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情况分析

2016-03-24 08:55刘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刘华

【摘要】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标准。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8-01

一、总论

根据我院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会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职业素养,具备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康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必需知识和必备的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1.文化素质模块2.岗位基础模块3.岗位能力模块4.能力拓展模块,其中在岗位能力模块中包含了《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针灸推拿学》等,其中《运动治疗技术》为核心课程之一,笔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用10学时以“病例导入,任务驱动”为蓝本进行教学改革。

二、《运动治疗技术》教学改革具体做法

1.分组

2013级高职康复专业有75位学生,平均分为5组,每组15人。

2.教师给出5个病例

分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截瘫、颈椎病。

3.分组循环学习

将这5个病例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病因病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等)按病例分别放置在5个工作站,每个小组分别进入5个工作站循环学习、查阅现有资料或上网查阅。

4.选题、分工

五个小组各抽取一个病例康复治疗方法(以运动治疗方法为主,包括康复评定)作为汇报讲授任务。要求以PPT的形式汇报,且在汇报讲解过程中必须有操作示范,还应有操作人员和模拟病人,在讲授结束后有5分钟观众提问时间。小组成员对观众提问必须予以解答,讲授加回答时间共25分钟。在小组中,各自推举主讲人,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5.评价

各小组分别给其他4个组评价(评分),并注明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分别给予每个小组评价(评分)。最后将学生评价(评分)与教师评价(评分)综合即得到该小组的综合成绩。

6.反思

经过五个小组的汇报讲解后,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分析。师生共同对本次教学改革的情况作出了分析,有利同时有弊。有利的方面体现在:1)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2)学生的学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3)学生学会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升;5)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6)有助于学生克服在公共场合发言胆怯的心理;7)通过课件制作,提高了学生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涉及到运动治疗技术的操作方面时,由于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示教,学生在手法操作上不够规范;2)在团队工作中,有极少数学生自觉性较差,过度依赖组内其他同学,让自己处于观望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感较差。

三、总结

《运动治疗技术》这门课程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岗位能力模块,手法操作是该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到的全面的提升,但在具体的操作规范中稍有欠缺。故在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不必拘泥于将教学改革贯穿于整门课程,而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要求。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