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2016-03-24 05:11赵忠伟楚洪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

赵忠伟, 楚洪波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

赵忠伟, 楚洪波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摘要: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就业是国家和社会最为重视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残疾人问题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求职人员多而岗位少的现状,使残疾人就业难上加难,也因此给残疾人生活及心理带来更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残疾人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并根据现行的一些政策提出解决此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残疾人就业;问题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人大常委会于1930年2月审议并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以加强对残疾人的具体保障。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了“残疾人”的定义,即生理、人体结构等各方面功能不全的人,而且特别指出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属于残疾的一种。定义后的残疾人主要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的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多种类型。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设施、条件和服务。

1残疾人现状

1.1农村残疾人现状

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调查得知,在中国约有八千二百多万残疾人,其中农村残疾人比例约占3/4,不难看出在中国农村残疾人是残疾人的主要群体,亦是残疾人中最弱势的群体。郑一平[1]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2007年我国中部省份的残疾人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初步结论:残疾人生活状况相当艰难,主要表现在住房条件、生活质量、康复保健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尤其以受教育水平低下最为突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员比例超过90%,其中超过1/4为文盲,甚至很多残疾人都没听说过“特殊教育”或“残疾人教育”。在其调查的1000人中接受过系统职业培训的只有19人,由此可见,缺少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又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残疾人就业结构角度看,农村残疾人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行业居多,还有些从事如拾荒、乞讨、修鞋等低收入的职业,可见“贫困”与“残疾”的相互交织使农村残疾人大多处于悲惨的境地,再加之事故、疾病及农村“传宗接代”“后继有人”等思想的作用造成农村残疾人数量年年不断新增。

1.2城镇残疾人现状

我国城镇约有2000多万残疾人,约占中国总残疾人口比例的1/4。与农村残疾人境遇相差不多,他们的命运同样悲惨。笔者通过一个实例来向大家讲明:平亚丽是我国第一位残疾人奥运会冠军,她在1984年6月美国举办的残奥会上实现了中国残奥会奖牌的“零的突破”,甚至比许海峰获得奥运会金牌还要早,这样一位为中国体育界做出如此突出贡献并势必会被载入史册的体育人物获得冠军后的生活怎样呢?相信大家会说那一定不错,房子、车子、票子必然样样不缺。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年其冠军奖金只有区区300元,只有奥运冠军的1/20。在其工作的工厂倒闭后,平亚丽也同其他下岗职工一样为生计发愁,比如孩子学费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等,连当年的世界冠军都生活得如此艰难,可见城镇的普通残疾人生活就更加困苦了。他们往往都做着最艰苦利薄的工作,如街头卖唱、擦皮鞋等等诸如此类。由此也希望政府更加重视残疾人问题,为其多做事、做实事[2]。

2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尴尬

(1)当代社会存在着残疾人生活环境及自身问题,残疾人的家庭是不幸的。以前残疾人被认为是“残废人”,被认为是无劳动能力者或劳动能力极其低下者。他们的家庭往往也会被这种观念影响,从而不指望他们有什么发展,进而残疾人家庭开始将残疾人置于一种放弃或者是一种保护照顾状态。残疾人在长期的“被照顾”的情况下,生存意志力、奋斗力渐渐地消磨殆尽。因为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不足及家庭对残疾人创收不报太多希望,加上照顾成本巨大,许多家庭无法重视残疾人的培养教育。残疾人一般只有小学文化或初中文化,有一些甚至没有上过学,能走入大学的残疾人更是屈指可数。而有些则受周围环境限制,如学校不接收残疾学生,能接收残疾学生的学校少之又少,即使接收了,同学们间的私语及言谈,也都会给残疾学生造成影响甚至促使他们退学。虽然当今社会逐渐对残疾人教育予以了重视,但是此类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残疾人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极度自卑、易怒,对家庭有着极度的依赖心理,害怕步入社会,没有自信,不愿意工作,从心理上把自己认定为“残废人”。在外界交往中与正常人相比存在诸多不便,这造成残疾人对自己更加不自信甚至厌恶自己及社会。社会中有人对残疾人有偏见,社会中有些机构也会对残疾人有歧视,很容易给残疾人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压抑与自卑,面对一些事情,他们会在没做的情况下就断定自己做不好,自身价值可以被忽略不计。还有一部分残疾人则是认为自己是残疾人,理应得到社会及国家的关注与照顾,指望得到政府的扶持,不愿意去走自食其力的路,于是在生活中更加消极,坐等依赖的心理很严重。

(2)残疾人就业机制不完善,表现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就业市场建设滞后。因为残疾人行动不便,所以网络求职是残疾人的主要求职之道,但是经过对60多家招聘网站的调查,网络上招聘网站对于残疾人招聘板块很少,只有一两个网站的几家机构。

社会上绝大多数的招聘会都是为正常人设立的,就现状而言,残疾人若是想要通过社会上公开的就业招聘会而找到合适的岗位比登天还难,就业无门是残疾人的现实状况。即便偶尔有几个给予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岗位往往是一些极为简单且收入极低的工作,甚至很多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工资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而即使是那些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企业与单位,其工资额度往往也只有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这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积极性低,也无疑使残疾人就业问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难以解决。

(3)从残疾人就业形势来看,现今的就业竞争压力很大。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农民工就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及就业形成巨大的竞争。毫无疑问,残疾人的劳动能力较正常人来说相对较差,残疾人就业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较正常人低,且社会上又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与鄙弃,加之前些年国有企业大量裁员也能增加了我国求职者的人员基数,这无疑又给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又一大考验。

3残疾人的保障问题

关于残疾人福利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国家以保障残疾人的物质生活为基础,给残疾人提供工作、医疗、教育和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的设施、条件和服务[3]。具体地说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增多就业等方面的渠道,扩展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并不断给予残疾人以平等的待遇,以加大其就业的范围,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在工作权利及自我权利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②加大力度开展并加强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因其教育为就业的根本保障,所以只有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工作能力与文化素质,才能使残疾人真正自食其力;③提高残疾人的法制意识,可以开展普法教育课或是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使残疾人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法律的保障;④加强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与残疾人有关的工作、生活、教育及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使残疾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⑤为残疾人打开方便之门,众所周知现今残疾人在社会事业与生活方面极为不便,所以政府及社会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方便的设施与管理,如多在人行横道上铺设盲人行道,多在公共卫生间中设立残疾人专用卫厕,多在公交车上安置残疾人座椅等等[4]。综上,社会的福利与保障是残疾人福利与保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国家现代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社会成员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应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及相应的服务以满足残疾人物质与精神的基本需求与保障。如上可以看出残疾人的福利建设项目是社会福利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国家与社会对于残疾人的保障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责任呢?笔者认为:①国家和社会通过帮扶救助等福利措施,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并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②在发现有明显的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时,国家及社会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予以救助,不仅要帮其度过生活难关,更要帮其自食其力[5];③在面对有完全无劳动能力且无人抚养照顾的残疾人时,国家及社会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救助与抚养;④加强省市县区(乡)等各级地方政府的福利院等福利机构的建设,并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安置并收养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不断努力改善其生活质量,让其有家一般的温暖。

在残疾人的特殊照顾方面我们也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公共服务的相关机构应当起到标兵作用,积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力争为残疾人优先提供服务;第二,公共交通机构如公共汽车公司、电车公司、地铁公司、铁路系统等等应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和相应的宣传媒介,如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座椅,并倡导乘客为其让座等等;第三,文化教育机构应为残疾人大开方便之门,如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大量盲人读物与语音读物,使其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四,农村各级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残疾人本身的具体情况,为残疾人做出符合实际的减免政策,并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帮助,使残疾人确实得到实惠,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及负担。[6]

古代哲人梁启超曾说过:“法者,国之重器也。”由此可见法律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残疾人保障法》也是我国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的不断完善,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与保护残疾人的利益,并不断通过法律形式来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照顾,使其不被社会歧视与淘汰,并反过来为社会做贡献[7]。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国家和社会更要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并努力为残疾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即国家和社会不仅仅要做一个监督执行者,还要做一个创造者。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理解:

(1)国家和社会在实行城市建设时多为残疾人考虑,多采用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给予实实在在的方便,并在社会扶助上多多考虑残疾人,尽量使其生活无忧。

(2)国家和社会可作为引导者来引导普通民众与残疾人交流,使其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并可借助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的英勇事迹,弘扬残疾人的自强不息精神,使其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而得以发扬,让其成为一种社会的新风尚。[8]

北京人大常委会就残疾人问题于2004年审议并通过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并自2004年5月16日起施行。针对就业均等问题,该《条例》指出:立法平等,即制定各项法律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到残疾人,避免因法律制定不周而影响残疾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同时避免因法律问题而使残疾人受到歧视;就业机会平等,残疾人并不是废人、植物人,在残疾人中具有劳动能力者占绝大多数,在工作方面对待残疾人应该一视同仁,不搞歧视,使其有同等的待遇,同时在竞争上岗时也不应因其为残疾人而歧视或抱有偏见;享有环境平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应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残疾人也是我国的合法公民,应与我们一样享有物质和精神的生活资源;教育和培训机会平等,残疾人有权与其他公民一样接受教育和培训,应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保障他们平等地接受教育和培训;履行义务平等,并享有同等的权利,国家社会为残疾人创造条件,使其能够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9]。2014年对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显示,全国已经有18个省制定了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贫困生活补贴政策,有588万各类残疾人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有8533名残疾人走进了普通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10]。在城镇,国家增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20万城镇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农村,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广大农民脱贫,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有8万个残疾人家庭成功脱贫。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残疾人问题格外重视,力求让残疾人跟上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为此,国务院于2015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着重于残疾人的保障与就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四点措施:①低保,指出重度残疾人要有相应的护理补助费,儿童残疾人要有康复补助费,极度贫苦的残疾人要有生活额外补助;②增收,即各级国家管理部门要献计献策来为残疾人增加收入,并监督和督促国家制定的各项关于残疾人的就业脱贫政策得以实施,以便能使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特别强调在农村措施落实困难,无业残疾人较多,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以取得切实效果;③公共服务,这是残疾人与社会接触、融合及参与的重要平台,加强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基本的公共服务意义重大;④社会与市场,主要体现在社会慈善及残疾人服务方面,做好慈善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对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压力,而促使全社会接受认可残疾人服务又可以对残疾人问题提供很好的助力。综上,如能解决好以上问题相信我国残疾人很快就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共同迈进小康社会。

4结语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包括社会的慈善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等等,让我们共同努力,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切实深入地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情况的残疾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为每一位残疾人都量身定做其相应的帮扶方案,使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使其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一平.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中部地区某省千户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6):46-53.

[2]于海阔.关注残疾人问题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206-207.

[3]董磊.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取得新进展[N].经济日报.2008-09-15 (05).

[4]光采.无障碍环境建设:无形收益远大于有形成本[N].中国经济导报. 2015-08-08 (01).

[5]刘小兵.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才能实现平等共享[N].光明日报. 2012-08-22 (2).

[6]江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N].新华日报,2011-06-10(08).

[7]施雨岑,刘奕湛.中国残联:我国将建立残疾人基本生活托底保障机制[EB/OL].(2015-01-30)[2016-02-20].http://news.xinhuanet.politics/2015-01/30/c_1114197906.htm.

[8]中培.李克强: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落实完善扶持政策 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圆就业创业梦[EB/OL].(2015-07-11)[2016-01-05].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7/11/content_2895489.htm.

[9]唐悦.请给残疾人留一方庇护之地[N].新华日报. 2013-02-05 (06).

[10]唐悦.实事工程再添特别民生项目:残疾人盼的,正是政府在做的[N].新华日报,2009-02-08(04).

责任编辑:李凤英

Study on Employment Securit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ZHAO Zhongwei, CHU Hongbo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Nowadays,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n China shows increasing trend, employment becomes a focus that state and society pay attention to. And now the problem of the disabled is still a serious social one. Due to the statues of more job-seekers and fewer jobs, the employment for the disabled people is difficult, which brings influences for their living and psycholog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for disabled persons, this paper gives som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olicies.

Keywords:special education; employment for the disabled; problem

收稿日期:2016-03-2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24号);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16号)

作者简介:赵忠伟(1977-),男, 吉林九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视障大学生中医药教学与研究;楚洪波(1976-),男,吉林松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及软组织损伤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5-0116-04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问题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