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

2016-03-24 19:03:25冯振兴谢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职业

冯振兴,谢云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黎璟萍

(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70)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

冯振兴,谢云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黎璟萍

(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科技人才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070)

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现状、特点和主要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包括分类分层+理论授课、参观考察+讨论交流、经验分享+示范带动、跟踪回访+集体问诊)的特点,探讨了其适用性,以期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的专业化水平提供帮助。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一方面,把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加强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专业教育,把志在从农的农村青年、在家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农业推广工作者培训成职业的农民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布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发展。目前,围绕农民创业培训的研究不少,大多集中于他国借鉴[1]、跟踪服务[2,3]、课程设置[4]、师资选择[5]、经费管理[6]等方面,但就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教育需求基础上分析培训模式的研究却很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老龄化”加剧,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且新型职业农民的受教育年限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加之缺乏专业技术、资金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因而很难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因此,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对帮助农民掌握相关农业生产技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现状

1.1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效果较差

大多数农民期望通过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短期培训,就能投身到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课堂教学、传统讲座式培训方法,培训环节一般包括注重学时、书面考试、颁发证书、评比检查等。这种培训方式虽然让农民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忽略了实际应用的客观需要,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1.2 职业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虽然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主要由相关职业院校承担,但由于职业院校主抓的是学历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涉及较少,且涉农学科实用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短缺,很难做到将实用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因而职业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1.3 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中投入的经费较少

虽然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阳光培训经费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且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相关涉农部门或社会涉农团体通过各种不同渠道筹集款项,但鉴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的公益性质,地方政府宁可把较多的资金投入花在招商引资上,也不愿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方面花费很多, 最终导致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中投入的经费较少。

2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特点

2.1 由政府与职业院校合作兴办

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弱质性需要政府介入,农业产业所拥有的战略地位要求政府重视;高校优秀的师资条件以及有利的办学环境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为目标,其着力点必须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其手段是职业培训,据此培养其科技文化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便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2.2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与技能类为主

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培育职业农民,这样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按照经营类别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3大类,按照经营层次分为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2大类,每个类别包含若干专业方向。面向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重点开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的教育;面向农机手、植保员等技能服务人才,重点开展职业技能训练。

2.3 培训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以实验动手操作、现场指导为辅,以研讨会和远程教育形式作为补充。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训教学,课程设施符合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授课方式多样化,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较强。除了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实验动手操作、农机现场指导、研讨会、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也逐渐趋于成熟,因而深受农民的喜爱。

2.4 授课教师以技术专家为主

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于职业院校和部分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知识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提高了农民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就目前的培训状况而言,由相关农业生产企业中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参与农民培训的比较少。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时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实践技能,为此应邀请更多相关农业生产企业中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参与培训活动,这对于农民弥补农业生产中的短板具有重要作用。

3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内容

3.1 国家农业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中去。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内容中,应该包括国家农业政策,这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掌握相关农业政策法规是非常必要的。

3.2 农业实用技术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支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让其掌握更多先进农业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对于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3.4 市场营销策略

好产品需要吆喝才能找到好的销路。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时,应该让农民掌握更多市场营销手段,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农产品市场竞争,最终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4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4.1 分层分类+课堂授课

分层分类+课堂授课是根据农民的经营类别和经营层次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根据农民的生产需求,设计与主导产业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融合的培训内容,深受农民喜爱。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迅速满足农民的需求,有利于打造区域产业特色和培植特色基地,促进区域农业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7]。

分层分类+课堂授课培训模式依赖产业的发展,尤其适用产业优势突出的地区。需注意的是,首先根据生产类别分为种植班和养殖班,种植班可分为粮食种植和果蔬种植,养殖可分为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这样使生产技能的培训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根据创业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班,如领军人才班、合作社理事长班、家庭农场主班、专业大户班等。对种植、养殖等技能服务人才多讲技术要点,尽可能介绍实例;对领军人才、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大户等,多讲授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业经验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授课对象是农民,其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介绍力求简单、通俗易懂。另外,培训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员互动,打开他们的思路,尽可能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

4.2 参观考察+讨论交流

参观考察+讨论交流主要是依托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的一种模式。通过参观考察,农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趋势;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激发农民的创业新思路,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思考。同时,这种模式的培训方式示范作用明显,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进而能够推动农民创业致富。在采用参观考察+讨论交流培训模式时,对培训基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创业类型和创业层次,还要综合考虑技术要素、成本要素、实施的难易程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参观培训基地时,切忌走马观花。技术讲解地点最好设置在参观考察基地,讲授语言通俗,要点简洁,便于总结和回顾。对于部分技术类的课程,可以在参观基地的同时进行现场进行示范指导。此外,参观的时候一定要留出时间供学员讨论,农技专家答疑,从而加强学习的效果。

4.3 经验分享+示范带动

经验分享+示范带动是通过发掘农民身边创业能手分享其成功的创业故事,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民,最终达到培训农民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请农民身边或者与农民经营类别相同且取得成功的示范户从切身经历上分享如何把握创业成功的经验,以此激发农民创业的热情,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并培养创业的基本技能。这种以培训促创业的培训模式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多数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都有创业的想法,只要加以培训引导,加以呵护和扶持,他们就会奋力拼搏,成就事业。但是这种模式只能作为知识、技术培训的辅助手段,所选择的典型案例最好是本区域的农民学员,这样不仅接地气,而且更具有借鉴意义。分享典型案例后,培训教师要注意总结,升华其分享的内容。通过这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享,农民不但学到了技术,而且改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不断去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使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4.4 跟踪回访+集体问诊

跟踪回访+集体问诊是以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为主导,以专家跟踪服务为手段,对创业过程进行指导的一种模式。各经济组织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亲临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或是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答疑解惑。这种模式保证了培训的延续性。鉴于农民创业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跟踪服务必须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就需要将师资队伍进行团队整合,全方位地跟踪指导服务。另外,这种培训模式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采用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牵头,深入了解跟踪服务对象的产业优势、实际困难,遴选适合需要的专家团队;其次,根据实际情况,以讨论会、汇报、市场诊断的方式集中答疑,弄清农民生产和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发展规划;再次,通过培训可以帮农民树立信心,让农民利用自己所学,辐射带动周围群众,在促进增收致富上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培训过程中可以听取农民对创业培训教学设置、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理论授课内容。

5 结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要求,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重要前提。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种模式并存,多样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联动使用,全面推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业与增收的实践模式,从而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

[1]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4):199~204.

[2]纪飞飞,武忠远.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困境及其突破[J].商业经济,2014,(18):24~25.

[3]吴易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平江县和醴陵市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7):57~61.

[4]高杰,王蔷.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109~113.

[5]单武雄.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4):590~594.

[6]傅雪梅,庄天慧.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效果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6,(1):171~176,181.

[7]姚志,谢云.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9):202~204.

2016-07-05

湖北省农业厅课题科技攻关项目(2015LK001);湖北省荆州市科协资助研究课题(HBKX2015YJKT25)。

冯振兴(1991-),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问题。通信作者:谢云,xieyunyouxiang@yangtzeu.edu.cn。

G725

A

1673-1409(2016)33-0081-04

[引著格式]冯振兴,谢云,黎璟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3):81~84.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