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6-03-24 08:55魏纪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作文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应提倡学生自主作文,淡化文体、减少束缚;增强积累、丰富素材;拓宽渠道、提高兴趣。

【关键词】课程 改革 作文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1-01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纵观小学生的作文,多是千篇一律,总突破不了常规写法中的框框套套,缺乏真情实感。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不是难事,其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教。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应提倡学生自主作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辅导:

一、作文表达上:淡化文体、减少束缚

《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淡化文体、减少束缚。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淡化文体的要求,让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受体裁的限制,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就用什么形式表达。

例如在 “深圳童话节”创作大赛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只要能写出真实的做法及感受就可以。结果有的写成了“小白兔学艺”的记叙文,叙述了小白免在学习乐器过程中成长故事;有的以议论文的形式阐述了“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要互相尊重,互相团结的道理;有的通过“神奇的茶壶”的小诗歌,让人们在诵读中悟出诚实守信的道理等等。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意愿,也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经过实践发现:学生的作文不仅在叙述的方式上各有千秋,而且在表达的内容上也各有各的精彩之处。但最为重要的是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情实感,有创新。文体的谈化,束缚的减少,极大地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创造的平台。

二、作文内容上:增强积累、丰富素材

学生写作的内容就是写自己所见所感所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自由作文。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生活作文”。通过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丰富素材。

我所任教的班,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学会观察、感悟,每天都要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养成了多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作文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的。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成绩,就必须增强积累,丰富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毅力来坚持积累写作素材的,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的写作积累呢?

首先就得放眼自然,学会观察,积累材料。“作文第一必须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学生“无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学生“无米下炊”的好办法。其次就是课内阅读,多读多背,以“精”取胜。再次,就是课外阅读,丰富素材。

三、作文的训练途径上:拓宽渠道、提高兴趣

在作文的训练途径上,教师应拓宽渠道、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自主作文。在作文训练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训练与趣味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比如:在一次组织班级同学拍摄班歌MV的活动中,我布置了这样的写话作业:让学生观察拍摄MV的摄影师,看看我们哪位同学真正的掌握了老师教的关于人物的写作方法,看看谁观察的仔细、人物刻画的形象生动。鼓励孩子用上新颖的比喻和写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兴趣极高,而教师则适时在活动中及时评议。这样的作文训练途径极佳,学生写作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去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是获益匪浅的。让学生自主作文,降低要求、减少束缚是关键,拓宽渠道、提高兴趣是根本,增强积累、丰富素材是基础。激励向前、点石成金是手段。只有提供条件、减少束缚、拓展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参考文献:

[1]吕雅慧.刍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21).

[2]陈缦琳.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5(22).

[3]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 [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4]邢春梅.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法[J].学周刊,2016(04).

作者简介:

魏纪青(196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

猜你喜欢
自主作文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