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2016-11-02 16:22宋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

宋琳

摘 要:巴金曾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信仰者,这种信仰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巴金创作《家》的时候,正是无政府主义运动失败的时候,巴金曾经寄希望于无政府主义,但是无政府主义的失败让巴金感到了黑暗,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巴金从理想世界中清醒了过来,他试图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表达对封建旧制度的不满,而巴金对于无政府主义的那种信仰也逐渐演变成了人道主义精神。本文通过《家》中高老太爷、觉慧、觉新对感情的看法,来看人道主义精神和些许的无政府主义在巴金《家》中的体现。

关键词:人道主义;反封建;无政府主义;人性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2

一、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结缘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巴金在读到克鲁泡特金的思想论著时是激动的,“互助”、“牺牲”以及“自我牺牲”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巴金的思考中变为了人道主义精神。所谓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于是,充满了正义感、对社会感到‘不平、慈善又温和的巴金“把纸笔当作武器”,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坦露自己的情感,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痛斥封建制度。

在《家》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六七十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中高老太爷、觉慧、觉新是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封建旧家族、觉醒的年轻一代以及一个在旧礼教与五四新思潮之间彷徨的矛盾纠结体。笔者从高老太爷、觉慧、觉新的性格特征来看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二、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慧和觉新性格中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一)高老太爷:固执可怜的封建“至尊”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是高氏家族的封建“至尊”,更是高氏家族的权威。在巴金笔下,高老太爷是个专横霸道、把儒家的礼、义、廉、耻常常挂在嘴边的封建家长,儿孙中,只要是“不符合”道德的言行,他都会站出来训斥,以此来维护封建大家族的颜面。高老太爷年轻的时候的荒唐,自己又是“为老不尊”娶了比自己小很多的姨太太,并且以“捧花旦”为乐趣,在高老太爷的眼里,自己所作所为并没有错误,仿佛这些都是他应得的,因为他是“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造就了这一份大家业,广置了田产,修建了房屋,又生了这些儿女和这许多孙儿、孙女和重孙。”[1]所以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仿佛高老太爷在为自己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叫嚣。在高老太爷奉行的“双重标准”下,反映出了一个虚伪的封建家长。

在这部小说中,高老太爷可谓是做尽了恶人,拆散了觉新和梅芬,阻挠了觉民和琴,把和觉慧情投意合的鸣凤送给自己六七十岁的好友做“小”等等,主要原因就是他认为儿孙们挑战了他作为“家长”的权威,蔑视了自己的“特权”,结局就是导致了这些青年男女在婚恋生活上的惨痛悲剧,致使儿孙也离自己远去。

虽然高老太爷“无恶不作”但是仿佛在作者的笔下,高老太爷也只不过是个需要关注的老人而已,他昏庸、糊涂、专制,却又单纯、对儿孙们慈爱、善良,他在最后弥留之际,认识到自己错了,因为自己的专制使儿孙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感到了失望甚至是绝望,最后无力的笑容让读者心生怜悯,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深受封建专制思想毒害的固执的老头而已。这里就体现了巴金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巴金虽然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反封建专制,但仍然是“爱人类”的,是慈悲的,他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同样也看到了“高老太爷”这样一个所谓的“恶人”的人性闪光点。在无政府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下,巴金造就了一个复杂、双面的高老太爷。

(二)觉慧:“大胆”又“幼稚”的叛徒

觉慧是深受五四运动影响觉醒的青年一代,他敢于顶撞高老太爷,蔑视封建迷信思想,积极的投身反封建运动,大胆的与丫鬟鸣凤相恋。在觉慧这里,所有的封建伦理制度都是要推翻的和批判的,觉慧为这部小说增添了很多的亮点,也让人们感受到青年一代仍有希望存在,但同时觉慧也是“幼稚”莽撞的。巴金曾说,觉慧是封建大家庭中一个既“大胆”又“幼稚”的“叛徒”。

觉慧跟鸣凤的爱情,是为了冲破封建等级制度而在一起,也是为了追求他所信仰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里我们是支持觉新,他敢于突破封建专制的等级制度是值得赞扬的。可是,当鸣凤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小”的时候,觉慧没有出来反抗,也没有替鸣凤说话,或者说他的心思只在自己拯救世界的情怀中,这也是觉慧不成熟的表现,他的这种不成熟在笔者看来,让鸣凤吃尽苦头,最后以死明志。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觉慧的这种莽撞和“幼稚”害死了鸣凤?觉慧因为受到了五四精神的影响而反抗,但他只是受到当世新思潮的影响而胸怀大志,可以说他是为了实现“大我”而牺牲“小我”吗?这里鸣凤的悲剧则体现了鸣凤对封建社会极端的反抗。鸣凤投水自杀的一幕成了整部小说最感人的一幕。鸣凤虽然投湖,但在巴金的眼中,鸣凤是美的,从“一张少女的面庞,又在他的眼前现出来。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的,毫不诉苦的。像大海一样,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连一点吼声也没有。”从这一段对鸣凤的描写中,巴金对于人性隐忍无私的赞美和关怀是跃然纸上的。

(三)觉新:软弱犹豫的知识分子

觉新的形象在《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喜欢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读书刻苦,也想上大学,出国留学,最终因为父亲和爷爷的一句话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觉新深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但他一方面是顺从“旧”,另一方面不反对“新”,这使得他有着双重的性格。可以说觉新这个人物既是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映射。

在整部小说中,觉新一直都是隐忍的,他时时恪守“忠”、“孝”的伦理价值观,虽然与梅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因为家长反对,就很轻易地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接受了封建家族的包办婚姻,娶了瑞珏。在觉新生命中的这两个女人,都是体贴、温柔、善解人意的。梅芬没能嫁给觉新,但是她心中对觉新仍然是满怀爱意的,对觉新的妻子也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而瑞珏也是个传统贤良的好女人,她包容理解觉新和梅芬的过往,一心一意深爱着觉新,做好一个妻子应做的一切,对于觉新的愚忠愚孝瑞珏从来都是抱以理解体谅的态度。瑞珏就连在自己“生产”事情上面丈夫的懦弱也予以了深切的理解,最后导致了自己殒命荒郊。

觉新是软弱退让的,又是宽厚、善良、隐忍的,在小说中觉慧的出走明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觉新还是毅然帮助觉慧离开,从这点可以看出,觉新可以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觉新的互助、利他正是无政府主义所弘扬和提倡的,可以说觉新便是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

三、启示

《家》整部小说承袭了五四的话语,着重体现了巴金的人道主义精神。从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性格中,我们看到了无政府主义的不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给予读者的思考是深刻的,《家》像一盏明灯,体现了只有斗争才能救中国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巴金深厚的爱国主义之情。

注释:

[1]巴金.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刘勇、邹红.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吴定宇.巴金与无政府主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3.

[4]穆士虎.论巴金“无政府主义”伦理观[J].长春大学学报.2015.7.

[5]李峰.《家》中觉新形象的双重隐喻[J].世界文学评论.2008.2.

[6]金进.《家》.五四精神·人道主义—从巴金及其信仰变化透视1930年代的文学视界[J].文艺争鸣.2012.3.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
论陶德麟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情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跟踪导练(一)5
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及早期无政府主义运动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中的自由与暴力的批判