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无政府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2016-03-24 00:45裴新星
关键词: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

裴新星



近代无政府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裴新星

摘要:介绍了无政府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分析了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社会活动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认为无政府主义思潮对进步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也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无政府主义是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它起源于欧洲,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后被广泛传播,为许多进步青年所接受。无政府主义对中国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一度成为政治精英和思想精英倾心的对象,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无政府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法国人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被称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之父”,他主张废除政党和国家,建立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互助社会制度。俄国人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1814-1876)是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和活动家,他主张采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手段推翻政府,建立个人绝对自由和各阶层绝对平等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俄国人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1842-1921)被称为“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反对政治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强调无限的个人自由,主张对社会资料进行公平分配,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无政府主义的一些基本主张和马克思主义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比如同样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都反对阶级压迫,都主张社会平等、公正。因此,在无政府主义传播初期,人们常常把两者混同。

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和思想,被无政府主义者说成是西方无政府主义学说的根源,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主张、儒家的“人性本善”说、墨家的“兼爱”思想及《礼记》中的“大同思想”[1]等。尽管这种说法比较牵强,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为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某种心理上的认同感。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政局变幻为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人民长期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渴望改变现状,希望出现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经历过多次斗争的失败,接受了暴力革命、个人自由、反对政权等无政府主义观念,很快就信奉了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中国留学生中传播。1907年以前,少数激进知识分子把无政府主义看作反抗清政府的一种手段而进行宣传。1907年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开始在国外进行传播活动。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新世纪》和《天义报》两份报刊,有关人员被称为“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新世纪》创办于巴黎,其核心人物有张静江、李石曾、吴稚辉、褚民谊等。“新世纪派”受西方近代科学和理性观念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无政府主义者的事迹及其观点。《天义报》创办于东京,其核心人物是刘师培、何震、张继。“天义派”注重将无政府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关心妇女解放运动;同时,也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登上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

第二阶段,在国内得到较系统的介绍。1911年以后,以刘师复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国内开始活动。1912年,刘师复在广州成立“晦鸣学舍”,编辑出版《晦鸣录》(从第3期起改名为《民声》,这是在中国出版的无政府主义刊物中寿命最长的期刊)。他还主持编印了《新世纪丛书》《无政府主义粹言》等书籍,宣传无政府主义。他们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还注重宣传工团主义。1913年成立“决然俱乐部”,将其作为组织工人组织的中心,将无政府主义的互助理论带给工人。1914年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在宣传无政府主义主张的同时,谋求组织工团或工会[2]。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组织,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刘师复被其信徒称为“中国的蒲鲁东”。

第三阶段,广泛传播和流行。新文化运动为各类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机会,无政府主义借着“新思潮”和“社会主义”的旗号而被广泛传播。1918年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团体和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出现无政府主义团体90多个,刊物有70多种[3],比如“实社”的《自由录》、“进化社”的《进化杂志》、“平社”的《太平》、“群社”的《人群》,以及专门讨论劳动问题的《劳动》《劳动宝鉴》等[4]。这些刊物对当时的社会进步青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四阶段,走向分化和衰落。1920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论战。无政府主义在理论上被批驳,在实践中受挫,马克思主义日渐深入人心,无政府主义者开始分化。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逐步分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认识到无政府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荒谬性,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7年以后,中国仍有少数无政府主义者在活动,但已经不成气候。

二、无政府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意义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无政府主义无疑是一股影响较大的重要的社会思潮,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者认为,革命是天赋的人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的手段,而且革命本身就是最终的价值原则。这种思想在20世纪初的中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影响了一大批进步的知识青年,使他们产生了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憧憬,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培养了不断革命的意识。近代中国的激进知识分子选择无政府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对新社会和新人类的描绘中获得精神力量,进而继续苦苦探索革命道路。在此基础上,许多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铺垫作用

无政府主义者对20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进行过介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天义报》第15期译载了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并在“编者按”中称赞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无政府主义者积极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宣传,还介绍过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阶级斗争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功不殊”[5]。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虽然不尽准确,但他们毕竟是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群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1920年下半年开始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比较全面的阐述,许多知识分子因此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对国家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阐述,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原则的宣传,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做了铺垫。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言,无政府主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许多无政府主义者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共产党的各类活动。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建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就有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李大钊创办“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时,8位发起人当中有2位是无政府主义组织——奋斗社的成员。在上海,郑佩刚等无政府主义者参加过陈独秀主持的建党活动,郑佩刚还主持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书。这说明,在革命初期,无政府主义者同共产主义者存在某些相同的认识和动机,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提供了借鉴

在介绍和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想时,许多人都倾向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取联结点,因此,在他们的宣传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均平”、“大同”、道德治世的文化追求和向往。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外来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融合并同时进行创新的过程。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是李大钊,他曾接受过无政府主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对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深远的影响[6]。不仅是李大钊,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基本都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毛泽东曾回忆说:“我读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期,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7]无政府主义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宣传和传播无政府主义的经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五)为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农运动提供了参考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者重视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他们在中国率先提倡工人运动,是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提供了榜样。《新世纪》登载了大量介绍各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刘师复和他的追随者在中国首次发起了工人运动实践,1917年在广州组织了由理发师和茶馆工人构成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工会,1918年又在广州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庆祝“五一”劳动节活动。无政府主义者组织开展的这些活动,对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他们也非常重视农民和农村在革命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革命运动向农村转移。《天义报》和《衡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文章,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以及革命对农民的意义等问题作了认真探讨。中国共产党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最终成功地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农民和农村革命作用的思想,为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对农村和农民在革命中的角色的思考提供了某些借鉴。

(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营造了群众氛围

无政府主义者把受到压迫的下层民众看作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相信,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改变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建立全新的、完全自由的社会。他们希望革命不局限于知识分子的范围,而要扩展到平民。因此,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者重视群众动员工作,他们广泛动员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号召工人组织工团或工会,试图建立全国性的无政府联合会。他们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革命实践活动,得到了工人和青年学生的欢迎与响应。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重视民众的力量,李大钊呼吁“竖起民众万能的大旗”,并说“民众啊,只有你们是永久的胜利者”[8]。毛泽东在其主办的《湘江评论》中支持“民众的大联合”。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政治周报》《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等报刊,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动员群众参加革命,青年学生、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积极投入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逐步在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三、结语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年轮中,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存在时间是短暂的。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专制制度的批判,它的倡导个人自由、实行公有制等观点,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一定的共鸣,深刻影响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洪涛.试论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1).

[2]闫虹珏.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

[3]张志怀.中国无政府主义:二十世纪初的“乌托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阿里夫·德里克.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M].孙宜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4-165.

[5]陈奇.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6]陈桂香.“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7]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8.

[8]李大钊文集: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39-241.

(编辑:米盛)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简介:裴新星(1982-),男,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3-0004-03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国源流考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