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课件、授课计划、教案、任务书(工作单)、试题(卷)、教材、示范演示、教学案例、工艺文件、技术标准等教学资源,结合MOOC“碎片化、富媒体、流程管理”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教育平台,并开展在线辅导、作业答疑、在线测试、成绩评定、学分认定等网络化教学方式,探索全程在线和“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的课程学习方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少华.浅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规范[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2]余雪丽.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职业时空,2009
[3]《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盖虹.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6]李岳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J]. 教学管理,2010
作者简介:
罗伟(1979- ),男,副教授,湖南株洲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